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士力”)发布公告称,李江山因工作变动原因,提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根据《公司章程》及有关规定,李江山辞职申请自辞职报告送达公司董事会时生效。
资料显示,李江山系原天士力高管,辞职之前还担任天士力OTC与终端事业部总经理。今年3月底,天士力发布公告,公司原控股股东天士力集团(由闫希军家族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的天士力部分股份协议转让给华润三九和国新投资的过户登记手续已办理完毕,华润三九成为新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中国华润有限公司。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人事变动,引起了行业对华润三九领导下的天士力的发展讨论。原天力士管理层是否会持续更替、在国内OTC创收首位的华润三九,是否会整合当下天士力的OTC业务,天士力集团舍弃医药业务单押国台酒业成效如何等相关问题,亦被持续关注。
日渐式微的闫希军家族
百度百科显示,(原)天士力集团创建于1994年,是一家以全面国际化为引领,以大健康产业为主线,以大生物医药产业为核心,以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为协同,以健康保健产业和医疗康复、健康养生、健康管理服务业为两翼的高科技企业集团。
医药方面,以OTC业务为例,天士力OTC(含双跨)主要独家产品有养血清脑颗粒、养血清脑丸、穿心莲内酯滴丸、藿香正气滴丸、荆花胃康胶丸、痰咳净滴丸、红芪口服液等。其中,有报道显示,2023年,天士力手握的3个独家OTC(含双跨)产品穿心莲内酯滴丸、藿香正气滴丸、养血清脑颗粒销售额均已过亿,合揽超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以收购茅台镇老字号酿酒企业兴建国台酒业为节点,(原)天士力集团在1999年便涉足酿酒业务。数据显示,2017年—2020年,国台年营收分别为5.73亿元、11.76亿元、18.88亿元、40.05亿元,增速迅猛。同期归母净利润是0.71亿元、2.47亿元、3.74亿元。2021年,国台酒业被报道其含税销售额达到百亿规模,跨入“百亿”白酒阵营。同年,(原)天士力集团达到23.59亿元的净利润峰值。(原)天士力集团似乎完成了“一体两翼”的战略打造。
事实上,2021年成为了(原)天士力集团命运的转折点。次年,据彼时业内预估,国台酒业绩腰斩,营收规模在50亿元左右;2023年或许更低,在40亿元左右。医药收入亦开始走低。2024年,(原)天士力集团出现了自2002年上市后的首次业绩双降,实现营收84.98亿元,同比下降2.03%;归母净利润为9.56亿元,同比下降10.78%。
如今,华润三九拿下天士力控制权,(原)天士力集团的业务已将医药业务彻底剥离,白酒业务成为其“单一押注”。不过,据近期发布的《2024-2025中国酱酒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珍酒以50亿-100亿元的营收位居贵州白酒第三档,而国台酒业与茅台保健酒公司、贵州金沙窖酒则以20亿-50亿元的营收,无奈位居第四档。国台酒业“贵州白酒第三”的美梦已然破灭。
医药业务或走向整合,国台酒业颓势难挽
关于(原)天士力集团曾经的“一体两翼”未来如何发展,特别是(原)天士力集团曾经的明星业务OTC出现管理者空缺的当下,行业人士的关注度亦持续攀升。
分析人士表示,华润三九擅长高频次、广覆盖的广告营销“C端占领”模式。如999感冒灵几乎家喻户晓。而李江山曾负责的OTC长期采用经销商模式推进市场布局,核心是触达药店店员的“B端渗透”模式。若华润系对天士力的管理不断深入,天士力OTC业务或跟紧行业老大的步伐,迎来一次变革。
国台酒业方面,业内的消极情绪较为浓厚。行业人士直言,国台酒业“过山车”般的业绩背后,是其价格体系和信用体系的崩坏。
以国台国标2019年版为例,4月25日,其官网建议零售价为699元/瓶,而在天猫旗舰店的折后价却低至仅329.08元/瓶,价格直接拦腰砍。此外,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台酒业曾经的“销售额百亿”以及谋求IPO,与其实施激进的压货政策不无联系。激进的压货政策导致渠道库存严重积压;IPO失败引发经销商信心崩溃和恐慌性抛售;厂家控价能力极其薄弱,甚至自身在渠道压力下也参与低价甩货,形成恶性循环。
在白酒销售仍以经销体系为重要支撑的当下,“受损”的国台酒业又能靠什么打开市场呢?加之医药业务的彻底剥离,“闫氏家族”或迎来最严峻挑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食财经”,作者:中食团队,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