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本期简介
本期简介
随着医疗边界逐渐模糊,医疗服务正从传统的医院诊疗向更广泛的个人健康管理、日常生活干预与公共卫生精准决策拓展,形成了清晰的“泛健康”产业趋势。在这个趋势中,医疗临床服务、健康管理、可穿戴设备与商业保险等生态环节相互融合,构成了个体健康行为与群体健康预测相连接的复杂系统。与此同时,AI作为明确的技术引擎,通过多尺度数据分析、复杂系统建模与实时健康预测,为健康管理提供了明确、高效、个性化的产业路径。本期将探讨:
- 可穿戴数字健康技术,如何在医疗场景中闭环进而延展到日常生活;
- 医疗大数据在AI加持下,如何连通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多尺度系统;
- 在泛健康生态下,长周期健康管理的实现路径,与生命建模的想象空间。
分享内容
分享内容
报告一:可穿戴数字健康技术:由生理参数监测到临床应用价值转化(张政波)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正成为推动精准医疗的重要引擎。本报告聚焦智能穿戴设备在临床中的创新实践,系统梳理其在患者实时监测、疾病预测预警、病情动态评估以及康复支持等方面的关键突破。报告通过引入“SIR健康医学模式”(即感知-Sensing、辨识-Identification、调节-Regulation),并结合人体复杂系统、生命自组织理论及稳态调节机制,构建以“数据采集-状态辨识-动态调控”的闭环体系,基于在医院开展的系列临床研究与实践案例,报告展示了可穿戴数字健康技术在具体医疗场景的落地应用。本报告为可穿戴数字健康技术的临床价值转化提供了方法论和可行的实践路径。
报告二:AI驱动的医疗大数据:从个体行为到群体预测(张清鹏)
健康管理与公共卫生问题不是单纯的医学现象,背后是人类行为、社会因素、信息传播、病原传播的复杂系统。从个体的疾病机制预测,到群体尺度的公共卫生决策,跨尺度的生命医学预测与干预亟需AI和数据科学提供新的范式。在传统诊疗之外,个人的健康相关行为——尤其是“非传统”用药与就医路径之外的决策——正日益成为影响公共卫生态势的关键变量。本报告将结合团队近年来一系列工作,从社会-信息-人-病毒耦合的复杂系统视角,探讨个体行为如何影响群体公共卫生,并进一步探讨AI技术从微观到宏观如何推动精准医疗。
嘉宾信息
嘉宾信息
报告嘉宾

张政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麻省理工学院计算生理学实验室和哈佛医学院BID医学中心Rey研究所访问学者,临床信息处理与数据挖掘-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负责人。在医疗大数据分析、医疗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可穿戴数字健康技术与个体化健康状态辨识、急危重症预测预警模型与算法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性研究工作。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北京市科委医工联合类项目、医疗大数据项目等课题10余项,经费3000多万,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EI/Medline论文60多篇(含Lancet Digital Health、eClinicalMedicine以及计算机科学领域TOP期刊),申请专利近50项。主译麻省理工学院教材《电子病历二次分析利用-医疗大数据分析方法导论》、《A1大模型创新案例开发实践》。

张清鹏,香港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和药理及药剂学系副教授,香港城市大学计算学院数据科学系客座教授,深圳大学医学中心计算医学协同创新中心(CMC)客座研究员。他2009 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自动化系,2012 年获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系统与工业工程博士学位,随后在伦斯勒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他长期从事医学信息学、复杂网络与数据科学交叉研究,围绕传染病防控、精准医学和健康行为数据挖掘等课题方向。相关工作发表于 Nature Human Behaviour、Nature Communications、MIS Quarterly 等期刊;相关成果被《纽约时报》、BBC、《泰晤士报》等多家国际媒体报道,并曾获 IEEE Andrew P. Sage 最佳汇刊论文奖、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嘉许奖和杰出研究奖等奖项。
圆桌嘉宾

王小川,博士,百川智能创始人兼CEO。高中时期用吴文俊消元法,首次在微型机下完成初等几何命题的全部证明。1996年获得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担任搜狗CEO期间,主持开发了搜狗输入法、浏览器、搜索等国民级产品。曾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荣誉。2023年创立百川智能,认为医疗是通用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以“为生命建模型,为人类造医生”为使命,以“造医生、改路径、促医学”为理念助力生命科学和大众健康事业发展。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专注医疗领域的大模型创业企业,百川智能在AI医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进展:2024年10月,百川医疗增强大模型在中国执业医师考试和美国执业医师考试中的准确率超越Open AI ;2025年2月,基于Baichuan-M1打造的全球首个 AI儿科医生正式在北京儿童医院的多学科专家会诊中心“上岗”,获13位专家一致认可。

郑杰,树兰医疗集团总裁,研究领域包括数字医疗、医疗信息标准化、计算医学、卫生经济学、下一代HMO医疗组织,拥有多年TMT、数字医疗、社会资本办医等创业及投资经验。曾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数字化医疗卫生区域示范》、《医疗信息化体系与信息标准研究》。研究的重点方向为:1、数字医疗与医疗信息标准化,计算医学(CM);2、卫生经济学与下一代HMO医疗组织;3、复杂性科学与生命系统建模。
报名参与
报名参与
直播信息
2025年8月3日(周日) 10:00-12:00
报名加入社群

扫码报名
填写信息后,添加运营负责人微信,备注“报名计算医学研讨会”。通过审核后,后续将邀请加入对应主题的社区(微信群)。
我们采取开放交流研讨的方式,如果你在相关议题方向上有研究成果和行业案例,意愿以结构化形式分享交流,请在报名后联系运营负责人。
研讨会简介
研讨会简介
为了更好地促进生命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交叉融合,推动前沿研究与医疗实践的快速落地,DAMO开发者矩阵与集智俱乐部联合发起了“AI驱动的计算医学前沿:从科学发现到数字孪生”研讨会,旨在构建跨学科交流平台,推动知识共享与技术创新。
本系列活动将通过结构化的深度主题对话,邀请国内外生命科学与AI交叉领域的前沿研究者和产业实践者,共同探讨如何用AI赋能生命科学与精准医疗,推动研究范式与医疗模式的革新。
核心问题
AI驱动的多智能体生物医学与医疗智能体究竟是什么?它们如何从实验室走向真实世界?
多组学融合的核心技术障碍有哪些?AI如何跨越这些障碍助力精准医学落地?
医学影像如何从AI辅助诊断走向智能体自动化闭环?落地过程中的关键挑战是什么?
AI技术如何有效地融入严肃医疗体系?政策、监管与产业协同路径如何优化?
泛健康领域中,AI如何重塑健康管理、保险定价与用户参与模式,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医疗生态?
你将收获
系统了解AI+生命科学交叉领域的前沿趋势与最新方法论;
掌握AI技术如何实现从数据整合到精准医学决策的闭环路径;
了解真实世界中AI医疗智能体的落地案例与实施方法;
深入洞察多组学数据融合的关键难题与解决方案;
获取从AI驱动的实验设计到医疗产业化落地的全流程经验与最佳实践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