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19小时前
靠“法律漏洞”年入35亿美元?百年航运家族的财富密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聚焦克劳利海事公司董事长小托马斯·克劳利,探讨其在《琼斯法案》的特殊环境下,如何巧妙利用法规漏洞,翻新旧船“美国活力号”以运输液化天然气至波多黎各,并以此巩固其在航运市场的领先地位。文章回顾了克劳利家族三代人的奋斗史,以及《琼斯法案》对美国航运业,特别是对国内航运成本和造船业的影响。尽管《琼斯法案》面临争议,但它在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持美国商船队方面仍扮演重要角色。克劳利凭借其对行业规则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成功避开了大型航运巨头的竞争,并在特定细分市场中取得了成功。

🚢 **《琼斯法案》的“漏洞”与“美国活力号”的重生**:克劳利海事公司巧妙利用了1996年一项允许1996年之前在国外建造的船只从事美国国内航运贸易的法律规定,成功使法国制造的旧油轮“美国活力号”获得了《琼斯法案》的合规资格。这艘原本接近报废的油轮,经过约2500万美元的收购和改造,被用于向波多黎各运送液化天然气,为8万户家庭提供一年的电力,体现了克劳利在复杂监管环境下的创新能力。

👨‍👩‍👧‍👦 **克劳利家族三代人的航运帝国**:文章追溯了克劳利海事公司从创始人汤姆·克劳利17岁时购买一艘划艇开始,到其子托马斯·班农·克劳利拓展业务至阿拉斯加和加勒比地区,再到现任掌门人小托马斯·克劳利打破“富不过三代”魔咒的历程。小托马斯·克劳利通过果断决策,包括应对工会、剥离非核心业务以及利用《琼斯法案》赢得政府合同,成功将公司打造成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并为家族第四代传承奠定了基础。

⚖️ **《琼斯法案》的争议与国家安全考量**:尽管《琼斯法案》被批评者认为增加了航运成本(约20%),并可能阻碍国内航运船队的现代化,但支持者如约翰·麦科恩认为,该法案对于维持一支随时可调遣的商船队至关重要,具有国家安全价值。该法案的存在确保了美国本土与波多黎各、夏威夷等地的航线能够由美国船只运营,否则将可能被成本更低的外国航运巨头所占据。

🚢 **美国造船业的现状与挑战**:文章指出,美国曾是造船强国,但在当前全球航运市场中,其造船能力已大幅萎缩,年造船量不到10艘,占全球份额不足1%。中国、韩国和日本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造船国。尽管克劳利也曾在美国建造船只(如“树蛙号”和“泰诺号”),并为其部分船队进行了现代化改造,但高昂的成本(如美森轮船改造一艘旧船花费7200万美元)使得在美国建造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或进行大规模改造的吸引力相对较低,尤其是在需要快速响应的情况下,克劳利不得不依赖外国供应商。

💡 **适应性与创新:克劳利成功的关键**:面对全球航运业的激烈竞争和美国国内航运法规的特殊性,克劳利海事公司能够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其强大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小托马斯·克劳利不仅深谙《琼斯法案》的运作规则,善于抓住其中的机会,还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法规变化,灵活调整船队策略,例如在需求紧急时采购外国船只,或投资于更环保的电动拖船(尽管成本高昂)。这种在规则内外的游刃有余,以及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是其能够避开巨头竞争并稳健发展的核心要素。

“美国活力油轮长900英尺,船体为黑色,驾驶台十层楼那么高。顶层甲板上凸出来的是巨大的液化天然气储罐,边角方正,罐身涂青绿色,与波多黎各南部海岸佩纽埃拉斯港的海水相映成趣

这艘归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的克劳利海事公司所有,今年6月首次向波多黎各运送了3500万加仑超低温冷冻液化天然气——这些天然气来自美国页岩气开采商,被冷却零下260华氏度。克劳利海事58岁的董事长兼主要所有人小托马斯·克劳利说,单这一批货物产生的电力,就足够8万户家庭用一年。 

美国活力号对克劳利来说是艘新船,但别看它外观光鲜,其实早就是艘旧船了。它造于1994年,本已要送去拆船厂,但去年被克劳利以约2500万美元买下。为什么他要投资这样一艘船?要知道,每天都有十几艘更大、更新、更高效的油轮,将美国液化天然气运往全球。或者换一个角度,在路易斯安那州或得克萨斯州数百艘现代化巨型油轮,满载着液化天然气,它们就不能顺路去一趟佩纽埃拉斯港  

答案藏在《琼斯法案》里。这部法案又称1920年《商船法》,规定凡在美属港口间航行的船只,必须由美国制造、配备美国船员并悬挂美国国旗——除非获得豁免。  

美国活力号确实需要豁免——因为它是在法国造的。

克劳利能让这艘船获得《琼斯法案》合规资格,全因发现了一个漏洞1996的一项法律规定,那一年之前在国外建造的船只,可从事《琼斯法案》管辖国内航运贸易。我们当时担心一艘都找不到。他说。  

这听着就很荒谬。美国的产品销往欧洲和亚洲已这么多年,如今要把同样的产品运往美属领地,得钻一个技术漏洞,一艘差点要送到废品厂的旧船才行?

但这恰恰体现了克劳利的过人之处在这个全球最不容懈怠的重资产行业里,他早已练就在监管的浅滩暗礁间穿行的本领克劳利海事旗下125艘船中,有112艘符合《琼斯法案》要求,公司也凭借35亿美元的营收成这个细分领域的龙头。

正是靠着在这个受保护的航道稳健行驶,克劳利得以避开航运巨头的锋芒,比如丹麦的马士基和中国的中远海运《琼斯法案》不是驱动公司的核心动力,但我们的运营确实离不开它。克劳利说 

1892年,克劳利的祖父汤姆·克劳利不过17岁,便用所有积蓄买了一艘18英尺长的Whitehall划艇。每当有大船在旧金山湾抛锚,他就划着船去送补给品。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后,克劳利帮银行家A.P.吉安尼尼的意大利银行保护现金和证券——他把这些东西装进牛奶罐,放在自己停泊在港内的船上。  

这位创始人的儿子托马斯·班农·克劳利在20世纪40年代接手公司,带领公司挺过二战,并在战后拓展到阿拉斯加和加勒比地区。他们的船运送物资,助力普拉德霍湾和阿拉斯加输油管道的建设。1989年3月“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漏油事故后,克劳利投资15亿美元改造旗下小型油轮船队,给它们加装了双层船壳。  

1994年父亲去世时,小托马斯·B.克劳利27岁,刚从华盛顿大学毕业,对计算机满怀热情。在此后的三十年里,他通过一连串雷厉风行的决策打破了所谓“富不过三代”的家族企业魔咒:“硬刚”码头工人工会;1997年砍掉旧金山湾的渡轮业务;国际贸易谈判遇挫后,迅速卖掉公司的南美航运线。他还凭借船队受《琼斯法案》保护的资格赢得了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合同,负责管理紧急救灾物资的运输,比如给利比里亚运送埃博拉药物,给古巴送冷冻鸡肉。

当然,运气也发挥了作用:克劳利的上一份USAID大合同去年到期,因此特朗普政府裁撤该机构及其大部分项目时,他没受到波及。  

即便是《琼斯法案》的支持者,比如曾经营集装箱航运、如今任职于海事战略中心的约翰·麦科恩,也承认该法案让航运成本增加了20%,但“从国家安全角度看,能有一支随时可调遣的商船队,这笔钱还是花得很值”。

他认为,若法案被废除,成本更低的全球航运巨头会很快抢占波多黎各、夏威夷、关岛、阿拉斯加与美国本土之间的所有航线。“核心问题是,美国得有能力运营船队。”克劳利说。2017年,他拿下了最大的一笔合同——与美国国防部合作,负责每年30万件装备的物流管理工作。  

2017年飓风“玛利亚”重创波多黎各及其电网后,克劳利向该岛运送了4万根电线杆、7000台变压器和1000万英里电缆。即便在平时,波多黎各的电网也不稳定,当地制药厂和食品分销商想自行投资燃气微型电网,确保电力供应能有冗余。他们异口同声地对他说:“你得想办法把美国的液化天然气运到波多黎各来。” 对此,克劳利的反应是:“为什么不呢?反正美国有着源源不断的天然气供应。”  

十年前,美国天然气出口还是一片空白,如今每日出口量就达120亿立方英尺,占国内产量的9%。但那时这些天然气没有一丝一毫流向波多黎各,因为当时在全球范围内,花多少钱都找不到一艘符合《琼斯法案》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一开始,克劳利用保温集装箱运输少量液化天然气,卸船后再装上卡车运走,但这种方式效率极低。公司随后委托威斯康星州的Fincantieri Bay造船厂建造了一艘400英尺长的液化天然气运输驳船,如今在佐治亚州萨凡纳港充当移动加注站,为船只加气。但它吨位不够,到不了圣胡安,而且美国的造船厂上次建造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已经是50年前的事了。  

美国曾是造船强国。

1776年时,美国东部森林的木材为英国皇家海军三分之一的船提供了建材。二战期间,美国造了5000多艘船。如今,美国年造船量不到10艘,占全球远洋船舶吨位的比例不足1%。如今,全球最大造船国是中国,占全球份额的50%,紧随其后的是韩国和日本。  

只要划算,克劳利也想在美国造船。他旗下的“树蛙号”和“泰诺号”便是在密西西比州帕斯卡古拉建造的。这两艘船服役6年,是混合动力船,装载集装箱和车辆往返于杰克逊维尔和圣胡安之间。El Coquí号船长尼克·圣让说,液化天然气动力系统可靠性很高,比老式柴油蒸汽机更容易维护,碳排放还低40%。  

克劳利的竞争对手美森轮船和帕夏集团最近各自把一艘符合《琼斯法案》的美国造旧船送到亚洲,换用高效的新型液化天然气发动机。美森称,这次改造花了7200万美元,比买一艘中国造的新船还贵。目前,“美国活力号”仍使用蒸汽轮机驱动。  

克劳利的船只并非全都符合《琼斯法案》的要求。他最新添置的四艘集装箱船是从韩国现代尾浦造船厂租赁而来,用于佛罗里达到中美洲的航线。为满足国防部合同的要求,公司还不得不购置一些非美国制造的滚装船。“我们需要得急,所以就买了外国造的。”克劳利说。  

加图研究所的科林·格雷博等《琼斯法案》的批评者认为,若该法案的目的是保护和激励国内航运船队,使之日益强大,那它显然失败了,理应废除。他说,克劳利翻新法国造旧油轮,并将之命名为“美国活力号”的做法“恰恰说明,只要让《琼斯法案》对美国人的束缚稍稍放松一点,就能看到成效”。

克劳利最近确实给船队添了一艘美国造的船:全电动拖船“电子狼号”,由阿拉巴马州科登的Master Boat Builders建造,目前在圣迭戈港作业。这艘82英尺长的拖船拖力达70吨,造价约3500万美元,是传统拖船的两倍。零排放固然好,但它续航有限。即便获得了圣迭戈空气污染控制区和美国环境保护局的1300万美元补贴,但克劳利还是说,再买一艘并不划算。  

未来,决策权将落到克劳利家族的第四代手上,包括在伦敦从事保险行业的女儿,以及27岁、在西雅图负责港口拖船业务的儿子班农·克劳利。“我一直是这个公司的守护者。”现任掌门人说,“现在我想把这种守护的责任教给他们。”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琼斯法案 克劳利海事 液化天然气 美国航运 家族企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