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表示,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在运动性和灵活性方面已达到全球第一方阵的水平。过去十年,机器人大会极大地推动了机器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应用场景拓展及国际合作。核心技术如机器人大模型、智能协同控制、人机交互和多模态感知等不断取得进展,AI控制算法优化使得国产机器人动作响应达到毫秒级,稳定性和灵活性显著增强。在产业层面,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持续增长,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市场,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国,产量大幅提升,展现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 中国人形机器人整体技术水平已进入全球第一方阵,在运动性、灵巧性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标志着中国在机器人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 过去十年,机器人大会在推动机器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应用场景拓展和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见证了机器人技术赋能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
💡 核心技术如机器人大模型、智能协同控制、人机交互和多模态感知等不断实现突破,通过AI控制算法优化,国产机器人的动作响应能力达到毫秒级,稳定性和灵活性得到持续提升。
📈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销量和产量均实现大幅增长,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地位,显示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强大制造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中国电子学会:中国人形机器人整体水平处全球第一方阵】财联社8月2日电,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2日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性、灵巧性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整体水平处于全球第一方阵。徐晓兰表示,十年来,大会推动机器人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应用场景、国际合作四个方面实现了新突破,成为机器人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景的推动者、参与者和见证者。科技创新方面,机器人大模型、智能协同控制、人机交互、多模态感知等核心技术不断突破,运动能力显著增强,通过AI控制算法的优化,国产机器人可实现毫秒级动作响应,稳定性、灵活性、连贯性持续提升。产业发展方面,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由2015年的7.0万套增长至2024年的30.2万套,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由2015年的3.3万套增长至2024年的55.6万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