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严厉整治资本市场造假乱象,监管层正从源头治理,重点打击为上市公司提供实质性造假服务的第三方公司。这些通常规模较小、未上市的壳公司,在现有法规下难以有效约束。为此,证监会正推动修法,争取在《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中明确行政处罚权力,并已启动联动移交机制,将配合造假线索移交相关部门依法处置。通过行政、民事、刑事三重严惩,旨在形成强大震慑,净化资本市场生态。
💰 监管重点转向第三方:除了对上市公司本身的严监管,监管层正着力于重拳整治资本市场造假的关键环节——严惩配合造假的第三方,特别是那些为上市公司提供实质性造假服务(如配合虚假交易)的公司。
⚖️ 现有法规的挑战:目前,这些第三方公司多为规模小、未上市的壳公司,依据现有法规对其进行有效惩处存在“有心无力”的情况,难以形成实质性威慑。
📜 修法赋权是关键:为解决上述难题,证监会正积极推动修法,争取在即将出台的《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中,从行政法规层面明确证监会对造假第三方进行行政处罚的权力。
🔗 联动移交初见成效:证监会已启动联动移交机制,将配合造假线索移交相关部门或属地政府依法处置,这一措施已初步显现成效,显示了多维度发力的决心。
🛡️ 三重严惩形成合力:未来,配合造假的第三方将面临行政、民事、刑事三重严惩,这种全方位的法律打击将极大地提升资本市场的违法成本,形成强大的市场净化力量。
【监管层正加强严惩配合造假的第三方以重拳整治资本市场造假】财联社8月5日电,除了对上市公司本身的严监管,监管层正从另一个关键环节重拳整治资本市场造假——严惩配合造假的第三方。这里说的“第三方”,并非指券商、会计所等中介机构(它们监管严、合规强),而是专门为上市公司提供实质性造假服务(如配合虚假交易)的第三方公司。它们往往规模小、未上市、多为壳公司,证监会依据现有法规对其惩处常感“有心无力”。有鉴于此,证监会正双管齐下加强对造假第三方的约束力度。一方面,争取修法赋权。推动出台《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从行政法规方面明确证监会对造假第三方进行行政处罚的权力。另一方面,联动移交严惩。将配合造假线索移交相关部门或属地政府依法处置——该措施已启动并初见成效。“监管层正多维度发力,配合造假的第三方,面临行政、民事、刑事三重严惩。”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