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杂志 15小时前
捷星亚洲航空也停运,廉价航空的路走不通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捷星亚洲航空,这家成立于2004年的新加坡低成本航司,在运营近21年后正式宣布停运。作为澳航集团在亚洲市场的关键布局,捷星亚洲主要运营新加坡出发的短途国际航线。尽管早期发展曾被看好,但面临航点审批受限、机场及供应链成本上涨等压力,盈利能力持续下滑。近年来,全球低成本航空市场竞争加剧,捷星亚洲的停运并非孤例。美国、加拿大等地的多家低成本航司也遭遇经营困境。相比之下,本地化程度高、成本结构更轻的航司如春秋航空、亚洲航空等,在疫情后表现出更强的市场韧性。这表明跨国航企在低成本航空市场竞争中,除了资本合作,更需深入的本地化适应策略。

🛫 捷星亚洲航空停运标志着澳航集团在亚洲市场布局的调整,该航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主要运营新加坡出发的短途国际航线,覆盖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曾承担将区域旅客引流至澳洲本土航线的任务。

📉 捷星亚洲航空的经营面临多重挑战,包括部分航点因政策审批受限未能开通(如上海航线),以及机场费用和供应链价格上涨,这些因素持续挤压本已微薄的利润空间,导致公司出现息税前亏损。

🌐 捷星亚洲航空的停运并非个例,反映了全球低成本航空市场普遍面临的经营困境,例如美国的Spirit、加拿大的Canada Jetlines、Lynx Air等公司在疫情后也宣布停运或破产,显示出该行业竞争的激烈性和经营风险。

💡 相较于跨国低成本航司,本地化程度更高、成本结构更轻的航司如中国的春秋航空和亚洲航空,在后疫情时代展现出更强的市场韧性和盈利能力,这提示了成功的本地化运营和成本控制是低成本航空业的关键。

🤝 澳航集团为捷星亚洲约500名员工提供转岗培训及就业匹配服务,体现了企业在关闭业务时的社会责任,同时也为集团在亚洲市场的未来布局留下了人力资源缓冲。

7月31日,捷星亚洲航空正式宣布停运。这家成立于2004年的新加坡本地低成本航司,在运行近21年后,成为澳航集团在亚洲市场布局中最先退出的一环。

捷星亚洲航空由澳航集团主导发起,持股49%,其余股份由新加坡企业家Tony Chew、FF Wong以及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共同持有。作为捷星品牌在亚洲的旗舰,捷星亚洲总部位于樟宜机场,主要运营以新加坡为核心、飞行时间不超过五小时的短途国际航线,服务范围覆盖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航点曾包括无锡、台北、雅加达、马尼拉、胡志明市等,最多时运营16条航线。

作为澳航“双品牌战略”的一部分,捷星亚洲原本承担将区域内旅客引流至澳洲本土航线的功能。澳航在成立初期采取“合资+轻资产”模式,不直接购入飞机,而是通过本地股东搭建运营平台,规避跨国投资在航权及资本管控方面的限制。这一模式在当时被视为较为灵活的跨境布局方式。

捷星亚洲的早期发展一度被看好。2004年12月刚开售机票时,就以低至28新加坡元的单程价格吸引市场关注。2008年,公司宣布实现首次盈利,年度旅客运输量增长20%,载客率超过75%。截至2011年6月30日,捷星亚洲全年运载乘客270万人次,航线网络稳步扩大,甚至尝试开通至杭州和墨尔本的中远程航线。

不过,从运营策略看,捷星亚洲自创立起便面临资源限制,部分原计划航点因政策审批受限未能开通,如上海航线因中国政府不允许外资廉价航司飞抵一线城市而受阻,印尼部分航线则因本土航司保护政策而被迫取消。早期设想中的“广覆盖”战略逐渐被现实限制,航线网络趋于收缩。

近年来,捷星亚洲的经营压力持续上升。新加坡区域市场的低成本航司竞争极为激烈,酷航、亚洲航空等竞争者不断争夺客源。同时,机场费用上涨、供应链价格走高等因素,也压缩了原本就较薄的利润空间。澳航在公告中披露,捷星亚洲本财年预计将出现3500万澳元(约合1.6亿元人民币)的息税前亏损。

面对亏损持续扩大,澳航在2025年6月宣布将于7月底终止捷星亚洲运营。在宣布停运的七周内,公司逐步收缩运力,并将旗下13架空客A320转移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部分用于QantasLink在西澳的航线运营。

对于此次停运,澳航强调这是基于“成本压力和市场竞争”的评估结果,并称集团将专注于增长更快、回报更高的市场。作为补偿安排,澳航将协调新加坡职工总会,为捷星亚洲约500名员工提供转岗培训及就业匹配服务。

捷星亚洲并非个例。近年来,不少低成本航空公司陷入经营困境,美国的Spirit、加拿大的Canada Jetlines、Lynx Air等公司均在疫情后宣布停运或破产。在美国,尽管旅游需求回升,但因商务出行恢复更快,全服务航司业绩普遍强于低成本航司。以达美航空为例,其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创下156亿美元新高,而低成本鼻祖美国西南航空同期营收下降3%。

相比之下,春秋航空、亚洲航空等本地化更强、成本结构更轻的航司,在同一市场反而更具韧性。新冠疫情后,春秋航空、九元航空等低成本航司持续盈利,表现优于国有全服务航司。春秋航空2023年净利润位居国内上市航司之首,2024年依然保持领先地位。九元航空2024年净利润达3.3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跨国航企在本地低成本市场竞争中,除资本合作外,还需建立更深层次的本地适应机制。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捷星亚洲航空 低成本航空 航空业 市场竞争 航空政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