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6小时前
权益类规模“腰斩”,混合型基金缩水1700亿,中欧基金能否突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今年医药板块表现突出,中证医药指数和东方财富-创新药指数均录得显著涨幅。在此背景下,中欧医疗健康基金业绩亮眼,近一年涨幅高达34.71%,远超同类基金和沪深300指数。尽管该基金规模已止跌回升,但中欧基金整体权益类产品规模自2021年高点以来大幅缩水超过1900亿元。为应对此局面,中欧基金大力发展固收业务,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规模均实现翻倍增长,并吸引了多位固收领域的老将加盟,固收业务已成为公司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然而,文章也指出,权益类业务是中欧基金的根本,固收业务的快速发展难以持续,且“重固收、轻权益”的策略可能影响公司利润和核心基金经理的稳定性。

📈 医药板块与医药基金表现强劲:今年以来,医药板块表现成为市场意外亮点,特别是创新药领域涨幅显著。中欧医疗健康基金作为其中的代表,近一年涨幅高达34.71%,远超同类基金及大盘指数,显示出其在市场波动中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增长潜力。

📉 权益类业务规模大幅缩水:尽管中欧医疗健康基金有所回暖,但中欧基金整体权益类业务,包括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自2021年巅峰时期以来规模已大幅缩水超过1900亿元。这反映了市场风格切换和部分明星基金经理业绩承压带来的影响,使得公司在核心业务上面临挑战。

📊 固收业务成为新的增长引擎:面对权益类业务的挑战,中欧基金成功转向并大力发展固收业务。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规模实现翻倍增长,成为推动公司整体规模上升的关键动力。通过引进固收领域资深人才,中欧基金在固收业务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同类中型公司中排名靠前。

⚠️ 发展模式面临潜在风险:文章指出,虽然固收业务发展迅速,但权益类业务对中欧基金而言仍是根本。公司在固收领域缺乏渠道优势,且“重固收、轻权益”的发展策略可能影响公司利润增长,并存在导致核心基金经理流失的风险,例如近期老将曹名长的离任以及对顶流基金经理葛兰的担忧,都为公司敲响了警钟。

💡 中欧基金的转型与挑战:中欧基金在经历权益类业务的辉煌与低谷后,正积极调整业务重心,通过发展固收业务来维持整体规模的增长。然而,如何平衡权益与固收业务,保持核心竞争力,并留住关键人才,将是其未来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要说今年哪个板块的表现最令人意外,相信医药一定“榜上有名”。

据统计,截至8月4日收盘,中证医药指数年内涨幅超过13%,其中创新药表现更为亮眼,「东方财富-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超过59%。

伴随着医药板块走强,一大批医药基金也开始触底反弹,而“大名鼎鼎”的中欧医疗健康自然也在其中。据天天基金网,中欧医疗健康近一年的阶段涨幅高达34.71%,今年来的涨幅也有25.45%,而同期同类基金的平均涨幅为14%,沪深300指数的涨幅为3.45%,中欧医疗健康远远跑赢了同类基金和指数。

从规模变动来看,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中欧医疗健康的期末净资产为156.38亿元,和一季度的156.13亿元期末净资产相比略有提升。拉长周期来看,这也是中欧医疗健康连续9个季度期末净资产下滑后首次止跌回升,当然跟最高峰相比依旧“腰斩”。

不过,虽然核心产品终于止跌,但拉长时间轴来看,中欧基金的权益类产品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7月7日,中欧基金的混合型基金规模为1647.99亿元,和2021年巅峰时期的3368.29亿元相比缩水超过1700亿元;除了混合型基金之外,中欧基金的股票型基金同样表现不佳,从2021年最高峰的477.96亿元下滑至今年二季度的256.34亿元,缩水超过了200亿。合计起来,近几年中欧基金的“混合型+股票型”基金整体缩水超过1900亿元。

过去,中欧基金以权益类产品闻名,尤其是在2018到2021年期间,凭借周蔚文、葛兰等明星效应,中欧基金的混合基金管理规模从500亿元出头飙升至超过3300亿元,而葛兰更是成为首位女性千亿基金经理。

权益类“神话”不再

中欧基金成立于2006年7月19日,由意大利隆巴达和皮埃蒙特银行、国都证券和平顶山煤业集团共同发起。

当时,正值公募基金行业大爆发前夜,和中欧基金同年成立的还有中邮基金、信达澳银、诺德和金元顺安。不过,刚开始中欧基金走得并不顺利,由于时任总经理意大利人Luca Frontini和英籍投资总监殷觅智不熟悉A股市场,导致公司在2006—2007年牛市中错失机遇,规模迟迟难以扩大。

错失牛市后,中欧基金在2008年迎来“大换血”。5月份,总经理Luca Frontini离职,12月,原上投摩根基金督察长刘建平加入中欧基金就任总经理。

对于中欧基金而言,刘建平的加盟是其走向快速发展的关键。资料显示,刘建平历任北京大学教师,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处长,其于1997年10月参与筹建证监会基金监管部,是筹建组的七名成员之一,在2008年加盟中欧基金时,上投摩根的非货币基金规模达429亿元,位居行业前10。

刘建平加盟后,其迅速招来了不少的人才,包括来自华泰资管的苟开红、原光大保德信投资总监许春茂、原上投摩根总经理助理兼销售总监徐红光、原富国基金的基金经理周蔚文以及曾任富国基金总经理的窦玉明。另外,2013年中欧基金还开始了全面改制,次年中欧基金成为全国首家实现管理层持股的基金公司,窦玉明、刘建平、周蔚文、许欣以及陆文俊等5位高管被公司股东受让了股份,后续中欧基金核心员工持股比例更是超过了50%。

在这种独特的股权治理结构下,中欧基金与不少投研人员实现了利益绑定,包括周蔚文、卢纯青、葛兰等明星基金经理,而其也迅速跻身行业一线。Wind数据显示,中欧基金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管理规模分别从2018年四季度末的30.61亿元、508.43亿元攀升至2021年四季度末的477.96亿元、3366.69亿元。在此期间,周蔚文、葛兰等基金经理凭借出色业绩被投资者捧上“神坛”,其中葛兰更是成为首位女性千亿基金经理。

不过,自2021年“基金抱团”瓦解后,中欧基金旗下的多只基金产品开始业绩下滑,而中欧基金也因此饱受市场诟病。据媒体统计,截至2025年6月3日,在中欧基金成立超三年的8只股票型基金产品(A、C类合并统计)中,6只近三年回报为负,其中4只产品亏损幅度超20%;混合型基金方面,中欧基金成立超三年的82只产品(A、C类合并统计)里,近三年收益率为负的产品数量占比逾六成,更有10只产品净值跌幅超20%。

随着业绩持续下滑,中欧基金的权益类业务也开始走下神坛。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7月7日,中欧基金的混合型基金规模为1647.99亿元,和2021年巅峰时期的3368.29亿元相比缩水超过1700亿元;股票型基金也从2021年最高峰的477.96亿元下滑至今年二季度的256.34亿元,缩水超过了200亿。

全面转向固收业务

虽然权益类业务规模大幅缩水,但这些年中欧基金的整体规模仍在上涨。

截至7月22日,中欧基金的整体规模为6160亿元,和2021年权益类业务巅峰时期的5711.06亿元相比增长超过400亿元。

至于推动其整体规模上涨的动力,主要在于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等固收类产品。像债券型基金,规模就从2020年三季度末的696亿元增长至今年二季度末的1463亿元,规模已经翻倍;而像货币型基金,规模也从2020年三季度末的1035.44亿元增长至今年二季度末的2414.41亿元,规模同样翻倍。

实际上,近年来中欧基金的业务聚焦点已经从权益类业务明显转向了固收类业务,尤其是通过股权激励方式吸引固收类明星基金经理加入后,中欧基金在短期内补强了业务短板。据媒体统计,近年来包括陈凯杨、黄华、王健均、邵凯等固收老将加入中欧基金,其中邵凯为博时基金固收团队核心,2010年8月开始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职位,分管固收业务。任职期间,博时固收业务在海通证券评定的净值增长率排名中位列行业第二。

而在招来大量固收人才后,中欧基金旗下的多只固收产品也确实表现优秀,例如中欧增强回报债券(LOF)E近1年同类排名前12%、近2年同类排名前8%;中欧鼎利债券A近1年同类排名前15%。而从整体实力来看,根据官方推文,中欧基金近1年在14家固定收益类中型公司中排名TOP1,近7年在14家固定收益类中型公司TOP3,也正是因为业绩表现突出,今年一季度末其“固收+”产品规模增量达177亿元,成为规模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诚然,发展固收类业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对于中欧基金而言,权益类业务才是根本。从背景来看,中欧基金虽然以员工持股为主导,但其仍然不像银行系基金公司那样拥有渠道优势,缺乏稳定的渠道支持和客户资源,在固收领域先天不足。近几年,中欧基金的固收类业务之所以能快速发展,一方面自然是业绩优秀、实力出众,另一方面则跟其早前通过权益类业务打响了知名度有很大关系,在经过了快速发展阶段后,其固收类业务很难保持这么快的发展速度。

另外,这种“重固收、轻权益”的发展趋势,对于公司的利润端也会造成不利影响。目前,混合型基金的管理费率普遍在1%以上,远高于债券基金的0.15%-0.3%,即便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的规模持续增长,但在混合型基金规模下滑的影响下,中欧基金的业绩也很难有明显提升。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重固收、轻权益”的发展策略,还很容易导致核心基金经理流失。资料显示,今年年初中欧基金老将曹名长离任,其管理的中欧潜力价值、中欧恒利、中欧成长、中欧价值四只产品将由共管基金经理接手管理。曹名长于2015年6月加入中欧基金,截至今年1月,其曾两度摘获极具分量的金牛奖基金经理个人奖项,其管理的产品总计揽获9座金牛基金奖、7座明星基金奖、6座金基金奖。

除了曹名长之外,此前甚至有媒体传出顶流基金经理葛兰或将离任的消息,当然中欧基金很快出面澄清,但这也为其敲响了警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侃见财经”,作者:侃见财经,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中欧基金 医药基金 固收业务 权益基金 基金规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