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8小时前
没有上海壹号院之后 融创7月销售环比下降八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融创中国公布的2025年前七个月未经审核营运数据显示,7月合同销售金额环比下降约80%,仅为15.3亿元。这一大幅下滑使得1-7月累计销售额止步于250.8亿元,在房企销售排名中位列第18。尽管月度销售波动剧烈,但其在上海的核心项目“上海壹号院”表现抢眼,上半年销售额突破170亿元,显示出在核心城市高端项目仍有市场韧性。然而,销售均价的大幅下降以及整体销售回落,反映出公司持续的债务化解压力和对现金流的谨慎管理。融创通过债务重组、资产盘活和AMC合作等方式优化结构,但也限制了其在营销和供房节奏上的空间。整体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期,行业分化加剧,民营房企在挑战中寻求生存与突破。

📊 融创中国2025年7月销售额大幅下滑,合同销售金额仅为15.3亿元,较6月下降约80%,这使得公司1-7月累计销售额停滞在250.8亿元,在房企销售排名中位列第18位,显示出公司销售业绩的剧烈波动和市场承压。

💎 尽管整体销售表现不佳,融创在上海的核心项目“上海壹号院”却表现出强劲的市场韧性,上半年销售额突破170亿元,并成功登上全国单盘销售额榜首。这反映出在市场深度调整期,核心城市的高端项目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去化能力。

⚖️ 销售大幅波动和均价的显著下降,主要源于公司持续的债务化解压力。融创通过“现金回购+债转股”等方式大幅削减了境内债券余额,但债务重组消耗了大量流动性,迫使公司在项目营销和供房节奏上采取收缩策略,优先保障保交楼项目。

🌱 融创2025年的土地策略呈现三大特点:一是优先盘活存量项目,通过债务重组和AMC合作优化资产结构,以替代新增拿地;二是聚焦核心城市高价值项目去化,以保障现金流;三是积极进行境内外债务重组,以降低利息负担并为现有土储开发创造空间。

📉 整体房地产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1-7月前100房企权益销售金额同比下降15.46%,全口径销售金额同比下降约15.25%,市场持续承压。融创的波动既是其个体面临的挑战,也折射出当前房地产行业分化加剧的趋势以及民营企业在困境中求生存、寻突破的艰难。

8月5日,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发布了截至2025年7月底的未经审核营运数据。

公告显示,2025年7月,融创中国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15.3亿元,较6月的75.5亿元下降约80%,合同销售面积7.1万平方米,销售均价约21550元/平方米。

这一数据使得融创1-7月累计合同销售金额止步于250.8亿元,累计销售面积79.2万平方米。据观点指数发布的“2025年1-7月房地产企业销售表现”报告,融创在同期房企全口径销售金额排名中仅位列第18位,权益销售金额则以142.79亿元排在第22位。

从全年走势看,融创月度销售呈现剧烈波动:1月以68.4亿元开局,2-4月持续下滑至11亿元低谷,5-6月因推盘节奏回升至48亿、75.5亿元,但7月再度骤降,形成“冲高回落”的曲线。

尽管整体销售回落,但融创近期在上海的推盘情况也值得关注。

据悉,融创旗下上海壹号院仍表现亮眼,也显示出其在核心城市项目去化表现良好。据观点新媒体报道,该项目上半年累计销售额突破170亿元,6月份四批次开盘2小时即售罄,提前登上全国单盘销售额第一的宝座。

作为黄浦区老城厢核心区高端项目,上海壹号院的成功难以掩盖融创所面临的整体压力。数据显示,融创7月销售均价21550元/平方米,较6月58530元/平方米大幅下降,主要原因就是上海壹号院的热销所导致,反映高单价项目对7月数据的支撑减弱。

销售大幅波动背后,是融创持续的债务化解压力。

从2025年动态来看,融创并未采用积极拿地策略,土地储备增量主要依赖存量项目盘活及债务重组中的资产整合。例如2025年1月,融创与长城资产达成重庆湾项目合作,通过注资24.76亿元完成债务重组,该项目位于重庆两江四岸核心区,总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属于存量资产盘活的典型案例。

在现金流管理方面,融创则聚焦于债务重组带来的现金流优化。

据观点新媒体此前报道,截至2025年7月,融创通过“现金回购+债转股”等方式,将境内债券余额从年初154亿元缩减至58.13亿元,半年内削减近百亿。

债务重组消耗了大量流动性,导致融创在项目营销、供房节奏上被迫收缩。有市场分析指出,房企资金链紧张时,往往优先保障保交楼项目,而暂缓非核心区域推盘。

综合来看,融创2025年的土地策略呈现三大特点:一是以存量盘活替代新增拿地,通过债务重组和AMC合作优化资产结构;二是聚焦核心城市高价值项目去化,优先保障现金流回正;三是通过境内外债务重组大幅降低利息负担,为现有土储的持续开发创造空间。

从整体行业格局看,据观点指数报告,2025年1-7月前100房企权益销售金额同比下降15.46%,7月单月前100房企实现累计权益销售金额1436.52亿元,同比下降约30.6%,环比下降40.82%。

前100房企1-7月累计全口径销售金额18779.67亿元,同比下降约15.25%,反映出市场仍持续承压。

体现在融创方面,1-7月权益销售和全口径销售中排名均落后于头部房企,且与自身上半年高端项目的热销形成反差。不过,上海壹号院的案例也证明,核心城市高端项目仍具韧性。

数据显示,上海上半年新房市场5000万+豪宅网签数量达到518套,是2024年同期255套的两倍,已超过2024年成交总量的八成。

总体而言,融创7月销售环比降八成,是债务压力、市场环境与产品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房地产深度调整期,融创当前的波动既是其个体的挑战,也折射出房地产行业当前分化加剧情况下,民营企业在困境中求生存,寻突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观点”,作者:观点新媒体,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融创中国 房地产 销售数据 债务重组 市场分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