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医药(SH600276)$ $百济神州-U(SH688235)$ $药明康德(SH603259)$
大家好,今天这篇文章是“司马茶馆”出品的第123篇文章。最近司马在医药圈逛了一圈,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咱们中国创新药行业正在悄悄上演一场“价值重估”大戏,尤其是7家手握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明明干着“全球领跑”的事儿,却被市场当成“青铜”对待。今儿个就跟司马好友们唠唠这几位“被低估的王者”,看看他们到底藏着多少“宝藏”。
恒瑞医药:砸钱搞研发的“国际玩家”
要说创新药界的“老大哥”,恒瑞医药绝对当仁不让。每年砸60多亿搞研发,5000多人的团队盯着肿瘤、代谢病等10个硬骨头领域,光PD-1单抗在海外就卖了超40亿美元,ADC药物还被FDA“开小灶”放进快速通道。2025年一季度营收72亿(同比涨20%),净利润18.7亿(涨37%),研发投入占了四分之一,海外收入快占到两成了。但现在市场给的动态PE才45倍,比它过去的平均估值还低,人家国际化管线的潜力压根没被算进去,这不是“打折大甩卖”是啥?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的“全球收割”之路
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堪称“中国之光”,2024年全球销售额干到138亿元,在美国市场占比超20%,足迹遍布50多个国家。手里的CAR-T疗法和双抗技术都是“护城河”级别的硬货,PD-1还在欧盟“闯关”成功。一季度营收53.6亿(暴增74.8%),亏损直接砍了80%,双抗管线还盯上了鼻咽癌这种“差异化战场”。但跟海外同行比,市值直接打了七折,双抗的商业价值完全没被“看透”,这估值差简直是给咱送机会。
药明康德:CXO界的“隐形航空母舰”
药明康德有点不一样,作为CXO全产业链龙头,人家服务全球6000多个客户,多肽/寡核苷酸产能直接登顶全球第一,AI平台更是把研发周期缩短了30%。一季度营收96.6亿(涨21%),净利润36.9亿(涨89%),负债率才26%,海外收入占比83%,根本不慌国内集采那套。可现在PE才12倍,再看看海外龙头IQVIA的40倍PE,这中间的“估值洼地”至少能填60%,妥妥的“捡漏”机会。
信达生物:低成本出海的“破局者”
信达生物的PD-1信迪利单抗早就“杀”进FDA,覆盖35个国家,生产成本比欧美低40%,光海外授权就赚了超10亿美元。一季度营收24亿(涨41%),亏损缩窄75%,新加坡基地一投产,毛利率直接提到58%。但市值才966亿港元,对比百济神州直接腰斩,双抗管线明显被“看扁”了,这不是“金子埋在沙子里”是啥?
科伦药业:ADC赛道的“中国速度”代表
科伦药业的HER2ADC药物A166,临床数据直接叫板全球药王DS-8201,海外授权卖了5亿美元,2024年海外收入暴增200%。一季度营收43亿,ADC管线收入占比25%,抗Claudin18.2药物的胃癌数据马上要“交卷”了。可动态PE才26倍,低于全球ADC赛道35倍的平均水平,技术溢价完全没被“认可”,这妥妥的是“潜力股”苗子啊。
荣昌生物:ADC与双抗的“双料选手”
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在胃癌市场占了超40%的份额,还拿了FDA突破性疗法认证,ADC生产成本比同行低30%,海外收入去年翻倍再翻倍。一季度营收5.26亿(涨59%),亏损缩窄60%,双抗药物在美國III期数据“漂亮”得很。但市值比海外ADC企业便宜40%,双抗潜力还没“解锁”,这估值差一眼就能看明白有多“夸张”。
和黄医药:小分子靶向药的“出海先锋”
和黄医药的呋喹替尼成了首个杀进美国的国产小分子抗癌药,MET抑制剂还是“全球独一份”,研发投入占比40%却能靠海外授权“回血”。一季度营收9.8亿(涨15%),亏损缩窄70%,美国销售额破2亿美元。但市值才185.7亿港元,对比武田制药几千亿美元的市值,小分子管线完全被“低估”了,这不是“沧海里的明珠”是啥?
在司马看来:创新药的“逆袭窗口”
现在中国创新药正从“跟在后面跑”变成“领着大家跑”,医保谈判变温和了,集采规则更合理了,ADC、双抗这些赛道咱们技术领先全球3-5年,2025年一季度海外授权交易额占了全球30%,这就是实力的“硬通货”。这7家龙头,要么手里有“全球爆款”,要么握着“技术王牌”,要么成本优势“碾压全场”,但估值却趴在地板上。在司马看来,这不是风险,而是下一轮医药牛市的“起跳踏板”。至于怎么选?司马建议多盯着管线进展、商业化能力和估值修复空间,毕竟真正的“金子”,早晚会被市场的“火眼金睛”发现。
#雪球星计划# #股民日常# #盘逻辑:深度解析,理清投资思路#
本话题在雪球有14条讨论,点击查看。
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