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智能驾驶功能是否应该收费的讨论在汽车行业引发热议。博世高管吴永桥强调,强制对组合辅助驾驶功能收费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之举,否则将带来灾难。此观点得到了蔚来、腾势等车企高管的响应,他们认为需要平衡智驾成本与用户体验。目前市场存在两种主要模式:特斯拉、华为等坚持收费,如特斯拉FSD定价6.4万元,华为ADS高阶功能包一次性收费3.6万元。而比亚迪、奇瑞、零跑等国产车企则力推“智驾平权”,将智能驾驶功能下探至更低价格区间,甚至免费提供。硬件成本如域控制器、传感器、算力等是影响收费与否的关键因素。专家指出,智能驾驶的健康发展需要主机厂找到成本与体验的平衡点,并形成“服务付费”的市场共识,以实现车企、供应商和用户的多方共赢。
💡 **智能驾驶收费的必要性凸显**:博世中国区总裁吴永桥认为,强制对组合辅助驾驶功能收费是避免行业陷入灾难的关键,免费推广和“智驾平权”策略不可持续。此举旨在促使行业正视智驾技术的成本投入与价值回报,推动其健康发展。
⚖️ **成本与体验的平衡是关键**:蔚来、腾势等车企高管也强调,智能驾驶走向成熟必须找到成本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平衡点。这意味着在提供先进智驾功能的同时,要确保其价格合理,让消费者能够接受并愿意为之付费,从而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 **市场分化与商业模式探索**:当前市场呈现两种主要商业模式:以特斯拉、华为为代表的收费模式,通过高昂的FSD或高阶功能包来体现技术价值和盈利;另一方,比亚迪、奇瑞、零跑等车企则推行“智驾平权”,将智驾功能下探至更低价格区间甚至免费,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和用户基数。
⚙️ **硬件成本是收费的基石**:智能驾驶功能的收费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硬件成本的压力。域控制器、传感器、算力等核心硬件的成本直接影响到车企的定价策略,成本的降低或高昂是决定功能是否能免费或低价提供的关键因素。
🤝 **形成“服务付费”共识促进行业成熟**:专家认为,智能驾驶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主机厂在成本和体验上找到平衡,更需要市场形成对“服务付费”的普遍认同。只有当车企、供应商和用户三方都能从智能驾驶服务中获益,形成共赢局面,该技术才能真正走向成熟并普及。
快科技8月4日消息,近日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总裁吴永桥的一番发言引起了行业的热议,到底智能驾驶该不该收费呢?
“我们绝不能再推行免费推广和智驾平权的策略,所有车型的组合辅助驾驶功能必须实现收费,否则会给全行业带来灾难。”这位高管说道。蔚来李斌、腾势赵长江等也表达了智驾成本困局的观点,强调需找到成本与体验的平衡点,推动智能驾驶走向成熟。眼下,汽车行业的智驾呈现了不同的商业模式,一方面,特斯拉FSD(智能辅助驾驶)以6.4万元的高价占据市场,华为凭借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构筑溢价壁垒;另一方面,不少车企宣布免费使用智驾服务,不断掀起“智驾平权”的浪潮。以特斯拉、华为为首的阵营,坚持对智能驾驶收费,比如针对中国市场,特斯拉智能辅助驾驶(FSD)则定价6.4万元;蔚来同样采用了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订阅策略,服务包月价格为380元;华为HUAWEI ADS(乾崑智驾)高阶功能包标准价格为一次性购买3.6万元;HUAWEI ADS SE(乾崑智驾基础版)高阶功能标准价格为一次性购买5000元。不过比亚迪等国产车企,却在不断的将这个门槛降低,比如比亚迪率先将搭载“天神之眼”高级别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车型下探至10万元级市场;奇瑞发布“猎鹰智驾”,小蚂蚁智驾版首次将智驾平权的极限下探至6万元级;零跑汽车宣布对含有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的车型智驾软件全面免费,甚至向已付费用户退还了辅助驾驶软件费用。一位智驾领域的从业人员告诉记者,硬件的降本压力也会传导到供应商侧,“域控制器成本、传感器成本、算力成本都关系到智驾的收费与否”。对此,专家表示,智驾若想要健康发展,既要主机厂找到成本与体验的平衡点,也需要市场形成对 “服务付费” 的共识。找到能让车企、供应商、用户三方共赢的商业模式,智能驾驶才能真正走向成熟。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责任编辑:雪花文章内容举报]article_ad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