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6小时前
用AI生图的外卖店,我劝你别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随着AI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卖商家开始使用AI生成门头图,这些图片往往逼真但缺乏真实性,让消费者难以分辨。文章探讨了AI生图在外卖行业的应用及其带来的问题,包括商家为了低成本使用AI生成图片、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平台监管难度加大等。文章还提到了一些消费者识别AI图片的方法,以及外卖平台为解决这一问题所做的努力,如加强审核和增加透明度。最后,文章强调了信任在餐饮行业中的重要性,认为即使技术再发达,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依然是不可或缺的。

📸 AI生成的外卖门头图越来越普遍,这些图片往往缺乏真实感,让消费者难以分辨。

🤔 商家使用AI生成图片的主要原因是成本低,但这也带来了食品安全和诚信问题。

🛑 消费者需要学会识别AI图片,例如注意光线、角度和字体等方面的异常。

📈 外卖平台也在加强监管,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审核来识别和打击使用AI图片的商家。

🤝 信任是餐饮行业的基石,即使技术再发达,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依然是不可或缺的。

每次和我妈打电话,她都会不可避免地提一嘴:“少吃点外卖。”

以前我觉得这是典型中年父母的唠叨,不太了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现在我懂了,她才是早就看穿一切的预言家。

作为一名常年靠外卖“续命”的打工人,我对外卖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别踩雷、别拉肚子、甚至难吃都排在最后。

为了这个朴素的愿望,我练出了一套堪比福尔摩斯的下单逻辑:

先看图片,再看评分,然后再翻用户评论。

其中门头图更是重中之重,经常吃外卖拉肚子的朋友都知道:专做外卖的店铺,或者没有实体堂食的餐厅,往往更容易踩雷。

道理很简单,一家连门面都不愿意好好展示的店,你指望它在食材和卫生上有多讲究?但最近我发现,这套理论是彻底不好使了。

左为截图,右为店铺大众点评的真实图片

越来越多的店铺,开始使用 AI 生图。初看光线自然,角度标准,但越看越不对劲。姿势重复,人脸模糊,光线错位,字体像模板生成、AI 塑料感拉满。

奇怪的是,这些 AI 图片不只在一家外卖平台上堂而皇之地出现,没有任何标注。

要知道,作为一个天天和 AI 打交道的人,我还能识别出来,但对于那些不了解 AI 的用户群体来说,就很难不被忽悠了。

图片来自博主 @渡边鱼子酱

需要强调的是,不是说所有用 AI 图片的外卖店就一定是在“挂羊头卖狗肉”,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有卫生、安全方面的问题。

只是当这种 AI 生成的门头图越来越多、铺天盖地地出现时,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我,其实很难分辨哪些是真实门店,哪些是“AI 搭的景”。

在这种不确定性下,我更倾向于直接避开这些店,至少对我来说会更保险一些。

而这类 AI 图片大肆增长的背后,原因其实不难理解。一方面,不排除一些商家单纯觉得这些 AI 图片好看,另一方面无外乎考虑到成本问题。

请专业摄影师拍照,动辄上千块,用几句 Prompt 生成店铺图片,几分钟搞定,成本接近于零,这个账谁都会算。

欢迎来吃麻辣烫 | 由 AI 生成

更夸张的是,即便你不懂怎么用 AI,这服务现在也已经有了完整的产业链。

在主流电商平台,我们能看到各类店铺号称能设计门庭若市的氛围感照片,以及设计菜品等,且销量还挺高。

这些服务的流程都差不多:只需要提供店铺名称,无需实际照片,一天内交付,基本都是 AI 生成后稍作修改。甚至据有关媒体报道,部分店铺还提供平台“包过审”业务。

还有一些 AI 工具更是可以直接套风格模板。

最近,三湘都市报的记者就去实地探访多家使用 AI 图片的店。

结果发现,外卖页面上虽然是温馨的堂食场景,店内外坐满客人,实地一看:门头简陋,店内不到 10 平米,没有堂食桌椅,货架上整齐摆放着多个微波炉。

微波炉啊,朋友们!说好的每日现做,原来是预制菜每日现热啊?我说平时怎么备餐这么快,好家伙,有点心眼手段,全使打工人身上去了。

打工人辛辛苦苦上一天班,点个外卖想吃口热乎饭,结果一口下去,发现是科技与狠活。天塌了,饭是热的,心却凉了。

说外卖平台啥也没干,也不公平。

既然商家不老实,那平台也上强度:OCR 图片识别、系统校验、人工审核、加强线下巡检抽查检测力度以及增加 LLM 大语言模型识别,属于是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据说一套组合拳下来,识别盗用商家店铺门头图的正确率大大提高,识别违规商家的准确度也提升了 67.5%。

但话说回来,虽然主流外卖平台都表示禁止使用 AI 图片,现实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真到执行环节,还是挡不住越来越逼真的 AI 图。这事难就难在边界模糊:

什么程度的美化算合理?什么程度是“虚假”,更关键的是,对于那些 10 平米的小店来说,如果不铤而走险地用点“包装”手段,就很容易被淘汰。

去年 8 月,央视新闻就曝光了一批租借执照开店,用假地址、假照片成为热销高分店铺的“幽灵外卖”。

事件曝光后,也快速冲上热搜。

被曝光的外卖店铺卫生状况令人堪忧,灶台积满油污,地上积水、门帘发黑,储藏间货物杂乱…你管这叫后厨,不知道的我还以为进了哪个垃圾站。

当时看到新闻的我,轻轻地碎掉了。

面对网上涌现出的一批“外卖避雷”经验帖,以前的我是嗤之以鼻,现在的我则是逐帧学习,一门心思地开始研究怎么识别 AI 图和预制菜三无小作坊。

门头图光线塑料感 = 大概率 AI 图;

国潮包装袋 = 估计便宜 + 预制菜 + 复合调味粉;

黑色液体勺 = 用完秒碎,怀疑回收废料做的;

评论清一色“量大好吃”但没图 = 可能返现刷好评;

……

学不完,真的学不完。

当然,说回 AI,它在外卖这件事上也不全是负面作用。

前几天我试了神抢手的“美味缘分测试”,本来准备点鸡公煲,结果它告诉我:“哎呀,你平时不吃辣,这道菜可能太刺激了”

你说我不知道它是程序写的么?但还是被整破防了。人间自有真情在,AI 虽然没有意识,但我的感动是真的。

还有 AI 前置豁免功能,能够帮商家提前拦截一些离谱的差评。玩过外卖评审团的人都知道,有些差评不能说毫无逻辑,但理由也是千奇百怪,简直是商家的噩梦:

因为外卖员长得不够帅给差评、因为今天心情不好给一星、因为包装盒颜色不喜欢给差评。过去,店家要申诉得费好大一股劲,现在 AI 就能解决这种差评,实打实做了件好事。

包括为了对抗幽灵外卖,美团拼好饭上线了“百万亮厨”计划,商家每天打卡上传后厨实况图,像发朋友圈那样,以及开放后厨直播,商家可以展示自己炒菜、打包的全过程。

京东外卖对入驻餐饮商家设立高标准线,推出七鲜小厨,而饿了么同样加强商户入网审核,全面排查风险商户,对存在证照问题、证地不符等严重违规的商家进行公开披露。

我曾经刷到一家小店里的掌勺师傅大火猛炒,那种烟火气,胜过一万张样板间的 AI 图。

不管 AI 怎么发展,技术怎么进步,人与人之间的踏实感,还是要靠一餐一饭、一点一滴地建立。

一个塑料外卖盒里,装的不该只是饭和菜,还应该装得下那么一点点信任。

你说这个愿望过分吗?

我觉得,一点也不。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外卖 AI 食品安全 诚信 消费者权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