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前天 17:03
超级个体现在还值得做吗,到底能赚多少钱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面对职场瓶颈和年龄焦虑,主动规划“超级个体”之路是明智选择。文章作者分享了从大厂创业的经验,强调以长期价值和复利思维取代短期收益。他将超级个体的收入模式分为四个阶段:技能变现(月入100万以内),通过精准定位细分市场,将有商业价值的技能转化为收入;产品变现(年入100-1000万),将经验提炼为可复制的产品;建团队、会分钱(年入1000万+),借助团队和IP实现规模化增长;以及最终的品牌IP化,构建持续吸引客户的生态。文章指出,关键在于找到“离钱近”的技能,并将其与市场需求结合,同时通过细分赛道规避激烈竞争。

💰 **技能变现是起点,关键在于“离钱近”**:超级个体的第一阶段是技能变现,核心是将个人技能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并优先选择那些能直接转化为收入的技能,例如IP打造、流量获取、销售和营销等。作者强调,越靠近前端、越能直接解决客户痛点的技能,变现能力越强。例如,拥有丰富财务经验的财务总监比只会盘算的普通人更容易实现技能商业化。同时,将新技能(如AI)与传统行业结合,也能创造新的变现机会。

🎯 **细分赛道是蓝海,精准定位更容易成功**:在选择变现方向时,作者建议避免与头部竞争,而是选择足够细分的赛道。这种“蓝海”策略能够降低竞争压力,更容易找到精准客户群。例如,在留学市场中,专注于英国留学、艺术留学等细分领域,或者在职场赛道中,专注于为新兴企业输送高端人才,都能实现高客单价和精准变现。这种策略使得超级个体能够从0到1,甚至实现可观的收入。

🚀 **产品化是关键,用户付费是唯一验证**:当技能变现达到一定阶段后,要实现收入的跃迁,就必须将个人经验和解决方案提炼成可复制、可销售的产品。打造MVP(最小可行性产品)是关键,即快速开发出60-70分的产品并投入市场验证,而不是追求完美。用户的真金白银付费是检验产品价值的唯一标准,通过用户付费来迭代和优化产品,才能实现商业上的成功。

🤝 **团队化与IP化是规模化增长的必经之路**:为了突破千万级的收入瓶颈,超级个体需要借助团队的力量,实现规模化作战。以IP为核心的新模式,创始人负责流量吸引和信任建立,销售团队负责转化,能够有效地承接客户。通过构建品牌IP,可以持续吸引精准客户,并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这是实现长期增长和突破收入天花板的关键。

最近总被问,超级个体值得做吗,到底一年能赚多少钱。

尤其是35+岁,或职场有危机感的朋友,最关心这个问题,因为要为自己以后做决策。

如果你在职场又痛又爽,每天都能学到东西、见到新世面,薪水也还满意,那就好好上班。

但如果你是这种情况:

35岁+,晋升无望, 眼看自己要被年轻人和AI拍在沙滩。

公司变相降薪,收入逐年下滑, 性价比低到地板。

内心焦虑,天天内耗,每天都干同样的事,不再有任何提升。

这种不如早点出来,这就是早晚的事。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规划“超级个体”之路。

因为我自己完整经历过。

从大厂出来创业,在决策做什么的时候,也算过能赚多少钱。

但我的逻辑,可能和大多数人不一样。

我不是按订单数和客单价这样的逻辑来算的,而是追求长期价值,追求复利。

短期赚的少没关系,关键是每做一件事都是有价值的,不是重复造轮子。

在职场,受够了「亲手把楼盖起来,又亲手拆掉」的事。

我当时就想,哪怕写一篇只有1000次阅读的公众号、拍一条只有1000次播放的视频,哪怕每个月只接1个客户,都没问题。

短期数据差和收入低,没关系,有长期价值就行。

我相信,这样持续做一年,就能积累认可我的潜在客户,可以转化成交。这也是我过去十几年的逻辑,就是这样过来的。

所以,我选择做超级个体的模式,以及高客单+非标品业务。

我在狮途会分享这个模式的时候,有一个会员问,他的目标是年入200-300万,超级个体能否够得到这个目标?

其实真的不难。

最近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很快把营收从几百万到千万级,增速挺快。

关键是你的产品是什么,用了什么组织形式。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把超级个体的收入模式,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技能变现 (从0-0.1起步期,100W以内)

技能变现模式:

本质: 从“服务一个老板”到“服务多个客户”。

核心:找到“离钱近”的、有商业价值的技能。

技能变现的关键点:如何把自己的技能和市场需求结合。

怎么让技能商业化成功概率更高?

---离钱近。

前面我们一直在强调这个逻辑,越前端的技能离钱越近,变现的概率越大。

比如怎么做IP、怎么做流量、怎么做销售、怎么做营销、怎么做获客,这些能直接变成钱。

这些技能市场需求也巨大,尤其是销售,我对这个技能感触很深。

在去互联网大厂之前,我也做了几年销售,当时主要卖IT硬件,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我就意识到:越前端、离钱越近的技能越能变现。

你可以盘一盘自己有什么技能,排列一个顺序,越前端的排在越靠前。

那什么叫技能?

你能帮某个人群在某个场景里解决某个问题,并且能收到钱。

比如,你说你会打算盘,这算一个技能吧,抱歉,市场不需要。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财务总监,有20年财务、税务的操盘经验,我相信有很多公司都会请你做咨询。

技能可以在市场里变成钱,才有商业价值。

还有一种容易变现的是新技能+传统行业,比如过去的互联网+行业、新媒体+行业,现在的AI+行业。

说一个具体案例:

有个狮途会会员,是一家旅游公司合伙人,最近跑出了用AI+RPA重构了业务流。

从公域发布内容,到私域成交,再到线下交付链路的设计。

不仅提高了人效,还增加了收入。

靠技能变现,还有一个关键点:选大众赛道还是小众赛道。

有个误区:想要赚得多,当然要选大众赛道了。

可你想过没,你拿什么和头部拼。

渠道、产品、内容、营销、资金、人才、技术...这里面哪个你比头部更强,更有优势呢?

肯定没戏,所以我们要切细分行业。

足够细分=蓝海赛道

赛道足够细分,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完全不要担心,太细分就没钱可赚,让超级个体从0到1完全没问题。

比如留学市场,是个大赛道。

但可以做细分,专门做英国留学、美国本科留学、新加坡留学、香港留学、艺术留学等。

有人聚焦美本留学业务,客单价基本上20-30多万,贵的到100万,一年做5单就够了。

再比如,职场赛道。

可以做专门为新兴企业输送高端人才猎头、专门帮金融海龟找投行工作、专门帮人拍三条置顶视频等等...

反而越是小众赛道技能,需求精准、越好变现。

我有个朋友,从投行出来,去了大厂战略投资部。

后来出来做超级个体,专门帮留学生找金融行业的工作,从简历到面试辅导一站式服务,每年也能做两三百万。

虽说都是在存量竞争,但只要足够细分,现在还是有机会。你会发现有很多品类,是没有太多人在做的,产品有稀缺性。

如果单靠技能变现,收入更多是30-100万这个区间。

有了自己的产品,才能突破技能变现的框架,上升到更高层级的赚钱系统。

而想要上升到1000w+的利润框架里,必须要团队化作战+做好品牌IP。

第二阶段::靠产品变现(从1-10发展期,100-1000w)

单靠技能有上限,收入要跃迁,必须把你的经验和解决方案“提炼”成可复制、可销售的产品,

产品落地的关键两点:

1)打造MVP:瞄准细分人群痛点,快速做出60-70分的产品,立刻投入市场验证,别追求完美。

2)让“人民币”投票:用户真金白银的付费,才是唯一可信的反馈。

第三阶段:建团队,会分钱(从10-100扩张期,1000w+)

超级个体≠单打独斗,想突破千万,必须善用团队杠杆。

比如,以IP为核心的新模式,

创始人主导流量: 通过短视频/直播构建影响力和信任,持续吸引精准客资;

销售团队承接转化: 以专业方案、高效响应和深度互动促成交易;

而以IP为中心的新模式,只需小规模专业团队承接流量。

涉及这个阶段的朋友比较少,就不展开了。

我发现,现在身边的朋友们,也越来越实际,不会有那种明显超出自己能力的预期了。

以前很多人想财富自由,现在普遍认为:有个事干,就挺好。

职场越来越不能满足我们,尤其是35岁+的朋友,找个相对自由,又能发挥自己优势,还能赚到钱的事,就挺好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运营狗工作日记”(ID:yunyingriji),作者:韩叙,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超级个体 职业发展 收入增长 个人品牌 技能变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