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10小时前
除了IPO,AMC们也在“抛弃”中小银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回顾了中国资产管理公司(AMC)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承接四大行的不良贷款,到逐步发展为混业经营的金融巨头,再到如今剥离非主业,回归不良资产处置的本源。文章指出,AMC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尤其是在中央汇金的统一管理下,信达、长城、东方三家AMC需要聚焦核心主业,探索协同效应。同时,地方AMC和民营AMC也在不良资产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AMC的转型不仅是对自身业务模式的调整,也折射出中国经济金融改革的进程,并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继续承担化解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重任。

✨ AMC的起源与使命:四大AMC(信达、华融、长城、东方)于1999年成立,其核心使命是承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历史遗留不良贷款,帮助中国银行业剥离不良资产,从而提升整体竞争力。它们最初由财政部注资并获得中央财政担保,是国家层面的金融风险化解工具。

📈 AMC的发展与转型:从最初的政策性工具,AMC逐渐走向商业化探索,获得了证券、信托等多种金融牌照,业务范围不断拓展,成为混业经营的金融巨头。然而,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和监管要求提升,AMC开始剥离非主业,回归不良资产处置的核心业务,例如近期长城资产出让银行股权,华融资产出售多家金融机构股权,都体现了这一趋势。

🏦 中央汇金时代与协同发展:2020年银河资产成为第五家全国性AMC,2022年中国华融更名为中信金融资产,标志着AMC格局的重塑。近期,信达、长城、东方加入中央汇金管理,预示着AMC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未来将在统一管理下,更加聚焦不良资产处置主业,并有望探索彼此间的协同效应,提升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 AMC的挑战与未来展望:尽管AMC在回归主业方面取得进展,但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仍面临压力。在宏观经济承压和金融风险化解的背景下,AMC作为金融体系的“清道夫”和“外科医生”,其责任依然重大。未来,AMC需要进一步拓宽可收购的不良资产范围,并在政策支持下,为实体经济输送更多信贷资源,继续为中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和发展贡献力量。

近年来,中小银行们正面临生存困境:一方面是资产承压带来的经营压力,另一方面是 IPO的门槛对这些股权、资产、内控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的金融机构变高了,其资本补充的途径受到限制。

除此之外,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也在出清小银行等金融机构股权,耐人寻味。

比如,在《四川银行剑指6000亿》一文中,四川银行入股长城华西银行的9.43亿股股份,就是由四大AMC之一的中国长城资管出清的。

什么是AMC?

AMC,即英文Asset Management Company的缩写,意味资产管理公司。

20世纪末,随着我国入世不断推进,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有很多历史遗留呆账几乎无法解决,而入世后,这些银行背负大量负债或不良贷款,难以与国外银行进行竞争。于是我国政府在1999年10月中旬,成立信达、华融、长城和东方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

图:“四大AMC”

这四大AMC,同样与四大行、与中国的银行业改革密切相关。国家的思路非常明确,既然不良贷款回收无望,那就设立新的机构,直接从银行买走这些“不良资产”。

买家就是四大AMC。199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负责处理银行原有的不良信贷资产,对银行新增贷款质量实行严格的责任制”。

同年,四家AMC分别对应建行、工行、农行、中行,以原价承接3730亿元、4077亿元、3458亿元、2674亿元不良贷款。

这就是四大AMC的登台时刻,一次性剥离四大行近1.4万亿的不良贷款,不良率直线下降10%。财政部以唯一股东的身份,分别向四大AMC注资100亿元,这就是后续四大AMC均为财政部直接控股的源头。

这样四大AMC就成了新的信用主体,中央财政为四大AMC提供担保,从央行获得6041亿元贷款。同时,四大AMC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国开行发行债券,再融资8110亿元,“凑齐”购买四大行不良贷款的资金。

本质上,这是个万亿级的“国家杠杠”。杠杆发力,四大行不良资产悄然出表,成为四大AMC的债务。

2002年3月,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截至2001年末,中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降至25.37%。紧接着,便是前面所说的外汇资金注资四大行,以及随之而来的国有大行IPO潮。

当然,四大行轻装上阵,担子压在了四大AMC身上。

当时,大量的不良贷款来源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是带着浓厚的行政色彩发放出去的。很多债务主体,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和单位,到了21世纪初,早已风雨飘摇,甚至关门歇业。

图:四大AMC2024年业绩情况

以华融为例,从1999年成立至2005年9月,处置不良资产2238亿元,回收现金455.2亿元,回收率20.34%,这还未计算回收成本。而且四大AMC本身就是负债成立的,还需要偿还央行、四大行、国开行的贷款。

于是在2005年前后,财政部开始允许四大AMC进行自负盈亏的商业化探索。如信达证券牌照源于2004年托管的汉唐证券、辽宁证券,华融证券前身为处置“德隆系”时拿下的德恒证券、恒信证券。

AMC走入中央汇金时代

“四大AMC”时代,最终也走入了历史,走向落幕:2020年,中央汇金系的银河资产成为了第五家持有全国性AMC牌照的公司。2022年,中国华融划归中信集团管理,2024年正式更名为中信金融资产。江湖不再有华融。

图: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此次,随着信达、长城、东方加入中央汇金的大家庭,更是对原有“影子银行”业务模式的彻底告别。

这次划转不仅是股东变更,更是对AMC过去依赖“全牌照”开展影子银行业务模式的彻底告别。未来,信达、长城、东方三家AMC在中央汇金的统一管理下,需要更加聚焦不良资产处置这一核心主业,并有望探索彼此间的协同效应。

如今,中国的不良资产市场格局已经重塑,形成了“五家全国性AMC(银河资产加入)+ 60余家地方性AMC”的新体系。

从二十多年前承接经济转型阵痛产生的历史坏账,到发展壮大为混业经营的金融巨头,再到如今剥离非主业、回归不良资产处置本源,四大AMC走过的四分之一个世纪,深刻折射了中国经济金融改革跌宕起伏的历程。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效处置不良资产的任务依然艰巨。不良资产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清道夫”和“外科医生”,肩负的责任丝毫未减,依然任重而道远。

特别是在回归“AMC主业”的大方向下,原先各自为战、甚至曾彼此激烈竞争的这三家AMC,或许要更多去谈谈彼此的“协同”了。

除了央企amc以外,地方AMC的设立目的同样是化解金融风险。地方AMC是中国特殊资产收购方的又一重要群体。据统计,目前广泛意义上的地方AMC有63家。其中,既在工商部门完成登记设立又获得银保监部门许可的有56家;另有4家成立于2017年的地方AMC已在工商部门完成登记设立但未获得银保监许可,即冀资唐山资产管理公司、平安普惠立信资产管理公司、中原豫北资产管理公司和榆林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目前,民营AMC已成为我国不良资产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持牌AMC体系之外,为不良资产的真实处置提供了极其有力的补充。

出清小行,入股大行

长城资产出让长城华西银行股份给四川银行,这被认为是AMC回归主业的过程。之前,华融资产管理完成对华融湘江银行、华融证券、华融信托的股权出售;信达资产管理转让持有的天津农商银行、哈尔滨银行等金融企业股权。

图:央企AMC、地方AMC与银行AMC的区别

信达资产管理并不是第一家通过可转债入股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AMC。2023年3月,在光大银行可转债最后转股之际,华融资产管理将其持有的1.4亿余张光大转债转为光大银行A股普通股。由此,华融资产管理持有光大银行普通股41.85亿股,占该行普通股总数的7.08%,成为主要股东之一。

华融资产管理更名中信金融资产后,还多次增持中国银行、光大银行的股票。其中,在2024年11月,中信金融资产发布了“进一步推进投资配置的议案”的公告,其中300亿元将直接用于购买中国银行、光大银行等机构股份。

纵观发展历史,AMC入股商业银行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其一,在四大AMC谋求商业化业务时代,信达资产管理取得南洋商业银行的牌照,东方资产管理控股大连银行,长城资产管理入主长城华西银行,华融资产管理成立华融湘江银行。

其二,以股东身份救助高风险银行,例如锦州银行出险后,工商银行联合信达资产管理、长城资产管理,受让锦州银行股份事宜。

随着AMC回归主业,其财务数据虽然有所好转,但依然承压。信达资产管理以1.6万亿元资产规模领先,东方资产管理以1.3万亿元排名第二,长城资产管理则以5700亿元排在第四名,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却分别为30.36亿元、16亿元、15.56亿元。

不过中信金融资产是个例外。经过几年的亏损后,2024年该公司总资产规模大约1万亿元,各项收入1127.66亿元,较上年增长60%;归母净利润96.18亿元,是2023年的5.4倍,创六年来最好水平。

2025年以来,在宏观经济尚未企稳的环境下,商业银行继续吸引资金配置。截至6月30日,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41家上半年股价上涨,浦发银行等银行涨幅超过30%,十家银行涨幅在20%以上。

当下,AMC正朝双重目标转型。在政策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拓宽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收购的金融不良资产范围,允许其收购金融机构所持有的重组资产、其他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资产等,有利于金融机构盘活存量,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投入到国家政策方针重点支持领域。

结束语

四大AMC的26年,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微观投射:从政策性工具到商业化巨头,从野蛮生长到理性回归,它们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在中央汇金时代,AMC正以更专业的姿态,在化解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征程中续写新篇。

从承接经济转型的时代性坏账,到壮大为混业金融巨擘,再至剥离“全牌照”,收缩“战线”回归不良资产本源。四大AMC这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数次变身,实际上是经济转型期各类矛盾与机遇相互交织的缩影。

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深水区的当下,关乎金融市场稳定的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依旧关键,不良资产行业作为金融“外科医生”,依然任重道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楼卓昊Fintech”,作者:楼卓昊,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MC 不良资产处置 金融改革 中央汇金 资产管理公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