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科技频道 08月06日 15:22
“富豪裸捐”承诺调查:15年仅一人兑现,其余都食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捐赠誓言”倡议旨在鼓励亿万富翁捐出至少一半财富,但十五年后,兑现承诺者寥寥。文章揭示了富豪捐赠的真相:多数人“越捐越富”,捐赠资金多流向私人基金会和DAFs,且缺乏透明度和监管。报告分析了不同签署者的履约情况,指出仅有少数人真正践行了“裸捐”或大规模捐赠,而许多人则通过“另类”路径操作,甚至涉嫌避税。文章还探讨了女性富豪的积极捐赠,以及政策改革对推动真正慈善的必要性,如加速资金流向、提升透明度和加强公众问责,以应对财富过度集中的挑战。

💰 财富增长与捐赠承诺的矛盾:文章指出,签署“捐赠誓言”的富豪们在捐赠大量财富后,其总资产反而呈现惊人的增长,平均年增幅接近19%,远超通货膨胀率。例如,马克·扎克伯格夫妇的财富自2010年以来增长了4000%以上。这表明,即使进行了巨额捐赠,富豪们的财富积累能力依然强大,甚至“越捐越富”,这与公众对慈善捐赠可能导致财富减少的普遍认知形成鲜明对比。

🏛️ “另类”捐赠路径与透明度问题:富豪的捐赠方式与普通人截然不同,他们倾向于通过私人基金会、捐赠者建议基金(DAFs)和有限责任公司(LLC)来管理慈善资金。据估算,签署者累计捐出的资金中,高达80%进入了自设基金会。DAFs和LLC等工具的隐蔽性使得捐赠者身份和资金去向难以追踪,公开记录往往被严重低估。这种结构性的捐赠方式,虽然为慈善提供了渠道,但也带来了透明度不足和潜在的避税质疑,使得公众难以全面了解实际的捐赠情况和影响。

⚖️ 兑现承诺的差距与“裸捐”的稀缺:在2010年的首批签署者中,绝大多数(31位)尚未兑现捐赠一半财富的承诺,若要实现,仍需额外捐出巨额资金。已故签署者平均捐出了43%的财富,但真正实现“裸捐”(捐出全部财富)的仅有查克·菲尼一人。文章强调,像查克·菲尼这样通过“大西洋慈善基金会”捐出80多亿美元并关闭基金会的行为,是值得效仿的“菲尼式捐赠誓言”。这种对比凸显了真正无私奉献的稀缺性,以及对承诺兑现的严格要求。

📈 女性富豪的积极贡献与捐赠方向差异:文章特别提到,女性签署者在捐赠方面表现得更为积极和慷慨。麦肯齐·斯科特是唯一一位签署誓言后财富反而减少的亿万富翁,这体现了她高效且大规模的捐赠意愿。此外,富豪们的捐赠方向也与普通人不同,他们更倾向于捐赠给大学、医学院和艺术机构,甚至创立以自己命名的机构,这可能与延续个人名望的意愿有关。

📜 政策改革的必要性与未来挑战:为了让亿万富翁真正“有所为”,文章呼吁进行政策改革,包括加速基金会和DAF资金流向公益项目、提升捐赠透明度、加强公众问责、避免慈善体系被滥用以及推动合理征税,以避免财富过度集中。同时,文章也指出,科技领袖可能认为其盈利企业本身就是回馈社会的方式,商业目标与慈善义务日益融合,这为未来的慈善模式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挑战。

“捐赠誓言”(The Giving Pledge)是一项鼓励亿万富翁捐出至少一半财富的公开倡议。然而,15年过去,真正兑现承诺者寥寥无几,甚至捐赠方式和走向也备受质疑。

这一誓言由比尔·盖茨、梅琳达·弗朗奇·盖茨与沃伦·巴菲特于2010年发起,旨在推动全球超高净值人群投入更多慈善事业。截至目前,全球已有256位亿万富翁签署,但签署率在美国也仅为13%,且缺乏监管机制。更重要的是,大多数承诺者并未真正捐出一半资产,捐赠资金多流入私人基金会和捐赠者建议基金(DAFs)。简而言之,多数人“说得多、捐得少”。

近期,家办新智点根据《捐赠誓言15周年报告》提炼出若干核心观察,试图揭示捐赠誓言背后富豪行为的真相。

1 “越捐越富”

“捐赠”似乎并未让富豪变“穷”。报告追踪了2010年首批签署誓言的57位美国富豪的资产变化:其中43个家族中至少一名成员至今仍在世,32人依然是亿万富翁。这32位富豪的总财富已达9080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283%(通胀调整后为166%),年均增幅接近19%。

这些“捐赠者”家族中,只有三个家族的财富比2010年有所减少。其余29个家族,尽管捐赠了巨额资金,资产仍有增长。其中5个家族的财富增幅超过500%;经通胀调整后,有4个家族的财富增幅仍超过500%。

马克·扎克伯格和普莉希拉·陈夫妇的财富自2010年以来增长了4000%以上,经通胀调整后增长率为2919%。总之,富豪们的钱是“越捐越富”,丝毫不见减少。

在11位不再是亿万富翁的美国最初承诺者中,仅7人可能是因为捐赠金额足以让其资产跌破10亿美元。其他人则经历了资产贬值,或退出、出售了所创办企业。

2 “另类”捐赠路径

与普通人直接捐钱不同,富豪的捐赠往往更具结构性和隐蔽性:他们倾向于通过私人基金会、DAFs,甚至有限责任公司(LLC)来管理慈善资金。

2024年,“捐赠誓言”签署者共捐出或承诺捐赠93亿美元,其中57%流向基金会或DAFs。据估算,最初的签署者累计捐出约2060亿美元,其中80%进入了自设基金会。截至2023年,这些基金会共持有约1200亿美元资产。

相较之下,DAFs和LLC更难追踪:DAFs不披露捐赠者身份,LLC更不公开资产与用途。

经调查,2010年的签署者向DAFs捐赠的公开记录仅为50亿美元,但这一数字显然被严重低估。像麦肯齐·斯科特和埃隆·马斯克这样的近年签署者,很可能比早期签署者更频繁地使用DAFs。

该报告通过基金会记录推算出,2010年三位签署者,马克·扎克伯格、梅琳达·弗朗奇·盖茨和莱达·希尔仅通过各自的LLC向私人基金会捐赠了总计64亿美元。但这同样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此外,富人的捐赠方向也与普通人不同。富人更倾向于延续个人名望,如捐赠大学、医学院和艺术机构。譬如,拉里·埃里森、迈克尔·布隆伯格和卡尔·伊坎都创立了以自己命名的医学或教育机构。

在57位最初的誓言签署者中,至少24人将大部分资金投入了自己创办并冠名的机构。

3 仅有一人裸捐

报告着重分析了2010年首批签署者中仍在世的43位美国富豪,以及22位已去世的签署者的履约情况:

第一,2010年初始的承诺者兑现情况。

在最初的57位签署者中,目前有43位仍在世,其中有11人因资产缩水或捐赠金额大、已不再是亿万富翁。

在这11人中,4人主要因公司退出或资产贬值;7人因资产下滑叠加大额捐赠跌出榜单。

目前仍有32位在世签署者仍是亿万富翁,他们平均捐出了自身可支配财富的 17.8%。其中,劳拉与约翰·阿诺德夫妇(后者曾创立了对冲基金Centaurus Advisors)是唯一兑现“捐赠一半”承诺的成员,捐出47.6亿美元,现净资产为29.3亿美元。

其余31位若要兑现50%承诺,仍需额外捐出 3670亿美元,约等于美国2023年个人慈善捐赠总额。

值得注意的是,若这些捐赠获得税收抵扣,美国联邦财政将面临高达2720亿美元的税收损失,冲击包括医疗补助在内的公共开支。

第二,已故的承诺者兑现情况:

22位已故签署者去世时总资产约为434亿美元,他们平均捐出了43%的财富。

其中,仅有8位(包括查克·菲尼)真正兑现了承诺,捐出50%以上的财富。查克·菲尼生前曾捐出全部80亿美元,实现“裸捐”。

其余13位捐赠比例不足50%,部分遗产仍在清算中。截至2023年,这22人设立的基金会合计持有129亿美元资产,基金会中位支出率为 6.5%。

4 捐赠者画像

过去十年中,一些“捐赠誓言”签署者确实兑现了承诺,但也有不少人进度缓慢,甚至涉嫌以慈善名义避税。

第一,坚定而直接的捐赠者。

沃伦·巴菲特:截至2024年累计捐出约550亿美元,占其总财富约三分之一,曾主要捐给盖茨基金会,并设定高支出条件。2024年宣布遗产将由子女管理的信托分配,不再捐给盖茨基金会。

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已捐出约580亿美元,主要流向盖茨基金会。比尔计划在2045年前捐出全部微软股票,预计总额达2000亿美元;梅琳达则向其创办的Pivotal Ventures捐出6.75亿美元。两人目前合计财富为1360亿美元,尚未超过50%捐赠承诺。

第二,执行缓慢者。

约翰·杜尔夫妇:虽通过基金会累计捐出5.83亿美元,但主要来自早期股票升值。2001–2016年仅捐入3400万美元,之后无新增。目前净资产为120亿美元,签署誓言后仅捐出约0.3%,但财富增长了617%。

第三,策略争议者。

埃隆·马斯克:虽累计捐出约84亿美元,但多通过DAFs和基金会操作,涉嫌避税。2021年将57亿美元特斯拉股票转入基金会,获得46亿美元税收减免,约占当年调整后总收入的30%。其捐赠多流向个人利益相关组织。

第四,去世者情况复杂。

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去世时净资产200亿美元,生前捐出约20亿美元,大部分投入其“保罗·艾伦家族基金会”。其余捐赠多流向自己名下研究机构。目前遗产由其妹妹管理,履约情况尚不明确。

5 正在发生的变化

“捐赠誓言”的未来尚不明朗,新加入者有着不同的优先事项。继承家族慈善资产的子女可能改变政治立场和捐赠重点,而越来越多女性富豪正塑造着开创性的个人慈善形象。

女性签署者捐赠更为积极、慷慨。麦肯齐·斯科特是唯一一位签署誓言后财富减少的亿万富翁,体现了其高效捐赠意愿。

目前,签署誓言者仅占美国在世亿万富翁的13%,这意味着还有数百位极富有者未做承诺,或通过非501(c)(3)组织履行社会责任。

许多科技领袖认为,其盈利企业即是回馈社会的方式。商业目标与慈善义务日益融合。

2025年7月4日,特朗普签署《一项宏大而美丽的新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为超富阶层带来数万亿美元减税,同时大幅削减社会保障。基层慈善组织将面临更大压力,以填补医疗与食品援助缺口,而富豪们的财富则将继续迅速增长。

6 如何才能真正“有所为”

如果亿万富翁继续维持现有捐赠方式,未来美国可能出现至少一家资产超万亿美元的基金会,每年仅拨出5%-7%的资产,却掌控着国家级影响力。

他们必须在以下选择中做出回应:

·效仿查克·菲尼“裸捐”;

·追求盖茨式“登月”式慈善;

·或停留在象征意义、享受财富与声誉的舒适区。

虽然“捐赠誓言”并不设监管,但若签署者无意兑现,誓言也将名存实亡。组织方应鼓励更多麦肯齐·斯科特式的“持续捐赠直到空无一物”的勇敢行为。

“菲尼式捐赠誓言”值得效仿:20年间,查克·菲尼通过“大西洋慈善基金会”捐出80多亿美元,随后关闭基金会,终生未再是亿万富翁。

值得注意的是,亿万富翁通过慈善可享受高额税收减免(最高达74%)、控制权、声誉与曝光、甚至匿名权。要让他们真正“有所为”,必须通过政策改革:

加速基金会和DAF资金流向公益项目;

提升捐赠透明度;

加强公众问责;

避免慈善体系被滥用;

推动合理征税,避免财富过度集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家办新智点”(ID:foinsight),作者:foinsight,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捐赠誓言 慈善 亿万富翁 财富管理 财富分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