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5小时前
一个比赛 成了十万工程师改变世界的第一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RoboMaster(RM)全国总决赛再次点燃深圳春茧体育馆,汇聚了来自全球近300支队伍中脱颖而出的32强选手。这项融合了机器人技术与战术对抗的赛事,选手们通过操控七种机器人,在激烈的射击战术对抗中争夺胜利,目标直指对方基地。比赛不仅考验机器人的精准射击和战术策略,更展现了参赛者们对技术极致的追求和十年如一日的拼搏精神。RM赛事自2013年大疆的一次大学生夏令营萌芽,到2015年正式诞生,历经规则优化、技术迭代,已成为青年工程师们创新实践、互相学习的平台。参赛选手们不仅在赛场上大放异彩,更将所学技术应用于学术界和产业界,催生了近百家初创公司,取得了丰硕的专利和学术成果。RM的精神内核在于“开源与传承”,选手们无私分享技术经验,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同时,RM也见证了无数青年工程师的青春选择,激励他们在热血中找到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 极致与拼搏:RoboMaster比赛中的选手们展现了对技术近乎苛刻的追求和面对挑战时的不懈拼搏。他们通过对机器人进行成百上千次的调试,甚至在赛前关键时刻进行快速维修,体现了对细节的极致关注和解决问题的强大能力。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赛场上的精准操控和快速反应,更贯穿于整个备赛过程中,无论是寒暑假的彻夜不眠,还是对算法、结构的反复打磨,都源于他们不想拖累团队后腿的责任感和对技术的热忱。这种“极致与拼搏”是RM赛事能够延续十年的重要基石,也使得参赛选手在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团队协作和心理抗压等方面得到全方位提升。

💡 开源与传承:RM赛事的核心价值之一在于其鼓励“开源与传承”的精神。尽管各参赛队伍在赛场上竞争激烈,但对于关键技术和创新成果,他们却选择无私分享,并将宝贵的经验整理成教材,记录在RM的开源社区中。例如,西北工业大学详细分享了能量机关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包括方案、源代码和技术报告,确保其他队伍能够理解和学习。这种开放共享的态度,使得技术能够快速传播和迭代,让新一代的RMer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突破和创新。这种“开源与传承”不仅促进了赛事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也构建了一个互助共进的工程师社群,真正实现了“冠军固然荣耀,但真正的胜利是让下一代人走得更远”的理念。

🌟 青春与选择:RM赛事不仅是一场技术比拼,更是青年工程师们规划青春、做出人生选择的重要平台。许多参赛选手在参与RM的过程中,从最初的兴趣逐渐发展为对机器人行业的深厚热爱,并将其作为毕生的事业追求。例如,大疆青年工程师Alvis因RM改变了人生轨迹,从一个“挖矿人”转变为投身航空航天领域的工程师,并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技术改变世界的价值。RM为他们提供了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热血沸腾的赛场上找到了明确的职业方向和人生目标。同时,RM也吸引了大量老选手回归,为后辈加油助威,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传承力量,让这份对科技的热爱和拼搏精神得以延续。

📈 行业影响力:RoboMaster赛事十年间,不仅培养了大量优秀的青年工程师,更对科技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官方数据显示,近十年间,近百家初创公司从RM走出,参赛选手提交的国家专利每年近千项,发表的学术文章不计其数。这表明RM不仅仅是一个比赛,更是一个孕育创新、孵化人才的摇篮。40%的本科选手选择继续深造,而60%的参赛同学则将技术带入科技大厂和创业公司,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中坚力量。RM所培养的硬核技术实力和创新思维,已成为连接学术界与产业界的重要桥梁,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你这一辈子,有没有为了什么拼过命?

过去的两天里,差评君潜入 RoboMaster(以下简称 RM)全国总决赛现场,看到了一群为机甲拼命的人。

从 2015 年起,深圳春茧体育馆就是选手们心中的圣地。今年能来争冠军的 32 强,他们突破了全世界近 300 支队伍的层层围剿,可以说是一路艰辛。

可能有的老差友还记得,其实 6 年前我们就带大伙儿看过一次 RM 比赛。故地重游,差评君的心情还是一样的燃,但赛场上的较量可比当年激烈多了。

RM 比赛的规则,简单来说就是大伙儿各自研发不同种类和功能的机器人,放在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场地里进行射击战术对抗。

比赛开始前的场地,机器人在基地下各就各位

选手们通过操控七种机器人实现协作,但终极目标只有一个 —— 推倒对方基地。在赛场上,什么时候打能量机关加 buff,是攻打对面作战单位还是直接拆塔,不仅考验机器人的射击精准度,也对战术策略有极高的要求。

而这一次观赛,差评君感觉和以前最大的不同就是,这远程打击有点准得不礼貌了。。。跨越二十米的距离,飞镖和弹丸还能命中对面基地尖端一个小小的判定点,甚至连击都是很常见的。

蓝方飞镖连续命中红方基地

每当场上出现一些骚操作,观众的呼喊声就越来越响,为选手的出色表现助威。

十年了,赛场内外,大家对 RM 的热情好像比过去还高涨。差评君这就来带大伙儿看看,在机甲对抗的背后,究竟是啥,在让这个比赛无限续杯?

表面上,RM 是一场比拼技术的较量。赛场上的输赢,取决于算法的精度、结构的稳定性、战术的灵活度。但技术能决定一场比赛的输赢,却不够支撑一个赛事十年。

如果你也来到幕后,深入地了解他们,就会发现 RM 真正的灵魂,是由每一个、每一代 RMer 共同组成的。

时间回推到 2013,那一年大疆举办了一个只有 24 人的大学生夏令营,布置了个打移动靶的课题。就是这个抢先体验的小班,成为了后续这十年无数青年工程师梦开始的地方。

2013 年的夏令营营员合照

直到 2015,RM 终于在夏令营里出生了。刚举办的时候,大伙儿技术都不是很成熟,场地规则搞太难,连完赛都成问题。所以以前的地形还没有那么复杂,兵种也只有炮兵、射手、哨兵等。

现在的赛场上,利用视觉实现自动打靶早不是啥难题了,RM 的参赛人数也一路飙升。

为了让比赛保持挑战性,RM 通过持续优化规则,比如加入更复杂的地形,添加新兵种,让资源争夺更激烈,给各位上上强度,也跟现在行业的实际应用融合一波,逼着大家不断创新,搞点实用的东西出来。

于是,每一代的 RMer 都压力爆表。因为他们在一年的备赛过程中,不光要搞新东西,为了能在赛场中发挥出他们的创新设计,还要追求技术的极度稳定。这个痛苦折磨的过程,也正是 RMer 给 RM 注入新的生命力的过程。

近距离观察工程机器人运资源

所以,RM 能延续至今,RMer 给它打上的第一个标签,是极致与拼搏。

有些人可能觉得,RM 不过就是一个大学生比赛,他们的技术再强能强到哪里去?

诶,你还真别说,事实证明,这些技术不只在赛场上好用,挪到现实里同样好用。归根结底,是因为大伙儿从开始就没玩虚的。

赛场上,灵活的机器人 “ 翻山越岭 ”,飞速的弹丸直达基地。而在赛场下,我们看到的是眉头紧锁的选手们,无视赛外的所有杂音,对设备成百上千次的调试。

2025 RM 亚军中科大 RoboWalker 战队在赛前三分钟进行紧张的调试

在半决赛第一局结束后,东北大学 TDT 战队的机器人底盘出现了问题。选手赶紧拿起螺丝刀就是拆,从排查故障到重新亮灯上场,只用了十分钟不到,熟练得让人心疼。

和这些机器人处了一年,它们什么原理,有什么脾气,怎么解决队员们都一清二楚。而这些和硬件、算法打交道的门路,其实在所有硬科技领域内都差不多。

所以,利用这些宝贵经验,他们造出来的东西哪怕放到学术界和产业界,也毫不逊色。

官方给出的统计数字也挺震撼。十年间,有近 100 家初创公司从 RM 走出。选手们提交申请的硬件、软件、外观等国家专利一年就有近千项,文章更是发到手软。

而在 RMer 追求极致的背后,是他们十年如一日的拼搏。

走进寒暑假的大学校园,大伙儿肯定能看到不少同学没回家。

这些 “ 留守 ” 学校的 RMer 牺牲了游山玩水的机会,放弃了无数个可以躺平的周末,选择了实验室里的彻夜不眠。为了让飞镖和弹丸拥有更精准的落点,让控制器和机器人有更稳定的连接,让算法能适应赛场复杂多变的环境,他们的艰苦卓绝甚至只是因为他们不想拖团队的后腿。

东北大学的同学们备战到深夜

经过一年比赛的敲打,大伙儿表示,从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到团队协作、心理抗压,不说成五边形战士,数值也是蹭蹭往上涨。

备赛时,选手专注地维护机器人

十年以来,达成 “ RM 参赛选手 ” 成就的同学快十万人,他们也被投喂到了整个科技圈。

带着这个 tag,40% 的本科选手选择保研、考研、直博,继续在机器人领域发光发热,60% 的参赛同学把技术带到了科技大厂和创业公司里,走上工程师改变世界的道路。

在赛后对中科大 RoboWalker 队长施伟泽同学的采访中,他表示,入了 RM 这个坑之后,本来对机器人只是感兴趣,但比赛越参加越有意思,形成了源源不断的正向反馈。

来年,他会作为队伍里的老队员,帮大家把技术传承下去,毕业后也会考虑在机器人行业继续发展。

他们,是真正热爱科技,愿意钻研科技的一群人。

而选手们给 RM 的第二个烙印,是开源与传承。

在这个赛场上,每个团队都想赢,都想争第一,这是毋庸置疑的。一次的比赛失败,可能会成为他们日后都难以释怀的遗憾。

但即使是团队的技术命脉,通宵达旦独立研发的成果,因为对行业技术的极致追求,他们断然选择无私分享。甚至曾经比赛中的关键技术失误,都被解决整理,写进了经验教材。

而这一切,都被记录在了 RM 的开源社区里。

在这里,不管赛场上打得有多激烈,下了台大家都是好兄弟。有好东西不能藏着掖着,来来来,都来看看我们做得有多牛逼。

开源社区里,有一个很火的帖子,写的是能量机关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而这个 “ 大风扇 ” 能不能被击中点亮,直接影响全队的攻防数值,是胜负的关键之一。

就是这么重要的技术,西北工业大学的文章却分享得极其细节。从方案、源代码到技术报告统统晒出来,生怕大伙儿看不懂。

就在差评君快看到末尾的时候,文章突然出现了另一个 RM 老选手的名字。

没有前人的无私开源,他们可能也不会在今天造出这样的技术。如今技术成熟了,正是他们反哺开源社区、把火种传下去的时候。

在 2025 的赛场上,能量机关点亮的次数特别多。选手们已经从打得准,走向了比谁打得快的下一个阶段。

所以在 RM 的世界里,冠军固然荣耀,但真正的胜利,是让下一代人走得更远。

最后,差评君觉得 RMer 在 RM 写下的故事里,还有青春与选择。

比赛过后,我们采访到了从 2015 RM 走出的大疆青年工程师 Alvis。十年前的经历,他现在依然记得非常清晰。

最开始,他其实是个爱好造飞机的挖矿人。早在 2014 他就听说了 RM 夏令营,但一个采矿的,专业都不对口,怎么配参加 RM?

让他做出决定的,是身边那个对的人。是女朋友(现在的老婆)的一句话,把他 “ 强推 ” 上了 RM 的赛场。

Alvis 爱人的帖子,滑动下图可解锁眼睛里的鹅卵石成就

于是,在那个大三的暑假,他拿出考研复习的时间,踏上了 RM 这段充满不确定的征程。

回头看看,一切都是命运石之门的选择。后来,Alvis 从 RM 小组拿了第一,并选择来到大疆造飞机,他越来越热爱这个行业,也找到了科技的意义。

第一次出差,他带着无人机在海拔 4000 多米的 318 国道上,测试对 100 多米的电塔巡检。而在这之前,靠的是电力工人定期爬上去,检查一两百根笔尖粗细的销钉。

穿过西藏的 318 国道与电塔

而现在,工人们只要用无人机定期飞上去巡检就行,钉子少了哪一根一目了然。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一些远离大众的地方,技术的的确确改变了人们恶劣的工作环境,实现了对全人类的价值。

采访的最后,Alvis 回忆起他青春的方向,在 RM 的某一个瞬间变得无比清晰。

原来那就是你愿意奋不顾身的,追求一生的东西。

所以,RM 就这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工程师的青春,让他们在热血中,选择愿意奉献一生的事业。

比赛结束走出春茧的时候,激动的心情还没平复,耳边回荡着呼喊的声音,差评君的青春好像也没有遗憾了。

青春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在 RM 赛场上,它总是燃烧得特别猛。可 RM 真正厉害的地方,是这份热血不会随比赛落幕而熄灭。

在比赛的看台上,有无数老选手回来,为后辈们摇旗呐喊。他们曾经也在赛场上,而现在有的人留在高校,有的人走向社会,但共同的,是他们身上与科技发展的深厚羁绊。

十年只是起点。未来还会有更多十年,更多工程师,在这里拼命。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RoboMaster 机甲 机器人 青年工程师 科技创新 开源 传承 青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