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港股创新药竟然还在涨!
上个月我持有的港股创新药继续涨,我想着短期涨了这么多,总该来个像样回调了吧~
于是,卖出了港股创新药,,,
结果,等到花儿都谢了,还没有来个大回调
我看了一下,截至2025.8.4,“港股创新药指数”今年来涨幅已经有99.77%!
不到一年,近乎翻倍!
老实说,对于还没有上车的,这个位置如果没有像样的回调,还真不太敢上车。
不过,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我发现了一个极有可能接棒“港股创新药”的板块——港股医疗。
先简单讲一下这2个指数的区别:
港股创新药:顾名思义,只聚焦创新药的研发和生产。
港股医疗:涵盖医疗和医药多个细分领域,比如CXO(医药研发与生产外包)、医疗器械、医疗商业与服务、生物制药,可以说是覆盖了全医疗产业链(制药、器械、服务等)。
我为什么说“港股医疗”极有可能接棒港“股创新药”?
我们先来看近期涨幅情况:
从近1年的维度来看,港股创新药累计涨幅132%,而港股医疗涨幅86%,也就是说,1年来,港股创新药比港股医疗多涨了46%。
但是,从短期近1月涨幅来看,两者上涨幅度开始变得一致,都是16%的涨幅。说明,“港股医疗”很可能已经开始接棒“港股创新药”!
这一点从“资金流动”也能看出来:
根据东财choice数据,跟踪该指数的独苗$港股医疗ETF(SZ159366)$ 的份额与规模,从7月22日开始大幅上涨!之前规模是原地踏步,近期短短几天时间,规模翻了5倍!
上面的数据或许只是表现,为了探究底层原因,我最近看了不少研报和机构观点,今天分享给大家一起学习。
港股医疗板块最新3大催化!
我们先回顾一下,港股创新药今年火出圈的3大催化:
1、2025年是港股创新药“扭亏为盈”的元年
2、我国创新药研发实力今非昔比,在全球新药研发中的份额不断扩大
3、海外收入暴涨(2025上半年,中国创新药跨境BD交易总金额为608亿美元,比去年全年还高!)
我没记错的话,最近的关于创新药的新闻是“7月,恒瑞医药与英国制药巨头GSK达成5亿美金首付、120亿美金里程碑付款”标志着我国创新药继续昂首阔步出海。
你看吧,还是围绕创新药BD出海这一大热点。
虽然也能继续刺激港股创新药上涨,但是,创新药BD出海这个故事已经讲了有半年了,我担心后面围绕这一细分领域,很难有更多新的超预期消息
———————
这时候,我发现“港股医疗”的热点开始多起来了。
“港股医疗”是我对“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指数”的简称: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50只业务涉及医疗器械、医疗商业与服务、制药与生物科技服务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从细分行业来看,“港股医疗”主要涉及4个板块:CXO、医疗商业与服务、医疗器械、生物药品与化学药。
我们来看看,近期出现的3个大热点是如何利好医疗板块的。
催化1:CXO龙头股,中报业绩大超预期
CXO是指医药研发及生产外包服务链条中的一系列专业外包企业,涵盖药物开发到生产的各个环节。
比如:
CRO是“研发外包”为创新药企提供药物研发各阶段的支持;
CDMO是“开发与生产外包”帮助创新药企进行规模化生产,知名的药明生物、凯莱英就是这一细分领域的龙头。
CXO企业与创新药企业的关系非常特别,属于既“互补”又“共生”。
创新药企专注高风险的新药探索;CXO提供全产业链的专业外包服务,以降低创新药企业的成本和风险。
创新药研发通常耗时10年以上、耗资数十亿美元。如果整个流程全部自建团队和搭建实验室,那么成本极高。
CXO则通过规模化和专业化服务(如共享实验设备、跨项目团队)帮助药企节省30%-50%的成本!
也就是说,CXO企业是直接受益于创新药企业的发展,随着“创新药加大BD出海”,情绪和资金面会逐步传导到CXO企业。
上半年我们只看到“创新药扭亏为盈”的新闻;然而从下半年开始,“CXO企业营收上涨”的新闻开始多了起来!
7月25日,港股医疗”第1大重仓股$药明生物(02269)$ 发布2025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约16%,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约56%!
7月28日,“港股医疗”第3大重仓股$药明康德(SH603259)$ 前几天发布中报业绩:2025年中报净利润为85.61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01.92%!
今天提到的“港股医疗指数”是全市场CXO企业占比最高的,CXO行业权重高达32%!
随着我国创新药BD出海加速,CXO(医药研发生产外包服务)的营收肯定同步大涨。
接下来,越来越多CXO企业公布中报业绩,市场的关注度应该会从创新药逐步拓展到CXO
催化2:“人工智能+”政策催化智能医疗
也是上周的一个大新闻:上面通过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人工智能+”的核心就是将AI技术赋能到实体经济上,因此,最首要催化的行业就是那些最容易与AI结合产生价值的领域。
有哪些领域呢?
“人工智能+”战略是在2024年3月被首次提出。
在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直接点名了4个行业: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金融、智能教育等。
“人工智能+”这一政策能直接催化“港股医疗”板块,可以说:AI医疗进入应用落地的爆发之年!
以“港股医疗指数”重仓股“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为例。
① 京东健康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京东健康展示了其互联网医疗AI大模型:京医千询2.0。
该模型融合了医学通用知识、医疗专有数据,以及京东平台大量原生数据,更关键的是,AI大模型可以对每一位患者的健康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供个性化医疗建议。
相比人工1V1问诊,京医千询的效率可以说是指数级提升!
② 阿里健康
阿里健康则更专注“AI辅助诊断”:Doctor You AI诊断系统:基于达摩院医疗AI技术,在CT影像识别、皮肤病诊断等领域准确率超95%!
此外,“AI+医疗器械”也是一大落地领域——AI手术机器人可以实现更精准的手术操作,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总之,在今年政策推动下,AI医疗商业化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催化3:反内卷的风终于吹到医疗领域
今年下半年,“反内卷”政策信号可以说是相当声势浩大~
其中就包含“医疗反内卷”,无论是药品还是医疗器械的集采,不再唯低价论,而是要求企业合理报价!
提到医疗反内卷,大家第一反应是药品。
但其实,已经拓展到了医疗器械领域,在“反内卷”大背景下,相关企业盈利能力有望改善,此前受集采限制的高值耗材、体外诊断等板块有望迎来政策边际优化带来的业绩反转。
结合上面3点来看:相比聚焦单一细分行业的“港股创新药”而言,涵盖细分领域更多的“港股医疗”更容易受到近期更多新政策的刺激。
目前,跟踪“港股医疗指数”的基金,已经上市能买到的只有一只独苗——港股医疗ETF(159366),从2025年4月14日上市以来至今,已经涨了45%!(同期,不少港股创新药ETF涨幅超70%,这么对比来看,港股医疗上涨空间还不少~)
最后,我认为港股医疗ETF非常适合2类投资者:
1、已经持有不少“港股创新药”,还有闲钱加仓的话,可以考虑与创新药互补的“港股医疗”板块,做一个细分行业之间的分散配置。
2、已经止盈了港股创新药or之前踏空港股创新药的朋友,可以考虑“港股医疗”,从近1月涨幅和近期热点来看,它极有可能接棒创新药走势。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基金 #创新药再度走强,热景生物创历史新高# #军工板块走强,国机精工历史新高# #中药板块逆势拉升,奇正藏药涨停#
本话题在雪球有14条讨论,点击查看。
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