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5年的试验,盒马最终选择了放弃会员店这一赛道。
近日,北京、苏州等地的多家盒马X会员店相继宣布,于7月31日停止营业,而目前仅营业的上海森兰店,也将于8月31日停业。至此,盒马X会员店将成为历史。
在此之前,盒马经历过一波管理层的变动并顺利实现盈利。同时,管理层宣布,盒马未来的重点是盒马鲜生与盒马NB(邻里业务)两大核心业务。
因此,盒马X会员店的关闭也是盒马战略聚焦的结果。
今年,从外卖入手、以闪购为名的即时零售成为各互联网大厂最新的战场,生鲜作为另一项高频刚需的业务,也成为各家紧密布局的一部分。
从前,盒马以山姆作为对标对象,会员模式被视作最重要的实践。而今,盒马的对手们是和自己更为相似的各大厂生鲜业务,应对措施自然要有所不同。
在各家都在整合资源、协同生态,不放过任何一个高频刚需业务的当下,盒马也需要更聚焦,并且依靠集团的流量,来应对对手的攻势。
在此背景下,有市场消息传出,阿里旗下淘宝将上线全新大会员体系,打通饿了么、飞猪、盒马等阿里系资源。在此之前,88VIP已更新了会员权益,其中包含自8月4日至9月10日,所有淘宝88VIP会员均可免费领取90天盒马X会员权益。
随着这一策略的落地,盒马的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增加。
战略转向:告别会员店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盒马会员发现,家门口的盒马会员店要停业了。其中,盒马X会员店北京世界之花店、苏州相城店、南京燕子矶店均于7月31日停业,仅剩的上海森兰店,也将于8月31日停业。
其实,门店的关闭也不是最近几天才发生的。今年2月,盒马一口气在上海关掉3家会员店,之后又关闭北京大兴等地的会员店。密集的关店策略也意味着,盒马在会员店方面开始撤退。
盒马的会员店之旅始于2020年10月上海浦东的首家门店。这个被寄予厚望的“第二增长曲线”,曾高调对标Costco和山姆,试图打造“中国人自己的会员店”。
扩张高峰时,全国门店数量达到10家,付费会员超300万,年费贡献近6亿元收入。那时候,盒马对于会员店的目标是“3年开100家”。
然而战略摇摆始终困扰着这个新生业态。盒马既想复制山姆的高端会员制,又尝试低价策略,导致成本与体验失衡。北京建国路店的命运成为典型案例——选址CBD核心区承受每天15元/㎡的高租金(行业标准8-10元),却因客单价仅600元远低预期,开业7个月即关停。
商品差异化不足是致命伤。自有品牌“盒马MAX”与普通门店商品同质化严重,部分商品甚至出现“同款不同价”的尴尬局面。比如,有消费者曾发现同款牛奶在会员店单价更高。
并且,盒马的供应链短板在激烈竞争中也显露出来。当盒马试图用2023年的“移山价”对标山姆爆款榴莲千层蛋糕时,虽短期拉动销量却严重压缩利润,差异化不足导致用户复购率低迷。相比之下,山姆自有品牌Member’s Mark占比超30%,全球直采体系经过30年沉淀,盒马用5年时间难以突破。
外部环境的变化与管理层的变动也让这一调整快速被落实。2024年3月,原CFO严筱磊接任CEO后,盒马战略转向 “盈利优先”。母公司阿里巴巴也同步收缩零售版图,出售高鑫零售、银泰百货等资产,表明了要更加聚焦且为财报负责的态度。
盈利优先的策略也立竿见影。2025财年(2024年4月-2025年3月)盒马GMV达750亿元,首次实现全年盈利。这也意味着,新一任的管理层的策略对财务的贡献成效明显,而策略也将被践行下去。
关停会员店的同时,盒马正在加速布局另外两条业务线。这就是严筱磊掌舵后确立的双核心战略——盒马鲜生与盒马NB。
2024年全年盒马在21个城市新增72家鲜生店,2025年计划再开近100家,进驻盐城、镇江、宜兴等新城。这些大店强化生鲜优势,线上交易占比超60%,30分钟配送网络覆盖50城。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盒马NB的崛起。作为主打社区硬折扣的业态,NB店面积约1000平方米(仅为会员店的1/20),SKU精简至1000-1200个,客单价控制在35-50元,还可以通过直接对接源头供应商,减少中间环节。比如,江苏昆山糖盒工厂可以实现“生产-配送江浙沪24小时达”的高效供应链。
截至2025年3月,盒马NB门店已达216家,其中上海就有143家。这种轻量化、高坪效的模式,成为盒马开拓下沉市场与社区渗透的理想载体。
重新理牌:迎战新对手
与密集关店同样推出的策略,还有阿里整体会员体系的调整。
8月4日,盒马宣布正式接入淘宝88VIP体系,88VIP会员可免费领取90天盒马会员权益。这一整合意义重大——淘天集团618数据显示88VIP会员已突破5000万,这些高价值用户直接成为盒马的潜在流量池。
并且,有市场消息称,在饿了么、飞猪并入中国电商事业群后,阿里旗下淘宝将上线全新大会员体系,打通饿了么、飞猪、盒马等阿里系资源,包含购物、外卖、旅行、出行等权益。
而在此之前,美团已经于数月前就整合了自家的会员体系,在六个等级中覆盖了“神券”、酒店、出行、生活、影音及客服六大权益。
从各家的整合也可以看出,新一轮以即时零售为主的互联网大战,并不是某一项业务的单兵作战,而是各家生态协同的效率之战。
最近,美团重启的“快乐猴”硬折扣超市,带着“生鲜低价+动态定价”的组合拳杀入市场,直接对标盒马NB。其杀手锏是复用美团骑手资源——配送间隙让外卖小哥分拣订单,可使每单的配送成本进一步降低。
另外,美团以生鲜为主的即时配送业务小象超市也在今年宣布加速,表示将继续扩大覆盖区域,逐步拓展到所有一二线城市。
京东则采取差异化路线。七鲜超市先聚焦华北市场,采用“中心店+卫星小店”模式,继续探索生鲜品类线上与线下的协同。
未来,盒马的任务不再是朝着昔日对标的对象盒马攻打,而是要防守这些在生鲜市场频频加码的老对手们,毕竟,他们一直是互联网时代,不可忽视的对手。
并且,中国零售市场的特性成为关键变量。盒马会员店的溃退部分源于与中国消费习惯的错配——大包装商品不符合小型化家庭需求,消费者更倾向“小份量、近场即时配送”。同时,山姆最近“背刺”会员的风波也还未消散,如今更加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者们,也将重新衡量这些会员的价值。
而当前,盒马的布局也表明着,零售本质还是通过对供应链的深耕,实现效率的跃升。站在转型十字路口的盒马,在江苏昆山建成了自动化糖盒工厂。这里生产的自有品牌商品,通过精简供应链实现成本比市场同类产品低50%,支撑着盒马NB“天天低价”的承诺。
盒马会员店的退场,本质是资本狂热退潮后对零售规律的敬畏。此前,当严筱磊将12种业态缩减至2种,放弃对标国际巨头的执念,盒马反而在2025财年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有行业人士指出,未来生鲜市场的竞争力,主要是看品质生鲜供应链和即时配送能力,而当前,这是盒马的竞争力,也是其他布局品牌正在追求的能力。
作为消费者,人们在追求质价比的同时,也更追求方便快捷可抵达。也许,未来在生鲜市场,赢家不是最擅长模仿山姆的企业,而是能通过区域采购网络降本提效,在即时配送红海中开辟差异化的创新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天候科技”(ID:iawtmt),作者:王小娟,编辑:黄昱,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