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个省份审计披露,以旧换新存在盗用资质、“先涨后补”等骗补问题。
据中国财新网报道,财政资金支持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是2024年度各省份审计的重点之一。
多个省份披露,部分商家通过违规涨价等方式增加财政补贴,还存在骗取补贴、补贴资金兑付慢等问题。
截至8月6日,有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公布了2024年度省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报告。
北京披露,部分商品涨价增加财政补贴,五家企业未按规定向市商务局申请价格调整,采取变更商品编码、搭车上传套装商品或服务的方式上涨备案价格,销售1万3500件商品,增加财政补贴277万1100元(人民币,下同,49万新元)。
报道称,北京非实名买家通过借用、盗用个人购买资质等方式,批量购买总价2.47亿元的电脑等商品,涉嫌骗补;海南抽查的三家企业413款商品存在“先涨后补”、捆绑销售等套补行为,涉交易金额707万元。
中国多地6月暂停了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补贴政策,引发“国补”政策将取消的猜测。不过,中国官方公布,会在7月下达新一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但强调下来会更加注重持续性和均衡性原则,保障这项政策全年有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