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讲述了一位22岁的年轻人备考家乡选调生考试期间,面临来自父母的巨大压力和期望。在一次家庭聚餐中,年轻人表达了如果考试不理想,打算先就业再做打算的职业规划,却遭到了父母的数落和否定,被指责没有恒心,并且父母将考公视为唯一出路。这种“唯结果论”的态度让年轻人感到绝望、无力,并对其独立人格和职业规划造成了伤害。年轻人渴望得到理解和支持,但父母的期望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时,就遭遇了否定和批评,这使得他感到委屈和痛苦,只想尽快考完试,找回属于自己的时间。
🎯 **备考压力与职业规划冲突:** 文章主人公正全力备考家乡选调生考试,并为此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包括报班学习。然而,当他表达了如果考试不理想,考虑先就业再规划的想法时,却与父母期望的“必须考上”的单一职业道路产生了冲突,这让他在备考过程中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 **家庭期望与否定性沟通:** 父母对主人公的职业选择表现出极大的期望,但当主人公的意愿与父母不一致时,便采取了数落、批评甚至发泄情绪的方式。例如,指责他“没有恒心”、“天天在玩”,并将未考上公职工作视为“毁掉一辈子”,这种沟通方式让主人公感到被否定和不被尊重,造成了情感上的伤害。
😔 **“唯结果论”下的委屈与无力:** 主人公的父母似乎采取了“唯结果论”的态度,只关注是否能考上公职,而忽略了他在备考过程中的努力以及他个人职业规划的思考。当主人公的职业想法与父母不一致时,他所做的一切努力似乎都被否定,这种不被理解的处境让他感到极度的委屈和无力。
⏳ **渴望独立与自我实现:** 尽管面临着家庭的巨大压力,主人公内心深处仍然渴望得到理解和支持,并希望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希望能早日结束备考的煎熬,找回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和选择权,实现自我价值。
🗣️ **沟通方式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文章也反映了不恰当的沟通方式对亲子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父母期望孩子成功,但表达方式上的生硬和不理解,反而疏远了与孩子的距离,加剧了孩子的负面情绪,并可能阻碍了孩子健康成长和自主发展。
我不知道该怎么描述我现在的心情,一种被负能量填充的绝望感、一种独立人格得不到尊重的无力感、一种被“上岸”桎梏住的快入魔父母带给我的委屈感。从二月份开始我一直在备考家乡选调生考试,自认为上学期自学的还是不错也是花了真心思投入的,暑假还报了机构的课。今天本来是一次难得的全家共聚的晚餐,桌上又聊到了开学不久的选调考试,家人当然又对我投来了期望,我自然也说出了我的想法:如果很不幸选调与国省考都没能夺魁,还是准备先就业再做打算,不打算脱产学习。此话一出,我便开始被父母数落,讲出的不过是“你怎么这么没有恒心呢?”“你就想去个企业上班?”诸如种种。我听着心里极度难受,但我也装着没有发作,时隔一会,便被叫到他们卧室开始对我发泄他们的压力“一定要考上”“这个就是唯结果论”“你看你有好好学吗,天天都在玩”母亲对我这样说,父亲就在旁边动不动大叹一声,像是在发泄他的不满,我的眼泪一下就控制不住了,我感觉我所做的等来的不是鼓励反而是对我的否定与压力,在他们眼里我如果没有考上而是选择非公职工作以外的工作这辈子就毁掉了。我的职业规划想法是被全盘否定的,在他们眼里只有这一条路,我当然渴望也考上,但我的父母不知道为什么只有我的想法和他们一致时会鼓励我,一旦我像今天所说的忤逆了他们意愿就会被冠以“做事情没有一点恒心”的帽子。
我22了,以为以后都不会怎么掉眼泪了,没想到也会因为几句话落泪。现在只想早点考完试,用更多时间做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