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定向可转债是特色制度,与沪深差异化设计精准匹配高成长性企业 2025年北交所上市公司优机股份、万通液压、威博液和盖世食品先后公告拟向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草案,其中优机股份申请已于7月19日获得中国证监会注册批复,标志着北交所定向可转债融资模式的正式落地。2023年《中国证监会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交所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出公开发行可转债”。北交所推出并持续完善可转债融资工具,是一项兼具战略眼光与现实意义的重要举措。从企业角度来看,北交所企业以专精特新为主导,具备轻资产、高研发投入、高盈利增速特征,可转债兼具债权融资的稳定性与股权融资的灵活性,能够有效匹配创新型中小企业轻资产、高成长、融资需求多元化的特点。对北交所而言,可转债体系的完善是其多元化融资工具矩阵建设的关键一步,可拓展投资渠道,激发市场活力。对投资者:兼具安全性(债性兜底)与收益性(股性弹性)的投资品种,分享中小企业成长红利;对比沪深市场可转债,北交所定向可转债存在多维度的特有差异:从发行性质看,北交所定向可转债以向特定对象发行为主,具有明确的针对性;而沪深市场则以公开发行为主流,仅在少数场景例如并购时候采用定向发行模式。就核心条款设计而言,北交所定向可转债的赎回、回售等触发条件可根据企业需求定制化设置,灵活性较高,例如120%高溢价率+定制化条款形成差异化期权结构;沪深公募可转债的相关条款则适用统一标准,规范性更为突出。 “债性保底+股性弹性”,北交所定向可转债成为重要的融资方式和投资工具北交所定向可转债凭借“债性保底+股性弹性”的双重属性,成为优质融资工具和投资选择。从债性要素来看,如果到期前未能转股,最后发行人还本付息,这是投资者面临的“最差情景”;从股性要素来看,投资者有转股权,股价上涨转债转换价值上升,转债价格也会跟随上涨。在融资场景,定向可转债具备其独特优势。第一,综合融资成本更低,上市公司在发行定向可转债时,票面利率普遍显著低于普通公司债;第二,有利于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第三,发行可转债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冲击相对温和。定向可转债更市场化的条款设置,可以满足企业和战略投资人之间的利益平衡要求。通过“债性保底+股性弹性”绑定交易双方长期利益,既满足融资需求,同时满足产业链相关企业利益捆绑,降低交易后整合风险,提高并购成功率,打开再融资空间。 北交所定向可转债连接投融资需求的“双向适配”桥梁,激活北交所生态 北交所定向可转债发行,既满足了企业高效、稳健融资的需求,又为投资者带来了兼具安全性与收益性的投资机会,未来有望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成为连接中小企业融资与投资者需求的优质桥梁。随着这一模式的逐步实践和完善,我们预计未来北交所在可转债或其他融资工具的创新、投资渠道拓展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激发市场的活力与潜力。 风险提示:宏观环境风险、数据统计误差风险、流动性不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