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财经头条 前天 11:12
广东全民总动员开启大灭蚊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广东省伊蚊传播的基孔肯雅热病例显著增加,为应对疫情,全省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集中灭蚊行动。各地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社区居民晚间统一点蚊香、排查清理积水点,以及利用无人机技术协助发现积水。同时,科技创新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研发了“电子哨兵”实时监测伊蚊密度并预警。更具颠覆性的生物防治手段也在探索中,例如引入华丽巨蚊捕食伊蚊幼虫,以及释放经过特殊处理的绝育雄蚊以降低伊蚊种群密度。此外,还尝试投放本地“灭蚊鱼”作为补充。专家提醒,虽然生物防治效果长远,但见效较慢,且需注意生态平衡。面对高温多雨天气,灭蚊工作仍需长期坚持。

🦟 **社区联动与环境清理是基础:** 广东多地开展集中灭蚊行动,例如中山市黄圃镇居民每晚统一点蚊香,以伊蚊活跃高峰期驱赶蚊虫。同时,强调清理家中及室外易积水的容器,如马桶、花盆、饮水机托盘等,彻底清除伊蚊的滋生环境,遵循“翻盆倒罐”的原则。伊蚊具有“跳跃式产卵”的特点,会将卵分散产在不同地点,因此全面排查尤为重要。

🚁 **科技助力提升灭蚊效率:** 为解决传统灭蚊方式中人力不足和效率问题,无人机被用于高处积水点的排查,能够更快速、精准地定位并通知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同时,广东省卫健委、省疾控局联合南方医科大学研发的“电子哨兵”通过模拟人体气味吸引并扑杀伊蚊,并能实时监测伊蚊密度,一旦升高即发出预警,为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持。

🔬 **生物防治探索多种创新手段:** 文章介绍了两种主要的生物防治方法。一是引入伊蚊的天敌——华丽巨蚊,其幼虫能大量捕食伊蚊幼虫,且成虫不吸血、不传播疾病。二是利用中山大学“蚊子工厂”培育的绝育雄蚊,通过与野生雌蚊交配,使其后代无法发育,从而降低蚊子种群数量。这些方法旨在从源头上控制伊蚊数量。

🐟 **“灭蚊鱼”的尝试与讨论:** 在佛山部分水体中,城管部门投放了本地鱼种作为“灭蚊鱼”,旨在通过捕食蚊子幼虫来达到灭蚊效果。然而,此举引发了关于外来物种入侵及破坏生态平衡的担忧。城管部门澄清所用为本地鱼种,但专家指出,由于伊蚊多滋生于小型积水,投放鱼类灭蚊的效果可能有限,且需谨慎选择适宜的投放水体。

🎶 **科普宣传与持续坚持:** 广东部分地区将防蚊灭蚊知识编成歌曲,如“清源断水第一条”等,歌词朗朗上口,易于传播。专家提醒,近期广东地区高温伴随降雨,有利于伊蚊繁殖,因此无论是传统的消杀手段还是生物防治,都需长期坚持,才能有效控制基孔肯雅热的传播。


“基孔肯雅”,一个源于非洲坦桑尼亚南部的词汇。用来描述人们感染该病毒后,关节痛、弯腰驼背的样子。而长着花斑的伊蚊,就是传播该病毒的头号杀手。根据广东省疾控局的消息,从7月20日零时至26日24时,一周时间,全省新增本地病例2940例。为尽快阻断疾病传播,本周,广东全省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集中灭蚊行动。

位于中山市的黄圃镇,每晚6时,各家各户相约一起点燃蚊香。

志愿者介绍,这个时间是伊蚊活跃的高峰期,大家一起点蚊香,可以把蚊子从家里赶出去,再配合外围的集中消杀,就能最大限度杀死蚊子。

为杜绝后患,伊蚊的卵和幼虫也要一并消灭。家里的马桶、花盆、饮水机托盘、室外的洼地,但凡容易积水的,都要“翻盆倒罐”排查清理。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热带医学研究所所长 陈晓光:伊蚊产卵还有一个特点叫跳跃式产卵。它不把一次怀胎所生的卵都放到一个滋生地里面,它往往一个滋生地里面产三十只,换个地方再产三五只,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里面”。没有积水就没有它的生长环境。

对于屋上的积水,也有无人机“助阵”。一旦发现积水点,就有工作人员上去排查,既节约人力,又提升效率。

而这个黑盒子,则是广东省卫健委、省疾控局等多部门,联合南方医科大学研发的“电子哨兵”。科研人员在里面放置了模拟人体气味的诱蚊剂,吸引伊蚊“上钩”、将其扑杀的同时,还能实时监测该位置的伊蚊密度。一旦升高就立即发出预警。此外,科研人员还找到了更有颠覆性的手段:“放蚊子吃蚊子”。

这个明显比伊蚊幼虫体型大出数倍的,是华丽巨蚊。它是伊蚊的天敌,据统计,一只华丽巨蚊在幼虫时期,至少可以吃掉它身边的伊蚊幼虫80到100条。

而且华丽巨蚊长大后,无论雌雄都令人安心:它们以植物汁液和花蜜为食,既不吸血,也不传播疾病。此外,科研人员还在试点另外一种“以蚊治蚊”的手段:在中山大学的“蚊子工厂”,每周能“孵化”出400万至500万只经过特殊处理的“绝育”雄蚊。它们放到野外,与野生雌蚊交配后,会令其产下的卵无法发育。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生物安全学系副教授 张东京:一次有效的交配可以降低雌蚊一生产下的200至300个后代,释放区内蚊子的种群密度确实发生了下降。

不过专家也坦言,生物防治的见效速度较慢,它相当于一个提前介入的预防手段。为求立竿见影,在佛山的部分水体中,城管部门还投放了5000多条据说能吃蚊子的“灭蚊鱼”。

但是,这件新鲜事也引发了热议:有的人觉得好,奉劝“钓鱼佬”收手,不要去抓它们;而有的人则担心它们是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生态平衡。城管部门则紧急回应:不用担心,此“灭蚊鱼”,不是大家议论的北美洲凶狠的“食蚊鱼”,而是本地鱼种。看到报道,有居民直接网购了几条,养在自家鱼缸里。不过专家却提示,这种做法对于灭伊蚊效果有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首席专家 刘起勇:白纹伊蚊的生态习性非常独特,喜欢滋生在小型水体,也就是盆盆罐罐、降雨形成的小的积水、我们养的水培植物的水,像鸡蛋壳接的雨水它就可以滋生伊蚊。显然很多的小型积水是不适合释放鱼类的。

在中山市坦洲镇,人们还把“防蚊灭蚊”知识唱成一首歌。“清源断水第一条,发现积水全清掉,花坛绿化积水器,杜绝蚊虫产毒苗”歌词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根据气象信息,近期广东地区还会持续高温并伴随降雨,这为伊蚊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无论消杀还是生物防治,对抗伊蚊的战斗,还需要继续坚持。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基孔肯雅热 伊蚊 灭蚊行动 生物防治 广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