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5小时前
许倬云: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许倬云,1930年生,被誉为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大家之一,精通上古史、经济史等多领域,代表作有“古代中国三部曲”等。他在《十三邀》中的话语“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广为流传。许倬云强调阅读、知识素养和思考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个人在现代社会中自救的关键。他主张教育、启蒙应成为知识界的重要任务,并通过媒体扩大影响力。首届刀锋图书奖称赞他是连接历史与现代、大众与学术的“摆渡人”,呼吁人们向后看以鉴古知今,向前看以共创美好未来。许倬云九旬高龄仍保持思想敏锐,持续关注现实,其作品兼具学术深度与大众可读性,深受读者喜爱。

📚 许倬云是华语世界极具影响力的史学大家,精通上古史、经济史、文化史等多领域,代表作有“古代中国三部曲”等,其著作在海内外广受欢迎,是研究古代中国的典范。

🌐 许倬云强调阅读、知识素养和思考能力对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个人自救的关键,并呼吁知识界通过教育、启蒙扩大影响力。

🔍 许倬云在《十三邀》中提出“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表达了对人类共同历史的深刻理解,并主张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以指导当下和未来。

🤝 首届刀锋图书奖评语称赞许倬云是连接历史与现代、大众与学术的“摆渡人”,既能引导人们向后看以鉴古知今,也能呼吁人们向前看以共创美好未来。

📖 许倬云的作品兼具学术深度与大众可读性,如“大家写小书”的理念,使他的著作既可信又可爱,深受年轻读者喜爱,体现了史学大家的教育情怀。

生于1930年9月的许倬云,被视为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大家之一。他精通上古史、经济史、文化史、考古学、社会学,学术代表作有“古代中国三部曲”,数十年来已经成为研究古代中国的典范之作;他还有“中国文化三部曲”等大众史学著作数十种行世,海内外行销百万册。

许倬云的实名微博账号“@许倬云说历史”的最后一条微博发布于2025年7月24日,讲述的是他的抗战记忆。此前,他曾在访谈节目中表示:“抗战中长大的我,‘中国’二字刻在心里。”

很多人是通过《十三邀》认识许倬云先生的。他所说的那句“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在节目播出时刷屏,随后被广泛引用。

许倬云在节目中解释了自己答应出镜的原因:在现在这个一个人无法安身立命的时代,要自救,唯有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知识素养和思考训练底子,自己摸索出道路来。教育、启蒙正是知识界应该做的事,通过媒体则可扩大传播面。因此,他欣然接受邀约,并表示:“一万个人里有两三个人听到耳朵里去,听到心里面去,我也满足了。”

2021年12月,首届刀锋图书奖将“年度致敬”荣誉授予许倬云先生。评语如下:

“他是摆渡人,横跨在旧与新、东与西两个世界间,孜孜于为百姓写史,作为‘桥梁’连通历史与现代、大众与学术;他亦是一个智者、一个‘宝藏’,以睿智的头脑、丰饶的生命体验和体悟,为后学者提供养分和方法论。他一方面引导我们向后看,检视全世界人类走过的路,以此为鉴;另一方面则呼吁我们向前看,共同缔造‘鱼跃鸢飞的美丽新世界’。他年过九十,却老而弥坚,始终与时代同频,关注人类广阔的命运。”

首届刀锋图书奖推委刘擎、王笛、许纪霖给予许先生高度评价。

刘擎:他不仅仅是一个书斋里的学者

许倬云在学术界德高望重,九十多岁的他保持着思想的敏锐,不断有作品问世,而且对于现实的世界不断提出自己的看法,这非常难得。

无论是他的专业著作还是他面向大众的书籍,都非常成功。他不仅仅是一个书斋里的学者,还一直关注着外部世界,对世界上所发生的事情,从历史的角度提出他的看法。

他写的《万古江河》《许倬云说美国》等,在年轻人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因为他把大历史讲得非常清楚,而且提出启发性的思考。我做的是微观史研究,但也喜欢读大历史,理解大历史就必须用更长远的眼光,通“古今之变”。

许先生有家国情怀。他离开家园这么长时间,还在关注中国、关注中国的未来。他虽然是在讲历史,但他希望能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思考我们的今天和未来。

他对公共事务发表看法,里面包括他对美国、对中国所存在的问题的焦虑。怎么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他并不是简单地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看问题。我觉得他更多地是从世界的眼光看问题,把中国看成世界的一部分。

他作为一个大学者,能够不断地为公众写作提供优秀的作品,兼顾严肃的学术研究和大众写作,给我们做出了表率。

他至今仍然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忧患意识,对后辈特别是对年轻一代有榜样作用和警示作用。

王笛:他表达了一种长程的历史关怀

许倬云先生以前可能更像学院当中的一个人物,但他去年通过《十三邀》以及混沌大学的课程等,出现在公共视野。

他表达了一种长程的历史关怀,体现出以深厚学理为基础的对现实的洞察。他的声音可能是低沉的,并不那么嘹亮,但非常有力量,这就是我理解的低音。

许纪霖:“大家写小书”

许倬云先生对于年轻读者来说是有魅力的,他有智慧,有童心,也有情趣。市面上有两种书,一种是畅销的,可爱但不可信;还有一种是学术的,可信但不可爱。许先生的创作,我称之为“大家写小书”,他的作品既是可信的,也是可爱的。

【许倬云著作选读书单】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北京日报出版社|理想国,2023-3

“我写这本书就是要给大家一个可读的东西,我不要再去记录朝代、皇帝、祖国的光荣,我要摆开看,老百姓过日子怎么样,老百姓怎么想。我的书里没有一个英雄人物。我希望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包含中国,却超越中国的新的人类社会。”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九州出版社|理想国,2024-7

“‘华夏/中国’不是缺乏历史,而是历史太多,它不是只有一个历史,而是拥有好多个彼此交错的历史,这个历史再给现在的历史学家出难题。许先生的笔下,是一部大历史,有‘截断众流’的大判断。我相信,许先生无疑深感现实世界的刺激。他担心的是,在世界文明存在和变化之大潮中,中国如何自处。”

《中国文化的精神》

九州出版社|理想国,2018-12

“他认定西方文化所主导的现代文明,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人与自然之间的分割’,今天已深陷危机之中;而中国文化则以人为主体,人与自然也融合互依。因此他希望中国文化的特色能发生他山之石的功用,以‘匡救现代文明的困难’。”(

《许倬云说美国:一个不断变化的现代西方文明》

上海三联书店|理想国,2020-7

“对于身处中国,生于斯长于斯的我来说,‘我者/中国’是我的现实语境。而对远赴美国的许先生来说,‘他者/美国’却是他的现实语境。各自对于现实保持批评立场,是每一个人文学者都应当秉持的。”

《许倬云十日谈:当今世界的格局与人类未来》

广东人民出版社,2022-3

“一位即将庆祝92岁生日的史学老人对当今世界格局与人类未来的观察,他的人生贯穿了我们记忆所及的苦难、混乱与辉煌。在走向不确定的未来之时,在你心怀犹疑恐惧之时,听先生说。”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许倬云 史学大家 教育启示 历史关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