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8月05日 14:09
我,42岁,在一级市场轮回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记录了一位拥有近十年产业研发、市场、创业及十年投资经验的“宝总”的心路历程。从北方某大学工科毕业,历经医疗设备研发、上市公司市场推广,到自主创业失败,再到辗转于PE、VC、CVC等不同投资机构,最终选择成为一名全职FA。作者详细阐述了转型FA的原因,包括当前投资机构收缩、真实岗位稀缺以及对个人发展和股权诉求的考量。他分享了自己不选择卖保险或直播等赚钱方式的原因,强调了对一级市场、与创始人交流技术的热爱,以及“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活”的理念。尽管错过了时代的浪点,但作者认为自己仍在用另一种身份参与一级投资,并分享了从甲方到乙方的心得,尤其强调了FA职业的自由度和个人选择项目的喜好。最后,他提供了关于信息差、数据库建设以及个人认知提升等方面的建议,鼓励一级市场从业者熬过周期,抓住机遇。

💡 经验跨度广泛:作者“宝总”拥有近十年的产业经验(研发、市场、创业)和近十年的投资经验(VC、PE、CVC),近期转为全职FA,实现了从“甲方”到“乙方”的职业身份转变,其丰富的行业背景为其在FA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转型FA的现实考量:面对当前投资机构收缩、岗位稀缺以及对职级待遇的考量,作者选择成为全职FA,认为这是最适合自己发挥过往资源和专业知识的路径。他拒绝了不符合股权和话语权要求的初创公司机会,宁愿选择更直接的FA道路。

💖 对职业的热爱与价值实现:作者强调自己并非单纯追求赚钱,而是热爱一级市场,喜欢与创始人交流技术,并利用专业知识和行业资源助力创业,从中获得价值实现感。他认为“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活”,反对无目的的赚钱。

📈 成功之道:作者认为自己在FA领域能够快速成单,得益于多年积累的朋友网络和信息源,通过建立专有数据库分析机构的投资偏好和需求,实现“以需定投”。同时,他也承认运气的重要性,但强调方法学是持续开单的关键。

🌟 对从业者的建议:在当前市场困难时期,作者鼓励一级市场从业者保持乐观,相信周期的存在,并强调个人认知的重要性。他建议从业者应站在更高维度思考产业和投资逻辑,通过多研究、多思考、多积累,为抓住机缘做好准备。

宝总有近十年的产业经验,包括研发、市场、创业经验。宝总还有近十年的投资经验,涉及VC、PE、CVC。今年全职FA,从大甲方转变成了乙方,让我们来听听他的心路历程。

以下为宝总自述:

我二十年前从北方某大学工科专业毕业,后加入一家准上市公司做了三年多,研发了两款医疗设备。当时因为研发薪资低、项目周期长,就跳槽到上市公司做市场。我先后做了四年国内、三年海外市场,算是小有积蓄。

在上市公司的日子过得很舒坦,有闲有钱之后,我就想做一番事业。说服家人之后,我就把工作多年赚的钱都投入创业中,想要开发出一款便携的呼吸道检测产品。创业一年,没融到资,也没等到疫情的风口,自己的血汗钱烧完了,就只好作罢。

创业的时候,我接触了不少投资人,对风险投资还挺感兴趣,想知道他们是怎么评估项目,也想知道其它创业者是如何融资的。当时PE投资很火,通过朋友引荐,我就加入了一家腰部PE机构。在这家机构做了近两年,都没有出手机会,要么是因为基金资金没到位,要么就是没有抢到额度。

后面我觉得做VC比较能发挥专业所长,就跳槽到一家尾部VC,工作三年投资了四五个早期项目。有了案例后,选择的机会就变多了,我就跳槽到一家CVC做战投,三年时间也投了两三个项目。可惜好日子不长,年初母公司战略收缩,裁撤了整个投资团队,我聊了几家机构后就火速开启了全职FA的生涯。

为什么不继续坚持找家机构或者企业?

现阶段投资机构都在收缩,很少有真正的岗位放出来,有的机构为了不浪费猎聘会员就一直挂着岗位,有的机构用招聘来做行研和外围尽调。即便有少量真实岗位,对应的职级和待遇都和我的需求相差太远,我也没法接受从头开始去做些dirty work。

我也有考虑过找家企业上岸,也有创始人邀请我加入。对于我这个年纪加入初创公司,肯定是要有合适的股权和话语权,不然投资回报比太低,做事情也施展不开手脚。另外还需要是我看好的赛道,我能用过往的经验和资源来赋能。

综合这些因素,这样的企业机会就很难碰到,我也不愿意随便找家企业来试错,就直接选择路径最简单的FA,自己也比较熟悉,过往的资源也可以变现。

听说前一级投资人某省高考状元都去卖保险了,为什么不去尝试下?

我喜欢一级市场,喜欢和创始人交流技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行业资源助力他们创业,我会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实现。卖保险很赚钱,做直播也很赚钱,但都不适合我,也不适合大多数人。苏格拉底曾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活”,没有目的的赚钱会让我抓狂。

一级投资之路暂缓,是否心有不甘?

我在疫情前创业做呼吸道检测产品,在VC爆发的时候加入了PE机构,在PE崛起的时候又切换到VC,如今又在风险投资下行之际做了FA。我在一级市场轮回,却错过时代的每一次浪点。我觉得认知和运气都差点火候,其实好的标的和投资机会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我们不一定在恰当的时间手握好牌。当然现在我也没有离开一级市场,只是用另外一种身份参与一级投资。

从甲方跳到乙方,有何感触和收获?

做投资习惯了FA推荐项目,经常被一堆人追着问项目反馈,有时候经常忘记回复,有时候懒得回复。现在做了FA,切身感受到他们经常被拒绝或无视的尴尬与无奈。最开始我也抹不开面子,拒绝多了,慢慢就适应了。

我现在非常喜欢FA这个职业,比做一级投资更自由。在机构做投资会受限于LP、平台和合伙人,我现在选项目可以完全凭个人喜好。虽然一些好项目我可能接不到,但我能按照自己的逻辑去从增长赛道中选择对标标的。另外对于看好的项目,还可以做一些股权投资,未来也不排斥全职加入到一家被服务企业。

从业大半年,有一个项目完成交割,两个项目大概率也能在年底成交,整体还算比较顺利,至少能靠这份职业养活自己。

这么快成单,有什么方法学可以分享吗?

我在这个行业多年,有很多朋友,也就意味着有很多信息源。投资依赖信息差,我依靠这些朋友建立起了自己的专有数据库,比如各家机构的基金募集进展、投资进展、投资偏好、落地诉求等。通过这个数据库分析有共性的投资需求,比如现在大家都喜欢有营收、有增长、估值不高还能配合落产能的项目。以需定投,我去按图索骥,成单的速度就会提升。当然运气也很重要,不过建立起自己的方法学,才能保障持续的开单。

作为一级老哥,对于一级从业者有什么建议吗?

虽然现在一级市场比较困难,但凡事都有周期,熬过这个周期就有机会进入收获期。当下可能受制于小平台或非市场化机构,但是个人的认知不应该局限于平台,应该站在更高的维度去思考产业和投资逻辑。比如一个项目融资PR出来,要学会去思考其它机构的投资逻辑,他们是否看到了我们没有看到的趋势和市场机会。多研究,多思考,多积累,当机缘来临,我们才能抓住。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FA 一级市场 投资 创业 职业转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