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10小时前
今年脱口秀、舞剧、音乐剧等市场杀疯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2025年上半年,中国剧场演出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话剧、脱口秀、舞剧和音乐剧等品类均迎来爆发式增长。脱口秀场次和票房增幅尤为显著,个人专场演出吸引了大量观众。精品舞剧如《只此青绿》等,成功带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音乐剧市场也表现不俗,引进多部国际经典剧目,同时国内原创音乐剧也涌现出《锦衣卫之刀与花》等爆款。市场利好信号包括爆款IP效应增强、二三线城市消费潜力释放、年轻观众群体涌入、新兴演出类型受追捧、社媒宣发模式的兴起以及对内容品质的持续追求。这些趋势预示着剧场演出市场将持续繁荣,并为泛文娱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 **爆款IP效应显著,市场下沉明显:** 知名剧目如《只此青绿》、《戏台》等,其强大的IP影响力正驱动其巡演至更多低线城市,显示出爆款作品在更广泛市场中的商业潜力。

📈 **新兴演出类型崛起,市场结构优化:** 脱口秀、舞剧、音乐剧和沉浸式演出等品类增长迅猛,特别是脱口秀票房增长率惊人,个人专场演出票房号召力堪比明星演唱会,显示出新的市场增长点和观众偏好变化。

🌟 **年轻观众成为重要力量,消费模式多元化:** 00后等年轻群体在沉浸式演出、音乐剧、脱口秀等领域购票占比提升,他们通过社交媒体等多元方式参与和传播,为剧场演出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增量。

🌆 **区域市场格局变化,二三线城市潜力显现:** 虽然北京、上海仍是主要票仓,但二线城市的场次和票房持续增长,苏州等低线城市的崛起也表明了更广泛的市场潜力正在被开发。

💎 **内容为王,精品化路线是根本:** 无论是舞剧、音乐剧还是脱口秀,项目的核心品质是吸引观众、形成爆款的关键,这预示着未来剧场演出市场将更加注重内容打磨和艺术创新。

《出马》《戏台》《太白金星有点烦》《只此青绿》《红楼梦》《天工开物》《孔雀》《锦衣卫之刀与花》《赵氏孤儿》《巴黎圣母院》《日落大道》《芝加哥》……

这些2025爆款演出你看了几个?

不知各位发现没有,当下无论你身处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还是盘踞老家二三四线城市,周末携亲朋好友共赴一场话剧或舞剧或音乐剧或脱口秀演出,正在成为越来越稀松平常的一件事。

以上这个消费趋势,推动2025剧场类演出市场迎来大爆发。8月4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联合灯塔研究院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剧场热门项目和消费趋势洞察》,用“涨势迅猛”四个字形容其市场表现毫不为过——

比如,话剧场次同比增长16%,票房同比增长3%;脱口秀场次同比增长54.1%,票房同比增长134.9%,已成剧场类演出第二大品类;精品舞剧带动传统文化破圈传播效果显著;以及,音乐剧市场增长持续,票房同比增长了15.1%……

这些令行业振奋的数字背后,当下全国各地的剧场类演出究竟“热”到什么程度?这个朝阳赛道正在逐渐显露出哪些利好信号?今天这篇咱们仔细盘盘。

脱口秀/舞剧/音乐剧杀疯了

首要体感是“爆款层出不穷”。

其实检验现在剧场演出火不火不难,你问下身边朋友知不知道《出马》《戏台》《只此青绿》《日落大道》?或者,当《只此青绿》或大热脱口秀演员的专场巡演到了你所在城市,你看下身边朋友是不是都在大声谈论或欣然前往?

犀牛君有个小观察,这市场越来越热的一大证据是,2025上半年有很多的爆款IP演出正在“杀”向全国各地的大小城市。像精品舞剧《只此青绿》今年接连去到了衡阳、宁波、常州、青岛、厦门等较低线城市火热巡演;脱口秀演员小鹿的新专场《我的中女时代》则深入到了省会城市济南、武汉、太原以及连云港、苏州、青岛等非省会城市“全国开花”。

一个谁都无法忽视的行业现象是,上半年脱口秀、舞剧、音乐剧、沉浸式演出都在全国大小城市日渐火爆起来,中演协近期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剧场热门项目和消费趋势洞察》透露了这方面的具体趋势。

脱口秀赛道涨势最凶,好几个数据都很惊人。“上半年脱口秀演出场次同比增长54.1%、票房同比增长134.9%”和“个人脱口秀专场巡演已累计超千场,超60万观众观演”折射了脱口秀专场演出正在全国各地迅速积累起忠诚观众,从小地方观众进阶为行业大牛的房主任式逆袭故事或将继续上演;报告还特别提到“呼兰、黑灯、唐香玉、刘旸、小鹿等艺人专场呈现良好的市场号召力”,并重点举例了“呼兰《草台班子》专场巡演举办了58场、超7.2万观众观演、场均观众超1200人、大麦评分9.6”,可见脱口秀个人专场日渐展现出了对标过往明星个人演唱会的扛票房能力。

“单场500人以上脱口秀演出达650余场(同比增长8倍)”和“在专业剧场进行的脱口秀演出场次激增”昭示了脱口秀演出在“场地”和“规模”上实现跃升迭代,今后千人/万人线下观演脱口秀乃至把脱口秀开到体育场也不是不可能。

舞剧赛道的涨势也很好,典型表现是“精品舞剧持续引领市场”、“现象级IP带动传统文化破圈传播”。特别是越发名声大噪的《只此青绿》《红楼梦》《孔雀》《咏春》等舞剧被更多城市观众知晓,《天工开物》《天下大足》更是刻意结合地域文化去定制舞剧,以及朱洁静(《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唐诗逸(《水月洛神》《孔子》)等人气舞剧A角受到年轻观众追星式热捧等现象,均彰显了其市场潜力的无可估量。

票房同比增长15.1%的音乐剧赛道,则是“国内国外两开花”。国内方面,各细分赛道音乐剧都有爆款,上半年新国风音乐剧《锦衣卫之刀与花》首轮演出市场反响热烈,成了大麦评分9.8的年度黑马;女性向音乐剧《她对此感到厌烦》聚焦当下很热的女性觉醒话题、上海定期驻场演出助其大麦评分冲到9.9。国外方面,上半年加速引进了诸多国际经典剧目,比如《巴黎圣母院》《日落大道》《芝加哥》等国际级外语原版音乐剧盛宴,而稀缺性很强的独站场次音乐剧《SIX》引跨城比例达30.8%的大批观众跨城观演也说明当下市场“风向利好”。

剧场演出的6大利好信号

讲完单体赛道,再探整体发展。

在犀牛君看来,从上述中演协报告到今年各类行业现象都可看出,剧场类演出市场确实正处于高速增长期,下面我们梳理下剧场演出的6大利好信号——

第一,爆款IP效应越来越强,名头越响的作品越能下沉。这点上文已阐述很多,我们可以看到,曾登春晚闻名全国的《只此青绿》IP能巡演到更多城市、改编成院线电影近期正在热映的《戏台》也在筹备去往更多地方开演,可见大爆款IP作品今后的商业市场增量不可小觑。

第二,头部城市票房强劲,二线城市紧密追赶,低线城市蓄势待发。中演协报告透露,其实上海北京仍是剧场类演出遥遥领先的两大巨型票仓,上半年两城票房占比高达21.4%和21.1%;但二线城市也是追赶得紧,报告称“场次持续增加”、“带来小幅票房增量”;而更低线城市则是潜力无穷,上半年票房TOP10城市里也出现了贡献票房占比达2.8%的苏州,这样后起之秀的城市票仓很值得行业追踪关注。

第三,年轻观众以多维方式涌入该消费市场,潜在市场增量释放中。传统意义上线下剧场类演出受众年龄偏高,但此次中演协报告提到了“沉浸式演出、音乐剧、脱口秀中,00后购票占比达23.0%以上”,更年轻观众们乐于拥抱这些线下消费是行业的重大利好。

第四,更新潮的演出类目票房增长强劲、未来可期。比如前面重点分析的脱口秀、舞剧、音乐剧等赛道,再比如年轻世代更偏爱的沉浸式演出,报告称上半年沉浸式演出场次、票房、人次上均持续增长,环境式音乐剧《时光代理人》《辛吉路的画材店》、惊悚喜剧结合密室体验的《开关SWITCH》、沉浸式惊悚悬疑音乐剧《怪物》《幽灵》等复合类型沉浸式演出均受到年轻观众追捧,足见今后该赛道大有可为。

第五,剧场类演出“社媒化宣发”、“流量化追星”现象日渐突出,既有负面影响也有正向价值。由于短视频、综艺等多元渠道都有帮助宣发音乐剧或舞剧的人气演员(如阿云嘎、陈丽君等),从而造成了演出消费的娱乐化、流量化倾向。尽管这确实滋生了很多乱象,但客观上也明显拉动了线下剧场类演出市场迈向“商业帝国”的大众消费新阶段。

第六,内容才是硬道理,剧场类演出正在逐步迈向“精品路线”,这是犀牛君和行业人士看好这个市场的本质原因。回到文章开头,《戏台》《只此青绿》《天工开物》《锦衣卫之刀与花》等项目之所以在全国大小市场都能发挥“爆款”效应,核心原因还是项目本身品质过硬,所以今后我们还是很期待剧场类演出能为当下颇为低迷的泛文娱市场输送更多“好作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犀牛娱乐”(ID:piaofangtoushijing),作者:犀牛娱乐编辑部,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剧场演出 市场趋势 脱口秀 舞剧 音乐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