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科技频道 5小时前
加码控盘南孚电池背后,是苏州百亿富豪家族的资本“大棋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碱性电池销量冠军南孚电池的控股权即将发生变更,袁氏家族通过安孚科技以股份及现金方式收购南孚电池母公司亚锦科技31%股权,交易已获上交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通过。此次交易是袁氏家族资本运作的又一重要一步,其旗下公司安孚科技在通过“蛇吞象”的方式接手估值百亿的南孚电池后,业绩显著增长。同时,袁氏家族还在积极布局储能、芯片、固态电池等新兴领域,展现了其在资本市场上的敏锐度和扩张能力。尽管在固态电池项目上遭遇挫折,但储能业务已成为安孚科技新的增长点。

🔋 南孚电池控制权变更:安孚科技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安孚能源31%股权,从而间接控制中国碱性电池销量第一的南孚电池。该交易已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的审议,正等待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

👨‍👩‍👧‍👦 袁氏家族的资本运作:此次交易背后是苏州富豪袁富根及其子袁永刚、袁永峰。袁永刚通过安孚科技,以“蛇吞象”的方式接手估值百亿的南孚电池,并通过复杂的股权嵌套实现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展现了其高超的资本运作能力。

📈 安孚科技业绩增长:在收购南孚电池后,安孚科技(原安德利)成功扭转了业绩亏损的局面,实现了连续增长。2022年至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1.93%和45.2%,成为袁永刚旗下唯一保持业绩增长的上市公司。

🚀 拓展新业务寻求增长:在巩固南孚电池业务的基础上,安孚科技积极布局储能、芯片、固态电池等热门领域。其中,储能业务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公司重要的第二增长曲线,但固态电池项目因合作方问题暂时终止。

年产销超20亿只、连续32年保持中国碱性电池销量第一的南孚电池,离最终完全易主只差最后一步。

华夏能源网&华夏储能获悉,7月11日,安孚科技(SH:603031)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安徽安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孚能源”)31%股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20403.68万元,该交易获得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议通过。按照流程,下一步得到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后就走完全部流程。

安孚能源持有宁波亚锦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亚锦科技”,NQ:830806)股份,亚锦科技的核心资产为其控制的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孚电池”),持股比例82.18%。

在这一环环的交易背后,站着苏州“第六大”富豪家族——袁富根和他的两个儿子袁永刚、袁永峰。袁富根一手创建了千亿PCB(高端印制电路板)龙头东山精密(SZ:002384),目前由袁永刚任董事长、袁永峰任总经理。

安孚科技是袁氏家族掌控的另一家上市公司,袁永刚与其夫人王文娟为实控人。2021年、2022年,袁永刚以“蛇吞象”方式拿下了估值百亿的南孚电池,此次定增并购是连环交易中的一步。

以安孚科技为平台,袁永刚还将触角延伸到了储能、芯片、固态电池等在当前炙手可热的行业,尽情施展着他非同寻常的财技……

坐拥千亿市值的富豪家族

袁富根出生于1951年,是苏州著名企业家。

20世纪80年代,袁富根在家乡创办了一家小型钣金和冲压工厂,并将其发展为国内精密钣金与压铸行业的龙头企业。2010年4月,这家乡镇工厂成功在深交所上市,也就是如今的国内PCB龙头——东山精密(SZ:002384),目前市值在1000亿上下,近四个月涨幅高达180%。

东山精密上市后,袁富根便退居二线。他的两个儿子袁永峰、袁永刚走上前台,目前弟弟袁永刚担任东山精密董事长,哥哥袁永峰则董事、总经理。

袁永刚

与老一辈扎根实业不同,袁永峰、袁永刚兄弟对资本操作更为擅长。通过持续并购,东山精密旗下拥有全资、控股企业70余家,业务涵盖电子电路、光电显示和精密制造等领域,产品进入苹果、Meta、特斯拉等巨头的供应链,其柔性线路板、印刷电路板的规模分别位列全球第二和第三。

截至2024年底,东山精密的营收已经是上市之初的40余倍。今年一季度,东山精密实现营收86.02亿元,同比增长11.07%;归母净利润4.56亿,同比增长57.55%(半年报预计于8月27日披露)。

袁氏家族的商业版图远不止东山精密一家上市公司。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仅袁永刚通过不断地“买买买”,旗下控制的企业就近30家,上市公司还有蓝盾光电(SZ:300862)、安孚科技(SH:603031)两家。

以8月4日收盘股价计算,东山精密、蓝盾光电、安孚科技的市值分别为976.4亿元、45.3亿元、57.4亿元,总市值合计约1079亿元。

华夏能源网&华夏储能注意到,在今年6月发布的《2025新财富500创富榜》上,袁氏家族以141.2亿元登上榜单第241位,位居苏州富豪榜第六位。

这已是袁氏家族连续十余年上榜。与去年相比,袁氏家族今年财富激增超过53亿元,涨幅高达60%。

“蛇吞象”吃下百亿南孚电池

在袁氏家族的商业版图中,安孚科技并不是规模最大的公司,但却很能体现袁永刚的资本运作能力。

‌安孚科技前身为成立于1999年的安德利百货,主要从事国内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的百货零售业务。2016年,安德利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称为“自营百货第一股”,控股股东、实控人为陈学高。

2019年11月,陈学高将安德利12.84%的股权转让给合肥荣新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合肥荣新”),同时放弃剩余的38.53%股权表决权。交易完成后,袁永刚、王文娟夫妇成为了安德利实控人。

彼时,安德利总市值约20亿元,袁永刚、王文娟夫妇仅支付了3.85亿元就控制了这家上市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荣新GP(普通合伙人)为荣耀资本,荣耀资本的控股股东为金通智汇,金通智汇的股东为苏州镓盛和王文娟,苏州镓盛的股东则为袁永刚和王文娟夫妇。

也就是说,袁永刚通过四层股权嵌套,最终实现了对安德利的控制,而其本人间接持有安德利的股份只有0.02%。

南孚电池主要产品

袁永刚更厉害的操作,是通过安德利将估值百亿的南孚电池纳入麾下,堪称“蛇吞象”的经典案例。

2020年和2021年,安德利分别亏损0.06亿元和0.51亿元。为了扭转业绩亏损趋势,袁永刚开始进行业务重组,一边剥离传统百货业务,一边布局电池业务。

2021年9月开始,安德利通过控股子公司不断收购亚锦科技股权。‌2022年1月和5月,安德利先后完成两次资产重组后,已经持有亚锦科技51%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而彼时,安德利净资产仅为6.13亿元,而南孚电池估值高达99.03亿元。

随后,安德利正式更名为安孚科技,宣布转型完成。

收下南孚电池,对安孚科技的业绩扭转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2022年,安孚科技扭亏为盈,实现归母净利润0.81亿元。此后,这一增长势头延续,2023—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16亿元、1.6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1.93%和45.2%。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4.28亿元,同比增长4.98%;净利润为1.07亿元,同比增长14.38%。

值得一提的是,在袁永刚控制的三家上市公司中,东山精密在2023年和2024年净利润已经两年连续下滑,分别同比下降了17.05%和44.74%;蓝盾光电在2024年也出现了营利双降,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84.55%;扣非净利润更是亏损了1421.73万元。安孚科技成了近几年唯一保持业绩增长的上市公司。

不断捕捉新概念寻找新增长点

对于安孚科技,袁永刚寄予厚望,在拿下南孚电池、巩固碱性电池业务,只是扎牢基本盘,他还在不断运用资本力量去捕捉新的概念,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早在2022年7月,安孚科技就与长孚新能源共同投资设立合肥合孚智慧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孚能源”),建设储能测试集成生产线和研发中心。这也是安孚科技由安德利改为现名后首次发布投资公告。

在公告中,安孚科技称,公司在做好南孚电池主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并拓展新能源业务,抢抓储能行业发展机遇,积极拓展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除了储能之外,安孚科技还瞄上了芯片。袁永刚曾公开表示,芯片业务将是集团未来十年最重要的增长点。

今年2月,安孚科技和多家创投机构一起,斥资数亿元完成对象帝先的投资。象帝先一度被称为“中国英伟达”,是国内GPU独角兽,估值150亿元。接受此次投资之前,象帝先由于对赌失败,管理团队正面临解散的危机。

2022 年 9 月 28 日,象帝先在重庆发布“天钧一号” GPU 芯片

对于被称为“下一代锂电池”的固态电池,袁永刚也及时的想要抓住。今年3月7日,安孚科技宣布,南孚电池与南平绿色产业基金、高能时代签署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建设运营300MWh硫化物基全固态电池中试产线,旨在解决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商品化关键技术问题。

当时,安孚科技制定了宏伟的发展规划:2027年12月前完成家庭储能类固态电池产品送样,2028年12月前完成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动力固态电池产品送样,2030年12月前完成大型储能设备固态电池产品送样。

然而,袁永刚的设想虽好,但现实推进却不尽人意。仅仅过去4个月,7月18日安孚科技公告,由于高能时代控股股东股份被冻结,经营稳定性及履约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公司决定终止与其合作的固态电池项目。这意味着,公司的固态电池这步棋暂时没走通。

储能、芯片、固态电池,均为当前炙手可热的赛道。三驾马车如能并驾齐驱,安孚科技的业绩该要一飞冲天。可惜的是,目前袁永刚的布局唯有储能业务还算可圈可点。

华夏能源网&华夏储能注意到,在2024年报中,安孚科技特别提到,合孚能源发展势头强劲,实现销售收入4.12亿元,同比增长32.5%;净利润1290.19万元,同比增长达3327.71%。同时,合孚能源还落地了彼时国内单体最大用户侧储能项目——河钢集团舞阳钢铁厂159.6MW/319.2MWh储能项目。

可见,目前安孚科技最有希望的“第二增长曲线”只有储能。善于运用资本抓概念的袁永刚,下一步会为1.1万股东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华夏能源网”,作者:蒋波,编辑:韩成功、王东,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南孚电池 安孚科技 袁氏家族 资本运作 新能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