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无界,但也有着自己的独特进程。这里,动点出海将和大家一起回顾上周(2025.07.28-2025.08.03)东南亚地区的科技互联网领域都有哪些事件发生。
本周报道的内容并不是太多。但基于现有信息,在笔者看来,新加坡在AI创业生态方面的一些数据表现会相对值得我们关注。
正如笔者在当篇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样,除了在所谓的“2025全球AI就绪指数”中得到的那些排名,文中的一组数据:新加坡拥有超80个活跃的AI科研单位、150个产品与研发团队,以及逾1000家AI相关初创企业,这些可能也会值得我们关注。因为,基于这些表现,我们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出新加坡AI生态所展现出的一种景象。作为参照,如数据指出,新加坡的初创公司数量大约为4500家。
当然,它所具备潜力也是同样足够直观。如数据进一步指出,借助AI工具所带来的创新和生产力提升,新加坡有望维持3%的GDP增长率。相应的,作为对比,新加坡在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期间的GDP增长率分别为4.4%和4.2%。同时,该国官方已经将今年的增长预期从1%-3%下调至0%-2%。
不过,也不容忽视的是,在这些看似积极的数据背后,新加坡AI生态所要展现的,并不只是“资源是否充足”,更在于“这些资源是否具备持续转化能力”。从政策到投入,从初创活跃度到人才结构,在AI这一高度波动的赛道上,这条AI发展路径仍是一段值得长期观察的过程。
展望未来,新加坡能否在已有优势之上构建出真正具备持续创新与输出能力的生态体系,或许才是这组数据之后,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方向。
好了话不多说,让我们进入本次正题。
产业&动态
拥有超1000家AI初创公司的新加坡,在这一榜单中排名全球第二:这份榜单报告名为《2025全球AI就绪指数》,从治理、扩散、创新、投资与人才五大维度对AI产业进行量化评分。新加坡总分为26.5分,次于美国的3.97分,但高于第三名英国的25.8分(全球平均分为22.1分)。
越南推出国家区块链平台:区块链平台名为NDAChain,由越南国家数据中心与多家企业共同运营,作为政务、金融、医疗等系统的数据验证基础设施。平台采用联盟链架构,由49个公私部门节点组成,支持智能合约、身份验证和产品溯源,具备每秒3600笔交易的处理能力。
NDAChain目前已接入去中心化身份(NDA DID)和国家产品溯源平台(NDATrace),并计划于2025年底全面整合入国家数据中心。越南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实现更安全、高效、可追溯的国家级数据管理,推动数字政府与产业数字化发展。
初创公司&投融资
用电化学技术处理工业废水,Hydroleap完成475万美元融资:Hydroleap这家公司的主打特色是采用电化学技术处理工业废水,从而减少对传统化学药剂的依赖,同时实现低能耗和高自动化水平。
作为本次获得融资的依据,投资方表示,Hydroleap的方案契合当前高耗水行业对节能、运维简化和水资源回收的实际需求。在数据中心等对冷却水水质要求较高的基础设施中,其技术已展现出良好适应性,并具备可复制推广的潜力。
新加坡AI公司SixSense获得850万美元融资:SixSense是一家为芯片制造提供AI解决方案的公司,主要通过分析缺陷图像和设备信号,帮助工厂提前发现问题、提升良率、优化整条产线的运行效率。此次融资由Peak XV旗下Surge领投,投资方看好SixSense在芯片制造日益精密背景下的实际应用价值,认为其AI系统能有效应对良率压力和复杂工序。
目前,SixSense已在GlobalFoundries和JCET等企业上线使用,系统累计处理芯片超过1亿颗。
观点&观察
340亿美元产出,马来西亚成东南亚数据中心热土:这篇文章主要谈论了马来西亚数据中心行业的一些预测数据。以2030年为基点,报告预测,马来西亚数据中心行业将实现约340亿美元的总经济产出,并带动超过3万个就业岗位,远高于2024年的14亿美元和4400人。在容量方面,全马总规模预计将从今年的505兆瓦增至3578兆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8%——而报告也进一步指出,如果审批得到提速,其最高可达5100兆瓦···
针对这种表现,报告认为,这是市场需求和当地政策双重因素驱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