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通报首起基孔肯雅热输入病例后,香港卫生署说,鉴于香港与中国大陆往来频繁,输入个案风险高,并指政府已启动跨部门防控机制,开展防蚊灭蚊行动,一旦出现病例,会即刻前往患者住所及曾到过的地点进行灭蚊。
据香港《明报》报道,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高级医生黄凯基作出以上表述,并提醒市民注意住所及周边有无积水,并在日常使用蚊怕水(驱虫液)。
他指出,基孔肯雅热由蚊子传播,潜伏期一般为三至八天,最长可达12天,病征包括发烧、关节痛及出疹。目前尚无可靠的快速检测方法,若市民曾到高风险地区且出现不适,应尽快求医,并抽血送检。
黄凯基还说,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一周内可明显好转,但免疫力弱者、长者及儿童较易出现严重情况,甚至关节痛持续数月。目前港府已与中国大陆建立通报机制,并在口岸加强资讯发放,如有怀疑个案会尽快转介。
至于疫苗,黄凯基称,目前仅有部分国家小规模使用,未广泛接种,卫生署将继续关注世卫相关研究数据。
香港上星期六(8月2日)通报首起基孔肯雅热输入病例,患者为一名12岁男童,上月中与母亲到佛山探亲,常在户外活动,多次被蚊子叮咬,7月底返港后出现发烧、皮疹等病征,化验结果证实感染基孔肯雅热。
黄凯基透露,这名男童现已退烧,正在医院接受密切监察,在血液无病毒后可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