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前天 17:12
中国在沙漠,悄悄干了件大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正大规模在戈壁沙漠地区建设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基地,将昔日荒漠转变为绿洲。这些光伏电站不仅提供清洁能源,更通过“光伏+”模式,结合种植、养殖、旅游等多种产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例如,库布齐沙漠的光伏基地种植经济林和中草药,养殖“光伏羊”,并发展旅游业,有效治沙并带动当地经济。青海塔拉滩光伏电站的巨大规模,显著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中国在沙漠光伏领域的创新实践,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并在光伏产业技术和成本上取得了显著优势,有望打破能源领域的“不可能三角”。

☀️ **巨型沙漠光伏基地提供清洁能源并推动生态改善**:中国在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等地建设了全球最大的沙漠风电光伏基地,规划总装机容量高达4.5亿千瓦,相当于20个三峡大坝的总发电量。这些位于荒漠地区的光伏电站,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国家提供大量清洁电力。例如,库布齐沙漠的光伏电站已将2.7万亩沙漠转化为绿洲,青海塔拉滩光伏电站的建设更是将曾是“死亡之海”的地区变成了生机勃勃的草原。

🌱 **“光伏+”模式实现多产业融合与荒漠治理**:中国将光伏发电与种植、养殖、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创造了“光伏+”的创新模式。在光伏板下种植耐旱作物如枸杞、中草药,或种植牧草用于养殖“光伏羊”,实现了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养殖的双重效益。这种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还通过植物的生长固定沙土,降低地表温度,减少水分蒸发,成为现代化治沙防沙的有效手段,并为当地居民带来了经济收入。

🏜️ **中国光伏产业的全球领先地位与经验输出**:中国在光伏产业领域拥有绝对优势,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和累计装机容量的首位,光伏发电成本大幅降低。中国在沙漠光伏方面的实践,探索出了“光伏+治沙”、“光伏+农业”等多种产业融合的体系,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创新的“中国经验”。例如,在卡塔尔承建的光伏项目,就制定了详细的动植物迁移规划,体现了负责任的生态保护理念。

💡 **沙漠光伏的战略意义与未来潜力**:中国幅员辽阔,拥有大量荒漠化土地,这些地区同时也是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富集区。利用沙漠建设光伏电站,不仅能有效利用低价值土地,获得清洁能源,还能将治理荒漠化与发展经济相结合。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曾提出,1%的沙漠覆盖太阳能光伏板即可满足全国用电需求,这表明沙漠光伏具有巨大的潜力,有望在解决能源需求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前两年,美国路透社网站曾报道,中国计划在戈壁沙漠建设4.5亿千瓦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基地。

中国确实正在沙漠干大事:大规模建设光伏发电站。

和别的国家不同,这些建在沙漠戈壁的光伏电站,除了发电之外,还捎带着种起了水果蔬菜、中药牧草,养起了牛羊鸡鸭,让戈壁沙漠的这些不毛之地变成了绿洲。

种植,这个中国人刻在基因里的传统,就这样毫无违和感地与现代工业结合在一起。

中国也在以这种方式,改变着自己的大地,向世界输出“绿色能量”。

01 中国在沙漠建最大的“发电站”

2022年12月28日,三峡集团官微发布了一则消息,称全国首个开工建设的千万千瓦级的新能源大基地,在内蒙古的库布齐沙漠开建。

开工仪式

这个全球最大的、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建设的风电光伏基地,规划的总投资超过了800亿元。

引发彭博社关注的,正是这件事。

在2022年,国家发改委就宣布要在西北的沙漠戈壁上,建设总装机容量4.5亿千瓦的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

这是个什么规模呢?

用发改委负责人的原话说,就是“这在我们国家历史上是最大规模的”。相当于20个三峡大坝发电量的总和。

中国2017~2022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 图片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曾经被人们视为无用之地的沙漠戈壁,成了光伏电站最重要的栖息之所之一。

库布齐沙漠是国内第7大沙漠,是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也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漠,现在是众多光伏发电企业扎堆的地方。

仅中广核集团一家,已经在这里投运了5座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到了62万千瓦。

相当于一年少烧了44万吨的标准煤,少排放二氧化碳110万吨。

02 一座电站相当于新加坡国土面积

库布齐沙漠上现在运行的光伏电站,硬是把2.7万亩沙漠,给整成了绿洲。

这个建在沙漠里的光伏电站并不是全国唯一,也不是规模最大的。

青海塔拉滩的光伏电站,让昔日的戈壁荒漠变回了牛羊遍地的草原

青海的塔拉滩光伏电站,占地609平方公里,差不多和新加坡整个国土面积一样大。

曾经沙化面积占了98.5%的茫茫戈壁,年平均日照有2700小时以上,自从成了全球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除了把电送到江苏、河南,还让这里的平均风速降低50%,植被盖度恢复到80%,荒漠沙丘变成了草原绿洲。

除了塔拉滩光伏电站,沙漠光伏电站在西北的戈壁大漠中随处可见。

甘肃武威市的黄花滩,在腾格里沙漠的南缘,这里的330千伏治沙光伏电站已经投产。

宁夏中卫的腾格里沙漠,光伏电站硬生生把6.5万亩沙丘变成了草原,太阳能板下面种着枸杞,跑着牛羊。

新疆和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为了不让野草遮住太阳板,每年都要鼓励牧民来放牧。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依靠光伏电站抽水,成了“零碳公路”的样板

566公里长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2022年开始建设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正在建设的86个光伏发电站,要让全线109口水源井都换成电力抽水灌溉。

这样一年能少用1082吨柴油,减少34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03 中国为什么热衷在沙漠搞光伏?

2017年,比亚迪的王传福在央视《开讲了》节目里曾经说过,如果中国1%的沙漠地区覆盖了太阳能光伏板,可以解决全国13亿人的用电问题。

中国有底气在光伏发电,特别是沙漠光伏电站发力,是由光伏产业的绝对优势决定的 图片来源:电子产业信息网

这听起来像是天马行空的想法,其实是有真实存在的意义的。

原因有二。

其一,中国幅员辽阔,沙漠的面积也不小。有数据显示,中国荒漠化土地占了国土面积的近四分之一。

其二,也恰是这些集中在中西部的戈壁、沙漠,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富集,技术可开发量占全国比重的60%以上。

大规模开发建设沙漠光伏,不仅能利用好沙漠戈壁这些价值较低的土地,获得清洁的新能源,同时让光伏发电成为现代化治沙防沙的手段。

中国光伏发电的产业优势,在最近10年积累起来,而中国利用光伏发电特别是沙漠光伏发电带来的综合效益,也在不断积累 图片来源:中国光伏产业联盟

人多地少,这似乎是我们花大力气在沙漠建光伏发电站的一个重要考虑。

同时,把祸害人民生活的沙漠,治理成为当地百姓致富的良田,也是必选项。

但怎么才能做到这两者同步?

拿库布齐沙漠的光伏电站为例。

因为离北京比较近,所以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这里就开始植树造林以防沙治沙。

但是,单纯的治沙是一件投入很大,却没有产出的事情。

这就导致企业参与的意愿并不强烈,只能靠国家投入。

在沙漠建光伏发电站,可不是架起来个光伏板那么简单。

防止沙尘暴和流沙对电站的损害,是首先要做的基础功课。

第一步,防止沙土流动,就要固定它。最常见的办法,就是把麦草按方格形状埋进沙子里,形成网状防护带。

第二步,是在光伏电站周围种树,抵挡沙尘。比如我们在支付宝的蚂蚁森林里常见到的梭梭树、花棒、红柳等抗旱能力强的植物。

第三步,就是在光伏板阵列之间,种植耐阴性的灌草类植物,既不遮挡阳光,同时固定沙土流动。

光伏+种养殖的模式,依托于光伏治沙的环境改良

光伏板就像一排排遮阳棚,遮挡着直射的阳光,降低了地表温度和水分蒸发。

同时,定期冲洗光伏板表面的水,也让下面的植物获得了更多的水分。

这一系列的操作下来,绿色自然就回来了。

能源投资者也能从产业生态化的投入中,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回报。

04 “不务正业”,为荒漠治理提供中国经验

除了获得清洁能源,顺带实现了把沙漠逆转成绿洲的环保效益的同时,“种菜基因”强大的中国人,还搞出了(太阳能)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的“光伏+”经济效益的新玩法。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光伏阵列间用来固沙的植物和杂草,并没有特别的选择。

时间久了,植物长得过高,反而遮挡光伏板的采光,需要请当地人来人工除草。

中国在沙漠光伏发电的领域,因地制宜地搞起了种植养殖,富裕了当地居民的同时,还解决了管理维护的问题

既然植物能自然生长,那一定能种植适合当地的经济作物。

中国人骨子里“不浪费每一分土地”的基因,在沙漠里被激活。

仅在库布齐的达拉特旗光伏基地,一期项目有效治沙的面积就有2.3万亩。

其中,有红枣等经济林1.2万亩,以及黄芩、黄芪等中草药5000亩。

二期项目生态修复工程有效治理面积将达到2.1万亩,同时开建的还有600亩智慧农业、日光科技等多业态融合的沙漠生态治理、产业发展示范区。

除此之外,光伏板下面的草长得太高,不方便人工清理,于是光伏电站干脆自己养起了羊群,请它们兼职“修剪”。

这些义务剪草师被称为“光伏羊”,不仅膘肥体壮,还能卖个好价钱。

国家电投集团建设的“骏马”光伏电站,不仅能发电,能治理环境,还成了网红景点

除了养羊,光伏电站还养鸡、养鹅,甚至开发旅游,“光伏+”不断玩出新花样。

由国家电投集团建设的网红——“骏马”光伏电站,在前几年还成功通过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板图形电站,也顺便成了网红景点。

截至2022年,库布齐光能环沙漠乐园旅游项目的总投资已达7.6亿元,建成后年可接待游客150万人,实现产值4亿元。

这个经验被总结推广开来。

于是,在宁夏的光伏电站开始种枸杞、黄芪,在内蒙古的光伏电站开始种牧草、黄岑和红枣,还特意加高了光伏面板的高度,方便羊群吃草。

对于热爱土地又勤劳的中国人来说,把沙漠变良田是顺理成章的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为整个地球贡献自己的经验。

05 中国“光伏+”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根据联合国的资料显示,现在全球的荒漠化已经影响到地球20%的人口和三分之一的陆地面积。

特别是在亚非拉美的发展中国家,36亿公顷的牧场和耕地受荒漠化影响,每年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是423亿美元。

中国拿出的“光伏+”的治理方案,也为扭转这个局面,带来了新的可能。

2022-203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GW) 数据来源:CPIA.2022.2

在产业层面,中国的光伏新增装机已经达到了54.88GW,连续9年排在全球第一,累计装机容量相当于13个三峡水电站,连续7年全球第一。

2021年,中国光伏产业中多晶硅、硅片、电池的产量全球占比超过了70%;光伏专利申请的数量占了全球的80.14%;光伏发电成本比10来年前降低了80%。

其实,我们不光探索出了“光伏+治沙”的经验,还有“光伏+农业”、“光伏+渔业”、“光伏+煤矿沉陷区治理”等等许多产业融合的体系。

当美国的沙漠光伏电站因为“环保组织”抗议影响了沙漠龟生存而缩减面积的时候,我们在卡塔尔承建的800兆瓦光伏项目已经投产。

这个项目制定了详细的迁移规划,为当地的灌木、蜥蜴、蛇类等原生动植物,找到了合适的新居所。

2019年全球太阳能光伏装置量前十名的国家和地区排名

在能源领域,有个著名的“不可能三角”理论,就是说人类在追求清洁能源的时候,无法找到一个系统,能同时满足供给安全、环境友好、价格低廉这三个目标。

现在看,这个能源“不可能三角”,也许会被中国的“沙漠光伏”打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正解局”(ID:zhengjieclub),作者:正解局,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沙漠光伏 清洁能源 生态治理 光伏+模式 中国经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