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4小时前
简单聊聊:IT思维、业务思维、管理思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常遇技术投入大但效果不佳的困境,根源在于IT、业务、管理三方思维的“三国杀”。IT追求技术先进性,业务侧重短期见效,管理层则倾向成本控制,导致沟通不畅、责任推诿、资源错配。文章以卖煎饼为例,生动剖析了IT思维、业务思维和管理思维的局限性,并将其归结为“巴别塔困境”。为破解此困境,需通过目标对齐、机制对齐和文化对齐,让三者从“三权分立”走向“三位一体”,构建“数字化统一战线”,使技术、业务、管理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实现数字化价值。

📦 **IT思维、业务思维与管理思维的冲突是数字化转型困境的根源。** IT思维追求技术完美与未来扩展性,常忽视当下业务场景与用户体验,导致“杀鸡用牛刀”;业务思维聚焦短期效益,可能拒绝必要流程改造,满足“既要又要”;管理思维则过分关注成本,缺乏长期投入决心,导致数字化项目半途而废。这种思维模式的“三国杀”造成了沟通障碍、责任推诿和资源错配,使技术理想、业务现实与管理成本难以调和。

🏗️ **“巴别塔困境”导致企业数字化转型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 该困境表现为业务部门与IT部门之间“鸡同鸭讲”,需求传递失真,技术实现与业务期望脱节;项目推进中,各部门互相推诿责任,导致项目停滞;技术投入无法精准对接业务需求,优势未能转化为实际效益,使数字化转型目标遥遥无期。

🤝 **破解“巴别塔困境”需实现目标、机制和文化的对齐。** 目标对齐强调用共同语言重构愿景,明确技术对业务指标的提升作用;机制对齐则需要建立“翻译层”和协同流程,如设立跨部门小组,确保需求精准传递与高效执行;文化对齐旨在培育融合型组织文化,提升全员数字化素养,打破部门壁垒。高层需明确战略,中层落实协同,基层提升能力,形成合力。

💡 **企业数字化转型应避免IT部门独立主导,强调三方协同。** 在项目启动前,IT、业务、管理三方应共同定义目标,避免业务部门将数字化视为IT部门的责任,或IT部门以“技术不可行”为由拒绝业务需求。最终目标是让IT思维升级为业务技术思维,业务思维融入数据思维,管理思维进化为数字领导力,形成技术、业务、管理三者共生的“数字化统一战线”。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过程中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技术投入越来越大,但效果却总差强人意!这是为什么?业务部门抱怨“系统难用”,IT部门喊冤“需求变来变去”,管理层则在纠结“数字化建设钱花得值不值”。面对这些场景大家是不是似曾相识?究其原因还是:IT思维、业务思维和管理思维在“三国杀”

什么是IT思维、业务思维和管理思维?

如果讲一堆理论,估计很多人会觉得太空洞,今天老杨就用一个卖煎饼的故事,帮你彻底搞懂IT思维、业务思维和管理思维的区别。

故事背景:

老王开了家"老王煎饼"店,生意越来越好,准备搞数字化转型。

1.IT思维:完美的“数字门店”

典型表现:

花3个月研发了全自动煎饼机器人,能精确控制火候到0.1℃

给煎饼做了二维码溯源系统

坚持要用区块链技术记录每个鸡蛋的来源

内心独白:“我的系统必须用最新技术,要能支撑未来开100家店的需求!”

问题:

机器人摊一个煎饼要5分钟,顾客排队等不及

店员根本不会调试机器,天天叫技术支援

区块链溯源系统压根没人用

本质:追求技术先进性,忽视实际业务场景,容易“杀鸡用牛刀”

2.业务思维:店长的“我就要快”

典型表现:

要求IT部:"明天必须上线会员系统,隔壁老李煎饼都有了!"

发现系统不好用,直接让员工手写登记会员信息

抱怨:"搞什么数据分析?我干了20年,看一眼就知道该进多少鸡蛋!"

内心独白:"什么数字化不数字化的,能让我多卖煎饼就行!"

问题:

手写会员信息错漏百出

拍脑袋进货导致经常缺料或浪费

不同分店促销活动乱成一锅粥

本质:只关注短期见效,拒绝流程改造,典型的“既要又要”

3.管理思维:老板“我只在乎赚多少”

典型表现:

问IT:“这套系统多久能回本?”

问店长:“用了系统能少雇两个人吗?”

最后决定:“先买最便宜的收银机凑合用”

内心独白:“别整那些虚的,能省钱赚钱才是硬道理”

问题:

廉价收银机天天卡死

员工偷偷用回纸质小票

数字化半途而废

本质:过度控制成本,缺乏长期投入决心。

所以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三者之间本质上是矛盾的:信息部门认为想要实现数字赋能必须有投入、有明确的需求、甚至有些信息部门认为业务管理要先适应系统实现标准化,但现实却是业务部门的需求总是拎不清;而业务部门认为信息部门“不懂业务”,使用的信息系统“不好用”且还不够“智能化”,以此为借口不想用或者拒绝用系统;而管理层在短期业绩压力下,可能牺牲技术长期规划,需要的是“短平快”,既要实现时间短、又要成本低、还要快速见效,导致数字化转型陷入僵局。所以这就造成信息部门的技术理想、业务部门的现实需求与高层的成本控制三者难以调和,最终结果是系统闲置、资源浪费,数字化转型的初衷难以实现。

“巴别塔困境”

以上就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巴别塔困境”,直接造成如下后果:

第一;鸡同鸭讲沟通不畅

业务说:“我要智能推荐提升转化率”

信息部回应说:“推荐算法需大量数据支撑,现有系统无法支持,需要重新要建AI算法平台”

管理质疑:“这得花多少钱?投入产出比如何”

结果:投入百万建的推荐系统建设了,业务却不会用数据训练模型。

第二;互相甩锅

业务:“系统太难用”

IT:“需求文档就两行字,且按需求实现了”

管理:“信息部门能力不行”

结果:项目停滞,资源浪费;

第三,资源错配

导致技术投入无法精准对接业务需求,技术优势难以转化为实际效益,业务瓶颈依旧存在,数字化转型目标渐行渐远。

如何破解“巴别塔困境”

如何破解IT思维、业务思维、管理思维三者之间的巴别塔困境?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的过程中三者之间的本质矛盾其实就是:

IT关注“如何做”(技术实现);

业务关注“为什么做”(价值创造);

管理关注“值不值得做”(资源分配);

三者之间缺乏共同语言,最终形成“技术孤岛”“业务孤岛”“财务孤岛”。要破解这一困境,老杨认为还是需从目标对齐、机制对齐、文化对齐三方面入手。

1.目标对齐:

用共同语言重构愿景;比如IT、业务、管理层共同绘制当前与数字化后的目标状态,直观展现技术对业务指标的提升,明确技术投入与业务增长的正向关系,消除认知偏差。

2.机制对齐:

建立“翻译层”与协同流程;比如设立跨部门的项目小组,明确各方的职责与协作流程,确保需求精准传递与高效执行。

3.文化对齐:

培育融合型组织文化;通过定期培训、案例分享等方式,提升全员数字化素养,打破部门壁垒,形成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共识,实现数字化转型目标。打破“孤岛”需自上而下推动,高层需明确数字化转型战略,中层需落实协同机制,基层需提升数字化能力,形成合力。

在执行过程中老杨认为以下三个问题要重点关注:

不要:让IT部门独自撰写数字化转型方案。

要:在项目启动前,三方共同定义目标

警惕:业务部门将数字化视为IT的事”,或信息部门用“技术不可行”一刀切拒绝需求。

综上所述,让技术思维、业务思维、管理思维从“三权分立”的“三国杀”走向“三位一体”:IT思维需升级为业务技术思维,业务思维需融入数据思维,管理思维需进化为数字领导力;要想数字化产生价值,企业需建立“数字化统一战线”:技术是骨骼,业务是血肉,管理是神经,三者共生才能形成敏捷的“数字生命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湘江数评”(ID:benpaoshuzi),作者:老杨,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数字化转型 IT思维 业务思维 管理思维 巴别塔困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