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8月04日 16:54
《南京照相馆》爆了,呼吁以更多方法救市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南京照相馆》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凭借其类型片叙事技巧、对历史事件的深度还原以及对小人物命运的细腻刻画,成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成为近期电影市场的爆款。影片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重要的是,它重新点燃了大众对电影的关注和讨论,展现了头部作品对市场复苏的强大拉动作用。导演申奥巧妙地将严肃的历史题材与商业片元素相结合,通过悬念设置、人物塑造和情感共鸣,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深刻的代入感和思考,为如何解决电影市场持续低迷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类型片叙事与主旋律的融合**:《南京照相馆》巧妙运用类型片手法,如设置悬念、制造反转,成功地为沉重的历史题材注入了商业片的吸引力。导演申奥通过聚焦“吉祥照相馆”这一微观场景,讲述与照相馆相关的小人物群像故事,消解了传统主旋律电影的宏大叙事,使得战争背景下普通人的悲惨命运和情感得到细腻呈现,丰富了故事的层次感和人性的复杂性。

🌟 **历史还原与细节考究**:影片在故事设计和场景制作上都力求对南京大屠杀史实的高度还原。无论是将保存日军暴行照片的情节作为主线,还是对演员、女医生等历史原型人物的细致刻画,以及对南京城历史场景的“像素级”还原,都体现了制作团队的严谨态度。导演申奥对历史细节的精准把握,使得影片在呈现历史苦难时,既直观又不失人文关怀,避免了过度煽情。

🤝 **“人民史观”与小人物视角**:影片秉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人民史观”,通过邮差阿昌等小人物的视角,展现了战争对不同职业、性别、年龄角色的摧残。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方式,让观众更容易代入和理解历史的残酷性,也体现了导演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入挖掘。例如,邮差阿昌在影片最后怒吼出南京地名,不仅符合戏剧逻辑,更引发了观众对这座城市曾经繁华景象的联想和情感共鸣。

🎬 **广告思维与“奇观化”表达**:导演申奥十年广告拍摄经验的积累,使其擅长运用“奇观化”的处理来增强影片的视觉冲击力和情绪感染力。影片中对日军暴行的直接呈现,如集体屠杀、血染河流等画面,虽然残酷,却有力地打破了历史隔膜,唤醒了观众的民族情感。同时,导演也强调对施暴者的镜头语言有所克制,更多地将人文关怀给予受害者,并巧妙地将日本兵扣下扳机与摄影师按下快门这两个动作进行对照,这种“表达亮点”的处理方式源于其广告创作的习惯,也成为了影片的独特记忆点。

以类型片技巧切入主旋律作品,申奥的《南京照相馆》是《哪吒2》后第一个真正意义的爆款电影。但一部《南京照相馆》只能让电影暂时重回大众视野,并不足以解决市场持续下行的根本性难题。

截止今日,《南京照相馆》上映九天,斩获11.15亿票房,豆瓣评分8.6分,预定25年暑期档票房冠军。继《哪吒2》之后,今年的电影市场终于迎来一部大爆款电影。

《南京照相馆》其实是一匹从口碑累计中跑出来的黑马。作为一部在暑期档上映的主旋律电影,加之相对沉重的「南京大屠杀」历史选题,该片起初其受到的大众关注度、期待度并不算高。但随着社媒愈发出圈的讨论,越来越多的观众在「好哭」「致郁」中有了对《南京照相馆》质量认证,更多的人也开始踏入电影院。目前,《南京照相馆》的预测总票房已从上映首日的13.89亿涨至40.05亿。

在《南京照相馆》中,导演申奥别出心裁地选用了类型片的方式,紧抓社会议题,设置悬念反转,为重大历史题材下的主旋律电影赋予了不输任何剧情片的精彩故事和人物丰度。同时在细节上,申奥对南京大屠杀史实直接而不煽情的呈现,展现多个历史原型故事等,《南京照相馆》承载了具有普遍性的民族情感,掀起了社媒的广泛讨论,也让电影重回大众舆论的讨论中心。

《南京照相馆》再次展现出头部爆款对大盘的拉动能力。上映首周,《南京照相馆》带动多部在映电影预测票房提升。2023年夏天,《消失的她》曾经创造出相似的势能,以35亿票房启动暑期档,随后《八角笼中》《封神1》《孤掷一注》《长安三万里》等电影均创造了高票房成绩。

对于过去半年沉寂的电影市场而言,《南京照相馆》是一次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破冰。考虑到观影习惯在大众维度的整体减弱,对整个中国电影市场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抓住《南京照相馆》重启的大众观影窗口,让更多人回到、留在电影院。

别具一格的主旋律

早在2023年底,申奥就有了开发《南京照相馆》的想法,后来「中影找过来的时候,相当于是一拍即合,不完全是政治任务」。

申奥在路演中谈到,《南京照相馆》一开始是受1987年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屠城血证》的启发,该电影讲述了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城期间,中国医生展涛不顾个人安危将证明日军罪行的照片送出南京的故事。看过电影后申奥就打算改编,于是「联系了南京电影制片厂,找版权方进行溯源」。

《屠城血证》背后,是华东照相馆15岁的学徒工罗瑾和爱国青年吴旋接力保存相册,以及美国牧师约翰·马吉用摄影机秘密记录日军暴行,将胶片带出南京的真实历史。这些真实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碎片,为申奥构建起了创作基础,「是时候用新视角再呈现这段历史了」,于是《南京照相馆》顺应而生。

聚焦于「吉祥照相馆」这个微观场景,讲述和照相馆关联的小人物群像故事,是申奥选择切入的角度。从邮差、翻译、演员、到照相馆一家、警察,小人物视角消解了主旋律一贯的宏大叙事,让普通人在战争危难中的悲惨命运和情思被一一刻画,保障了故事层面的丰富度和人性复杂。

如影片中,刘昊然饰演的邮差阿昌因为整日穿梭于南京大街小巷,他同南京的道路、建筑是有着血肉联系的,于是在最后一场戏中,阿昌怒吼出「鸡鸣寺、中山门、中华门」地名时,既符合戏剧逻辑,也让观众在如今的断壁颓垣对比下,生出对于曾经的烟火南京的由衷情感,代入那句「他们才是这座城市的主人」。

同聚焦小人物相契合的是申奥提及的「人民史观」。申奥想表达的,是「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是「人民的抗战」,所以他设置了小人物的群像戏,用不同职业、性别、年龄的角色,尽可能去代表大众。在影片中,所有小角色都无不受到战争的摧残。

在暗房中用药水冲洗照片的过程,是影片重点呈现的一个事件,这同申奥的个人情感有着联系。申奥称「大学第一堂课就是用胶片相机拍照片,小时候爸爸也教过我怎么用显影液、定影液、放大机」,于是这段胶片时代的亲身经历,无形中促使着他选择用「照相馆」的切口,去承载起沉痛的南京历史。

作为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母题的作品,《南京照相馆》在故事设计和场景制作上,均本着对历史事件的高度还原。

故事设计维度,除去将罗瑾、吴旋保存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暴行照片作为主要情节来呈现,其他角色的设计也有考究。如演员毓秀和当时的明星演员蝴蝶搭过戏的情节,来自于1934年郑正秋导演的《姊妹花》,影片中毓秀珍藏的那张胶片几乎和《姊妹花》的原片完全一致,只是毓秀替代了其中的配角演员。

又如,在日军闯入医院时,上前阻拦的女医生,原型是当时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教育系主任明妮·魏特琳,她中文名字叫华群,取意华夏群众。曾经她在南京保护了一万余名中国妇孺难民,事迹在电影《拉贝日记》《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中都有过踪影。而这诸多的历史原型,在影迷的挖掘下,成为影片在社媒的高讨论话题之一,默默加热着电影舆论。

场景制作维度,申奥在采访中表示,南京城内的历史场景「几乎实现了1:1的像素级还原」。美术团队对照史料,将南京城的城墙砖、街道风貌,从局部到整体精心拼凑出来,包括吉祥照相馆所在的贡院街。照片的还原上,申奥「将典型的犯罪用照片提炼出来」,同时他还提到,「那些真实到令人发指、毛骨悚然的史料照片,远比电影要残酷得多」。

在观感上不煽情不说教,对日军暴行的史实充分挖掘、直给呈现,《南京照相馆》用一种直面苦难的勇敢者姿态,带给观众视觉和情绪上的强烈冲击。

此外,强类型化是《南京照相馆》一大特征,在《孤注一掷》中已经有鲜明体现,申奥擅长制造悬念反转、有情节起伏、有人性灰度的剧情片。

《南京照相馆》故事一开始就埋下了主角阿昌冒充吉祥照相馆员工的钩子,然后跟随他的视角,观众发现照相馆内还秘密生活着老金一家人,阿昌和老金一家的身份会不会被发现?通行证不足的情况下,他们怎么逃出这片人间炼狱?这些悬念从一开始就撩拨着观众的好奇心。

其中阿昌和伊藤的相互博弈是影片最为精彩的对手戏。伊藤说将阿昌当朋友,后来却打算偷偷枪杀阿昌,还故意设下通行证陷阱,杀害了本以为能够走出南京城的老金妻女;表里不一、爆虐无常。而阿昌也在表面顺从、实则反抗的「洗照片」中多次铤而走险。

追求人性复杂度,其实是申奥一直深究的创作方向。在《新生》一剧的采访中申奥就曾透露,「单纯呈现一个十恶不赦的人很简单,但不太符合我的创作观。我喜欢琢磨人物,展现人性的反转而非情节的反转。」

所以,完全可以抛开其主旋律底色,而以一个商业电影、以剧情片的角度去看待《南京照相馆》。申奥将「南京大屠杀」这样一个具有强历史议题和民族情绪性的内容,打造得非常具有当下性和市场性。

申奥:现实议题、商业技法与广告思维

实际上《南京照相馆》的制作周期非常极限。今年2月15日开机,4月9日杀青,6月19日官宣定档8月2日上映,7月14日官宣提档7月25日上映。

在非常短的周期里,生产出非常成熟的作品,需要极致的制片管理,行政、财务等各部门高效紧密的运行配合,以及提前分析未来剧组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应对方案。从这个维度讲,《南京照相馆》是电影工业水平和申奥导演能力的双重体现。

申奥的导演之路始于北电导演系,随后积累了十年的广告拍摄经验。2016年,他成为宁浩主导的「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的签约导演,三年后推出电影处女作《受益人》。而从《孤注一掷》到《新生》再到《南京照相馆》,当实现作品三连爆的申奥从新锐青年导演跻身头部梯队背后,其创作选题上的敏锐度是不难窥见的。《孤注一掷》关注电信诈骗,《新生》聚焦熟人诈骗,《受益人》讨论骗保问题;申奥所关注的内容,基本都取材自现实中的真实案件,并且和当下有着紧密联系。《南京照相馆》亦是如此。

申奥以往作品豆瓣评分

不论是「电信诈骗」还是「南京大屠杀」,观众层面都是有着现实抓手和共同记忆的,容易代入,也容易激发起社会性话题。而这种贴切民众的内容提取,在一贯以战争和家国大业为主要对象的主旋律作品中,是比较缺失的。

「侵华日军在中国发起的不仅是一场热战,更是一场舆论战、文化战,而时至今日这场战争依然没有结束」,申奥如是说道。

其次,熟稔类型片风格的申奥还擅长用「奇观化」的处理增加影片视觉冲击力和情绪感染力。《南京照相馆》中,将襁褓儿童活活摔死、集体屠杀百姓后血染河流尸横遍野、南京城内发臭腐烂残肢与头颅,这些残暴血腥的画面冲击,为观众点破了历史隔膜,重拾起了民族伤痛。曾经在《孤注一掷》中,申奥对于境外诈骗团伙生态的直观呈现,也让「想成功,先发疯,不顾一切向前冲」等洗脑口号,因猎奇而在互联网上得到大量传播。二者其实都是考虑内容适配度的前提下塑造出的奇观,而奇观性代表着吸睛,代表着更高的可看性。

当然,申奥善用奇观性的影像表达在整体上也是有所克制的,他将更多直白的镜头对准施暴者,对于受害者则施以人文关怀。为避免《南京照相馆》呈现女性受辱过程,申奥在考虑之后最终将毓秀受迫害的桥段隐去,这也是备受观众好评的细节。

与此同时,看过电影的观众一定会记得,《南京照相馆》中日本兵扣下扳机和摄影师按下快门的巧妙对照,这一细节处理贯穿着电影全片。

对此,申奥的解释是,他会有意识的去寻求「一个表达亮点」。这是他作为广告导演「习惯的工作方式,给项目找一个idea,是广告人基本的创意思维」。开枪和拍照两个动词的英文都是「shoot」,而在舆论战对抗中,每张揭开日军摆拍的「亲善照」背后的屠戮真相的照片,都是射向敌人的武器,这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南京照相馆》的高讨论度,也不全然来自观众维度的兴趣和好奇。曾经一次吃饭时,申奥注意到一桌人一整顿饭都在聊一部剧,他觉得那个就是他所希望的,「一个作品有充分的讨论度,让观众愿意用生命中的一个小时去探讨分析。」

而不论是极细致还原历史、奇观化画面处理、还是开枪和拍照姿势的对应,抑或是「最后逃出二人一个姓金一个姓林寓意金陵」「王传君最后都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死了」等内容,《南京照相馆》其实早在创作阶段就设置好了留白与巧思,等待着观众去发掘。

一次短暂的爆款救市

虽然《南京照相馆》目前票房突破11亿,预测票房超过40亿,但过去半年的整体行业讨论中,电影市场都是比较冷落的;自春节档之后,便没有一部国产电影的票房超过5亿,电影作为消费品也渐从大众的日常选择中淡出。这也是目前《南京照相馆》作为爆款所体现出来的带动效应——它让电影重回大众视野,重新成为人们的讨论中心。

不过,《南京照相馆》一开始的讨论热度其实并不高,作为以「南京大屠杀」为母题,「取材自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的严肃电影,观众对于其接受程度相对低;加之整体低沉的社会情绪,这类比较悲情的内容一定程度上也不完全吻合大众观影心理预期和需求。

但在上映后,其在主旋律特质之外,作为商业电影、类型片的叙事技巧和镜头呈现,让其慢慢实现了口碑的累计和逆转爬升。这时,电影本身的质量得到市场和受众认可,「致郁」「好哭」便从一种恐惧变为加分项,成为《南京照相馆》吸引大众主动走进影院的催化剂。

此时再度审视《南京照相馆》,我们发现,其成为了具备强烈受众说服力的作品。除去上文提及,其作为商业电影的故事能力和制作水准,由于它涉及重大历史事件和民族性创伤,在口碑破圈传播后,势必会激起更广维度上讨论。目前在小红书单平台,讨论「《南京照相馆》原型故事」的笔记有7600余篇,讨论「伊藤原型」的笔记有8200余篇,询问「南京照相馆好看吗」的帖子更是多达47万篇。

同时,作为一部具有亲子、家庭消费和教育底色的片子,其也成为了许多父母带子女进入影院的选择,23年暑期档电影《长安三万里》就出现过类似现象。家长期望通过电影教育子女,是一个切实存在的消费电影的方式。而这也体现着《南京照相馆》同《哪吒》《流浪地球》系列一样的特质:内容在受众维度有着足够广泛、多方位的覆盖。

诸多因素的合力下,目前我们能看到,《南京照相馆》预测票房已从一周前的13亿拔升至40亿,电影在久经沉寂后再次成为了大众的社交货币。不仅各平台关于电影的热搜多起来,长期失去效能的电影宣发也再次在《南京照相馆》这里被受众所关注到。

更核心的票房层面,《南京照相馆》其实也带动了整个暑期档的票房增长。除去《南京照相馆》本身,《长安的荔枝》《罗小黑战记2》《戏台》三部电影的暑期档票房预测,都分别从7月24日的7.54亿、3.93亿、3.46亿涨至8月2日的8.01亿、5.01亿、5.44亿。

这样的带动效应,23年的暑期档也有出现过。当时《消失的她》和《孤注一掷》均斩获35亿票房领跑,爆款重建了大众对于电影院观影的意识和热情,后续《封神第一部》《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分别以24亿、22亿、17亿票房收官,成绩均不错。

对于整个内容行业来说,爆款依然是最核心的第一生产力,对娱乐消费有着强悍的带动力。但考虑到电影甚至于长内容在大众娱乐消费中的失声,单个爆款已经不足以重构用户的内容消费习惯,「救市」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优质、稳定以至于超量的内容供给仍然是维持市场繁荣的基础。电影市场在2025年的冷清也有部分来自内容本身的供给不足,在自然制作周期导致的市场空缺中,可适当放宽、增多对海外不同类型电影的引入,以实现相对稳定的供给。暑期档相较于其他档期的最大不同,也是其长尾和持续,在近2个月的时间里,以持续供给形成单部电影和整体大盘的相互增益。

此外,当下需要更多短时间内可以看到效果的应急操作,主动下调电影票价是最为切实可行的方式之一。事实上,7月,《恶意》和《无名之辈:否极泰来》两部国产影片的片方就重新调整了电影票价结算标准。

近期,北京市发布相关政策,在猫眼APP和猫眼小程序为市民提供1000万的的观影补贴,市民可以在今年7月25日至10月8日的每天7:00、9:30进入平台领取。我们呼吁更多平台、企业、机构参与其中,组织更多补贴活动,切实拉动大众观影需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声Pro”,作者:新声Pro,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南京照相馆 申奥 主旋律电影 电影市场 类型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