微信官方公众号“微信派”今日重申,微信从创立之初至今,从未推出过“已读”功能,未来也不会有。这一话题年复一年地引发热议并登上热搜,堪称社交媒体上的“常客”。“已读”功能的使用场景复杂,既有项目经理追进度的需求,也有用户希望避免社交压力的考量。腾讯公关总监张军曾表示,微信不设“已读”是为了避免增加社交压力,将回应选择权交还给用户,保障用户在数字时代“装死”的自由。
微信官方明确辟谣:“已读”功能从未存在且未来也不会有,这一话题持续引发公众关注和讨论,已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点。
“已读”功能的存在与否,反映了不同社交关系下的用户需求与心理。一些用户(如项目PM、恋爱中的用户)希望通过“已读”来确认信息接收和对方的回应,而另一些用户(如下班的打工人、希望避免家庭催促的子女)则倾向于避免“已读”带来的社交压力。
腾讯公关总监张军曾解释,微信不设置“已读”功能的核心考量是避免增加用户的社交压力,将信息回应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完全交还给用户,以维护用户在数字时代的自由和隐私。
微信的设计理念在于不增加社交负担,而是赋予用户在数字沟通中“装死”的自由,体现了对用户体验和社交压力的细致考量。
IT之家 8 月 7 日消息,今日“微信派”公众号发文重申,微信从一开始就没有“已读”功能,以后也不会有。

文章称,“微信已读功能”这个话题,年年有人问,年年上热搜,年年在辟谣,堪称热搜榜的“钉子户”和“打不死的南方小强”。有人寄望“已读”,比如追项目的 PM ,等 crush 回复的恋爱脑。也有人抗拒“已读”,比如下班就想人间蒸发的打工人,防止爹妈疯狂催婚的“不孝”儿女。要不要“已读”更像是各种社交关系下的微妙映照,“在微信里,我们把“回应与否”的选择权交回到用户手中,祝愿我们都有在数字洪流中“装死”的自由。”
IT之家注意到,关于微信不做“已读”状态的思考,腾讯公关总监张军在一档播客节目中表示,微信的存在不是为了增加大家的社交压力,“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最开始大家考虑最多的东西”。
大家在IT之家微信号回复“微信”两字,即可获取当前最新官方内部版微信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