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科技频道 14小时前
华为NCE-数据通信领域总裁王辉:AI落地应用的新阶段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聚焦AI产业的深度发展。华为NCE-数据通信领域总裁王辉在接受采访时指出,AI已从产业变量进化为文明常量,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各行各业。他强调,AI不再仅仅是PPT上的技术展示,而是切实深入生产车间、工厂,成为提升效率的生产力工具。无论是自动驾驶网络、网络安全对抗AI攻击,还是智慧教室的个性化教学支持,AI的应用都在深刻改变着传统行业。王辉也坦言,AI在ToB领域的最大挑战在于准确性,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小模型技术的结合以及多领域知识的赋能,目标是让AI在特定领域实现专精化,从而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他期待AI未来能更深地融入千行百业,实现端到端的工作,并建议WAIC能为细分行业搭建更多商业落地的交流平台。

💡 AI已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深入ToB行业成为生产力工具。华为高管王辉指出,AI不再仅限于PPT展示,而是已真实进入生产车间和工厂,例如在机器人应用、智能教学等方面,AI正成为提升各行业效率的关键驱动力。

🔒 AI技术在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攻击(如AI发起的勒索攻击),AI被用于解决网络流量问题和对抗攻击,同时,强大的网络基础设施也为AI大模型的训练提供了稳定支持,确保训练过程的连续性,避免因中断造成的损失。

🎓 AI在智慧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显著,提升用户体验。以清华大学智慧教室为例,AI技术能够优化网络信号,确保学生在提交作业、下载课件时获得稳定流畅的体验,支持AI辅助教学和智慧教育的顺利进行,这表明AI的价值体现在解决实际场景中的痛点。

🎯 AI在ToB行业的最大挑战是实现高精度,尤其是在医疗、自动驾驶等领域。王辉认为,AI在工业领域的准确性要求远高于ToC,从99%到100%的提升是工程上的难点。他提出,通过大小模型技术结合,利用领域知识让大模型实现专精化,是提升AI准确率和泛化性的可行路径。

💰 AI发展的重心已从技术指标转向商业价值。王辉观察到,当前AI领域的关注点正从单纯的技术比拼(如模型分数)转移到AI的实际商业落地能力。无论是大模型还是机器人,关键在于能否为行业带来切实的商业价值,这预示着AI产业将更加注重应用和效益。

当大模型从技术奇点跃迁为产业基座,当智能体从实验室走进产线诊室,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锐度重构全球经济肌理。

中国在这场变革中展现出双重禀赋:既是拥有超大规模应用场景的试炼场,又在芯片突围、算法开源等深水区发起攻坚。从单点技术破壁到生态级创新,从效率工具到新质生产力引擎,一条具有东方特色的AI发展路径正加速浮现。  

7月26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汇聚了来自AI领域的科技巨头、学术先锋与政策制定者,而这场覆盖技术、伦理、艺术的超级盛宴,昭示着AI已从“产业变量”进化为“文明常量”。  

在这场关于人工智能产业的盛会上,36氪不仅作为产业观察者,更以产业连接者的角色深度参与,在展馆中搭建了“氪星直播间”,以对话的形式,揭秘人工智能产业进阶的底层逻辑。

在对谈中,华为NCE-数据通信领域总裁王辉表示:以强推理模型为代表的大规模学习还没有到达天花板,还差得很远。如果通过多个领域知识的加持,让一个大模型在一个领域内变得专精,这个是我们未来一段时间主要发力的方向。

以下为对谈实录,经36氪编辑:

36氪:本次WAIC探讨的一些问题或者是趋势,您认为哪一个趋势是最明显的?

王辉:这次大会我们看到的最重要的一个趋势,是AI 现在真正深入到了ToB行业,原来很多技术是承载在PPT上,以及视频里面,但这次来了之后,我们看到很多AI应用已经进入了生产车间,进入了工厂,从机器人打螺丝到我们现代教学里面,学校通过AI可以辅助教学,甚至有一些AI数字老师,帮助学校去做很多课程,所以我认为最大的变化是在不知不觉之中,AI已经深入到了每个行业,真正变成了生产力工具。

36:您认为AI深入行业,对于咱们目前的工作来说产生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王辉:我是在华为负责自动驾驶网络的,不是那个自动驾驶汽车,而是用 AI 去驱动网络。很多人可能觉得,网络需要 AI 驱动吗啊?确实是这样的,网络是非常复杂的,大到运营商电信网络,小到一个企业的网络,比如清华大学,会有几万台设备来构成校园网络,并且承载了几万师生的使用,这种情况下,网络运行、体验、运营、安全的高度智能化就显得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

再以网络安全为例,全球 80% 以上的网络攻击其实是由AI发起的,很多勒索攻击是AI自动去做的,导致AI勒索已经成为走私贩毒之外的第三大黑色产业,所以这种情况下用人去对抗AI是不现实的,今年的哈尔滨亚冬会,赛事系统被网络攻击累计达到27万次。

所以我们必须将很多 AI 技术应用到网络里面,来解决我们网络的流量问题,再解决网络攻击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AI深刻地改变了网络这个行业。

以上提到的是AI for network部分,另外一部分叫Network for AI,也就是我们的网络怎么为 AI 服务的。

英伟达的网络业务很值钱,今年应该是超过了100多亿的收入,华为公司的规模也很大,这个通信网络跟原先的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需要高速无阻塞的长时间稳定运行。一个大模型的训练常常持续45天甚至到60天,如果训练过程一旦中断,就需要重新开始,或者至少从上一个时间点开始。OpenAI训练它的新模型为什么那么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不停地中断,所以说我们必须通过AI来赋能网络,从而让整个AI训练的过程中长时间保持稳定运行。

总结来讲,我认为AI深刻地改变了网络,同时网络也深刻地改变了AI。

36氪:您能不能举一个更具体的例子,表现出AI对客户起到价值提升的作用。

王辉:比如清华大学,其实它的网络还是非常复杂的,我们日常见到的这种 Wi-Fi 设备都有几万台,整个网络非常复杂,一个很大的变化是,原来在学校里面,特别是教室里面,网络其实没那么重要,很多老师不太希望学生天天在刷手机上网,影响授课的质量,但现在不是这样子的。

随着现在智慧教室的发展,在课堂需要学生用 Pad 也好,笔记本也好,这些终端通过网络去跟老师做互动,你要提交答案,又要看 AI 辅助教学的内容,或者有大量的课件要下载,这对网络都提出了很多很高的要求。原来在清华大学的智慧教室里面,经常有一两百个学生在上课,如果大家同时在下载大量的课件的时候,其实网络是非常繁忙的,而且一旦网络出现故障,原来可能修复需要一个小时,甚至两个小时,都已经下课了,这个是不可接受的。

但是我们通过引入AI之后,可以让整个的网络信号变得均匀,可以感知到每个学生每个应用的质量。比如在你提交考试答案的时候,保证你的网络是安全可靠的,在你下载课件的时候,保证是高速流畅的。所以,通过这些AI手段,我们有效地保证了整个智慧教室的平稳运行。无论是AI辅助教学也好,还是智慧教育也好,能够在AI的加持之下保证每一个学生的良好用网体验。

36氪:那么你认为现在AI或者人工智能技术面临的一个最大的技术难点,或者是一个工程性的难点是什么?

王辉:这是ToB行业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最核心的还是准确性的问题。

因为AI 进入工程领域,跟ToC是不一样的,让它写一首诗没那么准,没关系,可能写出来之后觉得更优美,让它帮你唱一首歌,没那么准,其实也没关系。但是进入每个垂直的ToB行业的时候,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我们现在也做了很多 AI 辅助医疗,如果诊断出现错误,可能影响这个病人一生。现在用的自动驾驶汽车,如果在刹车的时候出现一个误操作,可能就是人的生命的问题,所以说 AI 进入一个工业领域行业的时候,它的准确性是当前最大的一个挑战。

36氪:ToB行业从0到99%可能都是很好达成的,但是从99%甚至是99.9%到100%,就是这个0.01的误差是很难消除的,你认为如果想要真正使AI的准确率达到100%的话,行业还需要付出怎么样的努力?

王辉:我个人认为,现在的数据可能还有很多水分,实际上达到99%也很难,达到90%以上,甚至95%以上是可接受的,因为我们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阈值。比如,汽车行业会设这样一个指标,10万公里的故障数,作为个人来讲,可能平均10万公里会出现一次驾驶的事故,但如果说我们用自动驾驶或者 AI 去超过这个阈值,这是可接受的。在其它领域也是一样的,医生的诊断也不会达到100%,再有经验的医生一生中也会出现误判,所以说这就是一个阈值问题,我认为在不同领域如果能达到90%,甚至95%,都可以 先去使用,这是 OK 的。

一个很关键的要素,是大小模型技术。因为我们现在也用了很多大模型技术,但是客观讲,短期内无论是大规模强化学习也好,还是其它技术也好,很难让大模型做得那么准确,这是非常非常难的,所以我们在工业领域内积累的很多小模型,或者是细分领域的专有模型就非常重要。就像你让大模型去算数学题,虽然现在看分数很高,但实际上还是会有错误,你让计算器去算,它的准确率基本上就接近100%。

更核心的是,现在这些 AI 的技术的组合,大模型的AI技术、原来领域的AI模型的技术,以及原来很多没有AI的激励模型技术,把这些技术组合起来,才能真正提升它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它的泛化性,同时又提升它的准确率,这是当前工程上的一条比较合理的路径。

36氪:那么您这次来WAIC,发现这次大会向生态伙伴或者咱们自身传递了一个什么样的信息?

王辉:很大一个的变化,在于大模型不再比分数了,而是比商业价值。以前大模型特别喜欢比分数,霸榜的时间从原来的一个月变成一个星期,甚至一天,最后变成只能霸榜一个小时,现在大家已经不太比较这个事了。机器人也不再比表演魔术比表演武术,而是在比谁真正在工厂里打螺丝打的效果更好。

所以从这个现象上来讲,我觉得大家不太关心这些所谓的技术指标上的突破,而是转变成关心它的商业价值,比如 AI真正落地到每个行业里面,最终能够产生商业价值,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这两天我跟 AI圈子里很多知名专家,包括很多高校教授,也聊过这个事情,我们从纯技术视角来看,从强推理模型,包括 DeepSeek和OpenAI 出来之后这段时间,其实没有一个革命性的质变,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这个技术变量。以强推理模型为代表的大规模学习,应该还没有到达天花板,还差得很远。如果通过多个领域知识的加持,让一个大模型在一个领域内变得专精,是我们未来一段时间主要发力的方向。

36氪:如果您还来下一届大会的话,您对 WAIC有什么样的期待?希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新的一个现象或者趋势?

王辉:这次 WAIC已经一票难求了,很多人想进都进不来,说明了AI的火爆。WAIC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全球AI产业能够一次性接触、企业和客户能够集中交流,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面向未来,一个可见趋势就是AI和大模型会更深度的走进千行百业。明年看到的可能不仅是机器人能够在打螺丝了,它可能在工厂里面做一些端到端的工作。WAIC还可以更聚焦,为每个细分行业搭建一个相互交流、促进商业落地的一个平台。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人工智能 AI产业 华为 大模型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