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AI相关文章 8小时前
AI产业周期中的“长跑者”:商汤科技从技术储备到商业价值创造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分享了公司11年发展历程中的“穿越周期”经验。面对AI行业技术迭代和市场波动,商汤通过前瞻性的算力布局,在大模型爆发前积累了关键筹码,支撑了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同时,公司在经历算力投入压力、外部制裁和创始人离世等挑战时,展现出强大的韧性,通过战略调整、凝聚共识和坚持技术原创,实现了业务的持续创新和发展。商汤的实践为中国AI企业如何应对同质化竞争、实现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宝贵借鉴。

💡 **前瞻性算力布局是穿越技术周期的关键筹码**:商汤科技早在通用视觉模型研发初期,就预见到AI技术对算力的指数级需求,并在大模型尚未流行时就进行了大规模算力储备(上市前已部署12000张算力卡)。这种“反共识”的超前投入,使其在大模型时代来临时具备了支撑大规模模型训练和应用的基础设施,能够快速切入生成式AI赛道,成为新的增长引擎,目前运营算力总规模已达23000 PetaFlops。

💪 **韧性动能和创新驱动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核心**:商汤科技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周期考验,包括算力投入带来的亏损压力、IPO期间的贸易战与制裁,以及创始人离世等。公司通过“1+X”战略拆分长周期业务以稳定现金流反哺创新,在IPO受阻时凝聚团队“专心做事”,并在创始人离世后延续“技术原创+人才培养”的理念,展现了其面对挑战时的韧性和持续创新能力。

🚀 **以技术价值驱动创新,而非成本定价**:徐立强调AI产品不能“论斤卖”,以成本定价的模式会扼杀创新。商汤科技坚持“技术商业化需超过工业红线”,即AI在场景中的表现必须超越人类才能创造真实价值。这一理念驱动公司在视觉AI领域保持正现金流的同时,向生成式AI、智能汽车等新方向拓展,并通过“Re-CoFound”二次创业模式激发全员创新活力。

🌐 **商汤的实践为中国AI企业提供了穿越周期的转型范本**:通过超前算力布局和构建韧性创新体系,商汤科技为深陷同质化竞争的中国AI企业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样本。公司证明了在AI 2.0浪潮中,能够将周期威胁转化为成长动能的企业,最终能够站稳脚跟并持续生长,应对世界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近日,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在接受《财经》杂志专访时,谈及公司11年发展历程,多次提到“穿越周期”。徐立认为,创新无法被计划,AI公司想要穿越周期,就需要提前准备好应对新变化的能力。作为中国AI行业的亲历者,商汤历经技术浪潮更迭与产业周期震荡,其穿越周期的实践,为深陷同质化竞争的中国AI企业提供了宝贵样本。

超前算力储备,积累技术周期筹码

在AI行业,技术迭代往往意味着对算力的指数级需求,而商汤的穿越密码,早在多年前就写进了算力布局的决策里。

成立初期,商汤聚焦视觉AI技术,针对不同场景打磨专属模型,业务快速覆盖安防、智慧城市、医疗等多个领域。但徐立很快发现,场景定制化模式导致公司需同时维护数百个模型,人员与算力成本居高不下,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彼时,商汤果断转向通用视觉模型研发——这一决策意味着需要突破“参数壁垒”:若单个场景模型需10个参数,通用模型解决多场景问题可能需要1000个参数,对算力的需求呈几何级增长。

于是,在Transformer还没有登场的时候,商汤在算力上超前投资恰好帮助他们积累了穿越技术周期的筹码。在大模型尚未流行之时,据商汤上市招股书显示,其当时已部署12000张算力卡,这一投入在行业内堪称超前。正是这份“反共识”的坚持,让商汤在大模型时代来临之际手握关键筹码:当大量企业因算力不足难以跟上技术迭代时,商汤已具备支撑大规模模型训练与应用的基础设施,得以快速切入生成式AI赛道,2024年生成式AI收入达24.04亿元,成为新的增长引擎,而商汤大装置运营算力总规模目前已达23000 PetaFlops,成为遍布全国的大规模弹性算力资源。

这种超前布局并非盲目豪赌,而是基于对技术周期的深刻理解——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的过程中,算力始终是不可逾越的基础设施。商汤用“提前储备”代替“临时应对”,为穿越技术迭代周期筑牢了硬核根基。

培育韧性动能,实现创新驱动穿越周期

对AI企业而言,穿越周期不仅需要技术积淀,更需要应对不确定性的韧性,以及持续创造价值的创新能力。商汤的实践,正是这一逻辑的生动注脚。

商汤的周期考验从未间断。大规模算力投入曾让公司逼近盈亏平衡却再度面临亏损压力;IPO期间遭遇中美贸易战与美方制裁,为上市付出巨大调整成本;2023年底创始人汤晓鸥离世,更是对团队信念与战略延续性的严峻考验……但每一次挑战都成为韧性生长的契机:面对算力投入的短期阵痛,商汤通过“1+X”战略拆分长周期业务,用核心业务的稳定现金流反哺创新;IPO受阻时,团队凝聚共识“专心做事”,最终成为首家港股上市AI公司;汤晓鸥离世后,公司延续其“技术原创+人才培养”的理念,同时实现亏损收窄,找到平衡当下与未来的路径。

创新驱动则是商汤穿越周期的另一支柱。徐立强调:“AI不能‘论斤卖’,以成本定价的模式最后很多公司就不会有创新,从而走向衰亡。”在行业陷入算力与参数竞赛时,商汤坚持“技术商业化需超过工业红线”——即AI在场景中的表现必须超越人类,才能创造真实价值。这种理念推动其在视觉AI领域稳定正现金流的同时,向生成式AI、智能汽车等新方向突破,更通过“Re-CoFound”二次创业模式激活组织,让创新从“顶层设计”变成“全员行动”。

从超前算力布局到韧性创新体系,商汤为中国AI企业提供了穿越周期的范本。正如徐立所言:“世界一直在变化,这就是乐趣。”在AI 2.0的浪潮中,能够将周期威胁转化为成长动能的企业,终将在浪潮中站稳脚跟,持续生长。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商汤科技 AI行业 算力布局 韧性创新 穿越周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