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AI翻译的飞速发展,国内多所高校纷纷宣布停招或裁撤部分外语专业,包括河北大学的英语口译和日语口译研究生,以及湖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的俄语语言文学博士。本科阶段,已有百余所高校取消外语专业,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知名学府也进行了相关调整。AI实时翻译能力的提升,使得传统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变得更加严峻,部分观点认为学习外语的必要性正在降低。
🎓 AI技术冲击导致外语专业就业压力增大:人工智能,特别是AI翻译技术的成熟,使得许多专业设备能够实现实时翻译,这直接削弱了传统外语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导致就业困难。
🏫 高校纷纷调整外语专业招生计划:从研究生到本科,多所高校已宣布停招或裁撤部分外语专业,如河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甚至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知名高校,表明了外语专业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正在发生变化。
📉 外语学习必要性引发讨论:随着AI翻译能力的显著提升,社会上出现了关于是否还有必要投入大量精力学习英语等外语的讨论,这反映了技术进步对传统知识体系和技能需求的重塑。
📈 传统外语专业面临的挑战是行业发展的必然:人工智能的进步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它正在深刻地改变各行各业,包括教育和就业市场,外语专业所面临的困境是技术变革下许多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快科技8月4日消息,AI人工智能如火如荼的发展下,这也让一部分专业人才被迫调整,比如外语类的。
近日,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发布公告,称自2026年起,拟停招英语口译、日语口译专业的研究生;同样是在2025年,湖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高校相继宣布,停招俄语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
目前,在本科阶段,全国已有逾百所高校砍掉了外语专业。
2018年,“211”高校中国传媒大学取消了波斯语等10个本科专业。202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布《关于拟撤销“英语”等6个本科专业的公示》,成为第一个提出裁撤英语专业的“985”高校。中山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也纷纷宣布停招或裁撤部分外语专业。
接下来相信还有更多的学校会步入后尘,这也反应了一个突出的现状,人工智能发展下,这些外语专业存在变得越来越尴尬。
一些专业的设备在AI的加持下,已经可以做到实时翻译,这就让不少外语种专业学生就业变得困难,而不少人甚至直言,随着行业发展越来越成熟,已经没有额外学习英语等外语的必要了。
对此,你是否认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