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前天 18:50
宗馥莉去哪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后,其女宗馥莉接任掌门人,推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高管调整、合同转签、经销商整合以及销售队伍的降薪调岗等。然而,这些变革引发了公司内外诸多不满,部分员工、离职员工以及经销商因利益受损而产生质疑和抗议,甚至采取法律行动。与此同时,宗馥莉本人也深陷家族遗产纠纷的舆论漩涡。尽管外部风波不断,娃哈哈内部生产运营仍在正常进行。宗馥莉的管理风格与父亲截然不同,更加注重制度和数据,这与娃哈哈传统的“人治”和家文化形成鲜明对比,加剧了内部的动荡。面对挑战,宗馥莉似乎坚持其改革方向,但娃哈哈的未来航向仍充满未知。

👑 宗馥莉接班娃哈哈后推行激进改革:自父亲宗庆后去世以来,宗馥莉主导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更换核心高管、要求员工合同转签至旗下公司、整合并淘汰部分经销商、外包后勤安保部门,以及调整销售队伍薪酬福利等。这些举措旨在将娃哈哈打造成一家现代化管理体系的公司,更注重制度、规则、数据和结果。

💔 改革引发员工与经销商不满:宗馥莉的“铁腕”改革触及了许多人的利益,导致大量在职及离职员工、以及经销商表达不满。部分员工因降薪调岗而离职并提起诉讼,经销商则抱怨任务不切实际、价格混乱、费用克扣,并面临经营亏损。这些群体普遍认为宗馥莉的管理方式过于强硬,忽视了他们的实际困难。

⚖️ 家族遗产纠纷与舆论压力:在进行公司改革的同时,宗馥莉还面临着家族遗产纠纷的挑战。自称宗庆后子女的三人起诉宗馥莉,将她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尽管身处舆论漩涡,宗馥莉被指通过远程遥控方式管理公司,以尽量减少对品牌和销量的负面影响。

💼 管理风格差异导致内部动荡:宗馥莉的管理风格与父亲宗庆后截然不同。宗庆后注重“人治”和家文化,给予下属具体指导;而宗馥莉则强调制度流程,要求下属独立提出方案并反复调整。这种管理理念的转变,使得娃哈哈内部的组织氛围发生了显著变化,加剧了员工的不适应和抵触情绪。

📈 渠道变革与终端建设面临阻力:宗馥莉借鉴农夫山泉的模式,着力于加强娃哈哈的终端建设和渠道精细化管理,例如通过系统下单要求经销商投入费用。然而,这些措施增加了终端业务员的工作量,且对经销商而言并未带来实际好处,反而可能威胁其既有利益。同时,部分区域业绩出现负增长,公司也停止公布销售数据,显示出变革落地过程中遇到的不小阻力。

很多人都在寻找宗馥莉。

8月1日,宗庆后百亿遗产纠纷案在香港有了新进展,再次引发舆论热议。但宗馥莉及其同父异母弟妹,均未现身法庭。

在杭州,多位接近娃哈哈人士向《中国企业家》证实,宗馥莉已至少一个多月未出现在公司了。有人说她在美国,有人说她最近可能在中国香港。总之,她已很长时间未在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宏盛路9号的宏胜饮料集团露面了。

摄影:胡楠楠

宗馥莉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自去年2月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后,她便成为了这家年营收超700亿元饮料公司的“新掌门”。

7月底,《中国企业家》记者前往杭州娃哈哈采访,发现对近期的娃哈哈,在一些维权员工和部分经销商看来,“颇有不满”。

“宗馥莉对娃哈哈的管理,现在不论在职员工或离职员工,都颇有不满。”今年3月初离职的娃哈哈销售人员刘冰对《中国企业家》表示。

抛开家族财产纷争不谈,记者调查中发现,造成现在这种“不满”的原因:部分是宗馥莉接手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减员,还有部分是她与父亲宗庆后截然不同的管理风格。

矛盾早已公开化。去年8月底开始,千余位娃哈哈员工围绕2018年职工股权回购不合理一事,对宗馥莉和娃哈哈提起诉讼。

到了今年,情况愈演愈烈。今年6月底,曾有600多名娃哈哈销售人员一起去宏胜公司门口,他们想找到宗馥莉。此前,也有不少各地工厂员工因降薪调岗等问题,去宏胜总部找过宗馥莉。

如今,甚至部分娃哈哈经销商也开始质疑宗馥莉。

“她上台这一年,我们这些经销商过得特别累。她只顾任务,不管我们经销商死活,价格、价差都乱了。而且定的任务不切实际,制度也与实际脱节,费用各种克扣,这两个月扣了我五六万元的费用。”一位年销过千万元、做了10多年娃哈哈经销商的李志杰说,“每天睁眼闭眼都是任务。”他无奈表示。

一位经销商从去年11月开始代理娃哈哈,但做娃哈哈这半年,他已亏了二三十万元。此前,他已做了多年饮料经销商,并非行业新手。今年3月开始,娃哈哈不给他报销费用。他称,由于经销商的费用报销需要娃哈哈业务员走系统核销,但与他对接的业务员不懂系统操作,且费用核销设置了各种规则,他觉得做得没劲,干不下去了。

但娃哈哈方面至今没人能给他解决这些问题,包括负责当地市场的娃哈哈业务员。

这些对宗馥莉不满的人——工厂从事生产的员工、销售人员,还有经销商——他们大多是宗馥莉上任后“铁腕”改革中,利益受损的人。

这些人里,很多人都在找宗馥莉,想找她讨一个说法。但她现在在哪,没人知道。在娃哈哈及宗氏家族内外部都爆发巨大冲突之时,宗馥莉“隐身”了。

“风平浪静”

自7月11日,彭博新闻报道,自称宗庆后子女的三人,在中国香港起诉“长公主”宗馥莉后,这场旷日持久的遗产争夺战,便将宗馥莉拖入了舆论旋涡。

舆论热度最高时,一位知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宗馥莉当时最担心的,便是娃哈哈品牌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销量。

而宗馥莉隐身的这一个多月里,上述人士透露,宗馥莉一直通过远程遥控的方式管理公司。

因此,虽然娃哈哈从外部看来,已身陷舆论旋涡,但在内部看来,至少公司仍在正常经营,生产线也正常运转。

7月底,《中国企业家》前往杭州宏胜饮料集团。这里风平浪静,员工们仍在按部就班地工作。门口保安甚至问记者:“你是来投标的吗?”

公司里的超链智造基地,产线轰鸣,《中国企业家》看到,橙黄色盖子的营养快线在生产线上自动罐装、贴标、装箱……这是娃哈哈在全国范围内最先进的生产线之一。该基地共有两条生产线:一条生产营养快线,一条生产冰红茶。其中,冰红茶产线当天处于未开工状态。一位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产线是根据订单排的,一切都在正常生产。

自接班之后,宗馥莉动作频频。

她换掉了娃哈哈核心高管团队;要求娃哈哈集团员工将劳动合同转签至宏胜或旗下公司;整合娃哈哈区域经销商,将部分规模较小的经销商关户;关停了有外部股东合资的18家分布多地的工厂;将公司后勤、安保等部门外包……

而今年开始,她将矛头对准了娃哈哈的销售队伍——在刘冰看来,销售是娃哈哈的先锋部队,“是跟别人拼市场的一批人”。

“从今年1月开始,销售人员每月3000元左右的销售津贴取消了,1000元左右的车补、房补取消了,这相当于你干着和去年一样的活,但固定薪资部分就少了4000多元。很多员工都吃不消。”刘冰表示。

离职前,刘冰是娃哈哈销售公司的区块经理,他已在娃哈哈工作了18年。今年初,刘冰连续两个月被降薪,从月薪2万元左右降至1000元、200元,这迫使他最终离职,并开始和娃哈哈打官司。

在他看来,宗馥莉目的是收缩岗位,将人数占比较多的区块经理全部外包给第三方,或通过调岗降薪的方式降为更低一级的铺货员。据他透露,娃哈哈销售公司最多时有6000多员工,近两年大概也有4000多员工。但从去年底,宗馥莉通过调岗降薪等方式,“逼”走了大概1000名销售人员。

据了解,很多娃哈哈销售人员工资被降至0元、1元,甚至有些还要倒贴公司钱——因为每月发的工资,不够扣社保、公积金。波及的销售人员约有上千人。

似乎没人能阻挡宗馥莉改革的步伐。

多位接近娃哈哈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宗馥莉非常执着。这一点,宗庆后、宗馥莉父女二人非常相似。而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即便是如今宗馥莉的核心高管团队,也没人能劝得住宗馥莉。

新掌门与老伙计

宗馥莉一直想把娃哈哈打造成一家现代化管理体系的公司,在公司管理上,她更注重制度、规则,重视数据、结果,而过去的娃哈哈并非如此。

宗庆后治下的娃哈哈靠“人治”,重人情,强调家文化。

上述知情人士形容宗庆后、宗馥莉父女在工作方式上的异同:宗庆后安排下属做一件事,会告诉你一、二、三具体怎么做,非常具体,“他说什么你就做什么”。而宗馥莉安排下属做一件事,不会给你任何指导,但你交上去一个方案,肯定会被打回来,再重新调整,“你要让她做选择题”。

两任掌门人,不同的管理风格,加剧了娃哈哈如今的动荡——“一个由制度和流程塑造起来的公司,和一个靠感情、人情牵绊塑造起来的公司,氛围肯定不一样。”上述知情人士如此形容。

刘冰坦言,“以前老宗在时,我们从来就没想过会离职,知道吗?我们好多同事都干到退休,退休时大家还会办庆功宴欢送一下。”

在他眼中,宗庆后“没太大架子”,而且“至少不会让员工没饭吃”。即便前段时间宗庆后私生子女等私人问题公之于众,被公众审视,但在娃哈哈老员工看来,宗庆后作为一名老板、一位企业家,极少人会觉得他做得不好。

宗馥莉则不然。“她从来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就是我行我素。”刘冰说,即便还有一个月就退休的员工,宗馥莉也会对其降薪,甚至发0元工资。

如不是在娃哈哈工作多年的老员工,没有经历过父女二人不同的管理风格,对于人情和制度区别,也很难有这么强烈的实感。而常和宗馥莉打交道的娃哈哈员工,也会用“冰冷”形容她。“她的管理方式,跟之前时期对比,太强烈了。”

宗馥莉不在乎外界的看法。她对娃哈哈有更大的野心,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她一直想把这个品牌再上一步。这些年,在外界看来,娃哈哈品牌确实有些老化,也没什么能称得上爆品的新品。

相比继承者,上述知情人士称,宗馥莉更喜欢用“叛逆者”称呼自己。掌舵娃哈哈后,她在试图推翻并重构娃哈哈的一切。

接班以来,在推新品上,宗馥莉按下了暂停键。去年至今,娃哈哈并没有推出新品。今年年初,娃哈哈冰红茶推出了升级版本,在配方、口味、包装等方面作了升级,并推出“一元乐享”促销活动提升销量。而更大的调整动作,则在销售体系。

未知的航向

宗馥莉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比较喜欢农夫山泉。上述知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宗馥莉真的很欣赏农夫山泉。

在娃哈哈的销售渠道变革上,宗馥莉也正沿着农夫山泉的脚步往前走。

过往,娃哈哈凭借宗庆后创立的联销体模式,渠道网络可遍及中国大大小小的乡镇。这套经销体系,也成为娃哈哈强大的竞争力。娃哈哈集团官网显示,娃哈哈有180多家分公司、10多万家批发商、7000多家经销商、300多万销售终端。

但联销体模式下,娃哈哈并不直接掌控终端门店,而整个快消行业都在往精细化管理的方向发展。去年之前,多位终端门店的老板向《中国企业家》表示,从未见过娃哈哈公司的业务员。

去年3月以来,宗馥莉开始加强终端建设,包括在终端投娃哈哈冰柜、招聘业务员等。去年底,娃哈哈整合了部分区域经销商,将公司所有产品合并给一个大的经销商,并取消了小经销商的资格。记者获悉,今年6月,娃哈哈再出台了一项《销售人员终端等基础工作管理考核制度》,细化了各层级销售人员的工作内容,以及奖惩制度。

变革大方向没错,但具体落地过程中,却面临着不小阻力。

李志杰告诉《中国企业家》,娃哈哈为了掌控终端数据,即便是经销商投给终端门店的费用,也要通过终端的业务员系统下单。比如以前经销商给门店投两箱水,作为给门店的陈列费,然后经销商再回过头找公司报销这两箱水的费用。现在娃哈哈公司要求,作为费用的两箱水,业务员要先在系统上下单,证明这家终端门店进货了。“如果你不做这个数据,你拿不到费用。”李志杰说。

这件事在李志杰看来,徒增了终端业务员的工作量,也不能增加销量,“如果不造这些假,拿不到费用。”

一位终端门店老板也向《中国企业家》表示,一位娃哈哈业务员曾来她店里,但她没从该业务员处进货。但那名业务员在门店现场,自己操作下单、签收,做了一个假的门店下单数据。

一直以来,经销商和品牌厂家都是博弈关系。帮助娃哈哈掌控终端,对经销商而言,并没有什么实在好处,甚至会威胁到自己的利益。

自去年娃哈哈将区域经销商整合后,李志杰的任务压力也更大了。他所在地区另外两家小经销商被取消经销资格,该地区多出的几百万元销售任务都加到了他身上。但在李志杰看来,去年娃哈哈业绩大涨,是因为宗庆后去世后那波舆情带来的流量,并非宗馥莉的功劳。

“去年都是主动来要货的,今年就正常了。所以怎么可能去年我卖1200万元,今年再让我卖1200万元?”上述知情人士也表示,今年销量肯定不如去年。

与此同时,据悉,今年以来娃哈哈部分区域业绩连续几月负增长。据知情人士提供的一份《关于销售人员6月业绩考核通报》的文件显示,对6月及累计负增长的218人降级为铺货员;对当月业绩负增长的723人予以警告……这意味着,这些业务负增长销售人员所负责的区域市场是同比负增长的。

刘冰表示,娃哈哈今年已经不对内公布销售数据了,而此前每天都会发布销售数据,每天都有销售报表。“她可能怕影响大家信心吧。”

7月23日,《中国企业家》联系娃哈哈方面,想就公司管理、销售渠道等相关问题采访宗馥莉,但对方表示近段时间,不方便接受采访。

变革必有阵痛。宗馥莉能带领娃哈哈这艘大船行至何处,仍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宗馥莉 娃哈哈 企业改革 管理风格 经销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