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源社区 40分钟前
这个5亿播放的AI视频,邪乎得平平无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日,一段“10只兔子在蹦蹦床”的TikTok视频以超过5亿的播放量引发广泛关注,许多观众难以分辨其真实性。该视频因其逼真的画面和流畅的动作,一度让人误以为是真实的监控录像。然而,细心的观察者发现视频中存在兔子“融合成一只”的明显bug,从而确认其为AI生成。这类AI动物视频的出现,揭示了当前AI视频生成技术的飞速发展,从早期略显僵硬的画面到如今几乎能以假乱真的效果,仅用了短短两年时间。AI视频的逼真度不断提升,给内容创作者和观众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辨别真伪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 AI生成视频以假乱真,欺骗性极强:一段关于兔子在蹦蹦床跳跃的8秒短视频,在TikTok上获得了超过5亿的播放量,许多用户难以分辨其是真实监控还是AI生成。视频中出现的兔子数量异常变化(如融合成一只)是判断其为AI生成的重要线索,但其逼真度仍让不少人感到震惊。

💡 AI视频模仿真实监控画质,降低辨别难度:AI视频通过模仿夜间红外监控的低清晰度、灰度影像、模糊细节和明显噪点等特点,能够有效地掩盖AI生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物理逻辑不通、动作失真或边缘异常等破绽,使得普通观众更难察觉其非真实性。

🎯 巧妙的题材选择增加传播吸引力:选择“深夜”“监控”“后院”等贴近生活的场景,结合“动物蹦床”的猎奇元素,能够有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加视频的观看时长和传播范围。这种题材的设置使得AI生成的虚构内容更具迷惑性。

🚀 AI视频技术飞速发展,效果日新月异:对比2023年AI生成的“威尔史密斯吃面”视频的僵硬动作和诡异现象,如今的AI视频生成技术在两年内取得了巨大进步,不仅能生成更流畅自然的动作,还能制作更长时长的视频,效果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 辨别AI视频的实用小技巧:识别AI视频不必过分依赖寻找Logo或分析物理逻辑。更有效的方法是查看视频博主是否添加了AI相关标签,以及留意视频的时长。目前顶尖的AI视频工具(如Veo3、Kling)单条视频最长通常不超过10秒,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判断依据。

夜晚,后院监控视角下,10只小兔子在蹦蹦床。

就这么一条时长8s、平平无奇的视频,在TikTok上单条播放量超过5亿。

大家皱着眉头反复观看:这到底是真实监控视频画面,还是AI生成的啊???

起初,量子位编辑部在工位上的朋友们,都被拉过来看了至少一遍。

直到有人发现了华点——

有两只兔子,蹦着蹦着融合成一只兔子了

别眨眼,看,就是这里:

我们才确认这个没有任何logo水印的视频,的确由AI生成。

这条欺骗性极强的视频在TikTok上获得了5亿播放量;随便搜出一条打假它的视频,也有700多万播放量。

绝对是AI视频里当之无愧的出圈爆款。

“这个从我后院拍的视频跟AI有什么关系?”

兔子的蹦床视频爆火之后,网上还发散出了很多红外监控视角下的的其它动物的版本。

比如会莫名原地虚空繁殖的干脆面们:

比如棕熊……蹦床都被蹦破了啊喂!

你说熊熊这么重,跳破蹦床情有可原,但蹦床的碎片怎么飞到一半就消失了?

虽然但是,这些AI动物视频骗过了很多网友。

甚至有人觉得,这一定是真实监控画面,因为现在AI对物理的理解还没这么好!

有网友看还有很多人不信这是AI出品,干脆“训练”出了一只卡皮巴拉,直接叼着牌牌在镜头前友情提示:

这是AI生成的。

其实只要认真盯着看,所有的这些视频多少都存在些bug。

即使有的视频里,并没有出现动物数量莫名变多或减少,乍一看没啥毛病。

仔细寻思画面里展示出的物理规律和生物特征,就能慢慢咂摸出不对劲了。

目前暂时不清楚背后制作的AI用的是哪一款。

根据视频里显示出的现实世界的物理理解和展示,大多网友猜测,这些AI视频大概率是使用Veo3生成的

我们自己也试着用Veo3生成了一个“兔子蹦床”的视频。

Maybe因为没有原版提示词,最终效果没有网上那些视频那么逼真,但也足以混淆视听——

有些围观网友坐不住了,连夜想要学习:“如果有人能教一下怎么让视频更逼真就好了”。

更多的人心怀担忧:

如果AI视频真的开始以假乱真了,我们怎么分辨李逵和李鬼、孙悟空和六耳猕猴呢?

短短一年半,AI视频从“笑死我”到“诈骗我”

就目前的AI视频生成效果而言,大多数时候,咱碳基生物还是能很快发现它不是真实拍摄而成的。

但,这次的蹦床视频为什么就蒙蔽了那么多人的眼睛?

首先,模仿夜间红外监控画质,AI占了大便宜

红外监控视频本身的低清晰度其实是一种天然遮羞布。

它所拍摄的视频多为灰度影像,细节粗糙、画质模糊、噪点明显——这就天然降低了观众对真实与否的怀疑。

AI生成视频在高分辨率环境下容易暴露破绽,很容易被看出物理逻辑不通、动作失真、边缘异常等等。

但如果你只需要模仿一个本来就只有480p的监控摄像头画面,甚至画面里还有抖动、拖影、压缩马赛克,这些瑕疵反而掩盖了AI效果的缺陷。

其次,题材选得也非常好。

如果是真人蹦床,可能刷到的朋友们很快就划过去了……

但如果是各式各样的小动物在夜间偷偷潜入你的后院,在蹦床上嗨,更有可能引得大家停下来多看两眼。

“深夜”“监控”“后院”贴近生活,“动物蹦床”又有点猎奇。

最重要的是,现在第一梯队AI视频工具的生成效果,有时候真的可以以假乱真了

遥想2023年3月,AI生成的“威尔史密斯吃面”突然在Reddit上爆火。

画面中,AI生成的威尔·史密斯正吃着意大利面,但动作非常僵硬,咀嚼过程不自然,甚至还有面条穿过嘴巴的诡异现象,总之非常诡异又让人上头。

这其实是外国网友用阿里当时出的modelscope-text-to-video-synthesis视频合成大模型所做。

想不到哇想不到,AI视频生成从诡异画风到以假乱真,从3s一闪而过到10s也手拿把掐,也就才过了2年时间——

说实在话,2年时间并没有很久,只是光阴似箭,AI进展如梭。

One More Thing

最后贴心为大家送上2个识别是否是AI视频的小tips~

不用找画面里有没有AI工具的logo,也不用仔细盯着视频看有没有违背物理原理的画面出现。

只用两招邪修大法:

一看视频博主带没带AI相关的tag。

二嘛,现在顶尖水平的AI,国外Veo3、国内Kling等,单条视频最长时长不超过10s。

你学废了嘛?(手动狗头)

参考链接:
[1]https://www.reddit.com/r/ChatGPT/comments/1me4qgv/bunnies_on_a_trampoline_half_a_billion_views/
[2]https://www.tiktok.com/@polluxtea/video/7532505883838778680
[3]https://www.tiktok.com/search?q=bunnies%20on%20trampoline&t=1754004663912
[4]https://x.com/GZhan57/status/1950969713984676329
[5]https://x.com/kimmonismus/status/1951002671374278983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  —

🎉 希望了解AI产品最新趋势?
量子位智库「AI 100」2025上半年
「旗舰产品榜」和「创新产品榜」
给出最新参考👇

🌟 点亮星标 🌟

科技前沿进展每日见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视频生成 TikTok 内容辨别 人工智能 Veo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