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科技频道 前天 08:18
茂名首富的欣旺达,到底缺不缺钱?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手机电池之王”欣旺达在巨额理财的同时启动H股融资,引发市场对其资金状况的关注。文章深入剖析了欣旺达的财务隐忧,包括庞大的应收账款和较长的回款周期,以及动力电池业务持续亏损对公司整体业绩的拖累。尽管消费电池业务表现稳健,但动力电池领域的激进扩张和巨额亏损,使得公司面临“冰火交织”的局面。此次H股上市旨在拓展融资渠道,但其价值创造能力和海外经营效率仍面临挑战,能否借港股热潮成功转型,尚待观察。

💰 **财务结构复杂,资金面承压**:欣旺达一方面豪掷40亿元进行理财和证券投资,显示出资金充裕的表象,另一方面却启动H股融资,其动力电池板块自成立以来已累计融资超120亿,且短期借款高企,表明公司整体资金面并不宽裕,债务腾挪空间有限。

📈 **动力电池业务巨亏,拖累整体业绩**:欣旺达动力电池业务在过去四年累计亏损高达65.8亿元,2024年仍亏损15.87亿元,成为上市公司市值和业绩的巨大拖累。尽管动力电池出货量快速增长,但激进的产能扩张和市场竞争导致盈利能力不足。

🔄 **应收账款高企,回款周期长**:公司2024年末应收账款高达160.79亿元,是净利润的11倍,回款周期长达111.15天,远超同行,这削弱了利润含金量,增加了坏账风险,反映出其在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较弱。

💡 **消费电池业务稳健,是业绩支撑**:欣旺达在消费电池领域表现强劲,稳居全球第一,市场份额高达34.3%,该业务的稳定盈利能力是支撑公司整体业绩增长的中流砥柱,并带动整体毛利率提升至新高。

🌐 **海外经营效率存疑,H股上市挑战重重**:尽管欣旺达海外营收占比达42%,但海外业务毛利率仅为10%,低于国内,引发对其海外经营能力的担忧。单纯依靠H股上市的热潮,而未能显著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其融资目标恐难如愿。

一边豪掷40亿元理财,一边又启动H股融资,“茂名首富”王明旺家族旗下的欣旺达,到底缺不缺钱?

随着港股招股书披露,全球“手机电池之王”欣旺达的真实经营状况,即将受到全球顶级投资者的审视。

01 财务隐忧

7月30日,欣旺达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高盛、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人。距离此前筹划H股上市公告仅过去一个月的时间,不可谓不快。

公司指出,为深入推进全球化战略,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国际品牌及综合竞争力,启动H股上市申请。

而在今年2月份,公司公告称,计划拿出不超过40亿元进行投资理财,不超过3亿元的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两个月后,欣旺达参与了科创板新股宏工科技的配售,以近1800万元买下后者0.85%的股份,目前这笔投资已经浮盈280%。

▲来源:欣旺达公告

宏工科技是锂电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及设备供应商,欣旺达是其重要客户之一。资本联姻上下游,有助于强化产业链合作协同,同时还获得了不菲的收益,是一笔成功的投资。

不过,不到2000万的初始资本相比40亿仅是冰山一角,能拿出3倍于年度净利润的资金,出手如此阔绰,侧面说明欣旺达资金面十分宽裕。

然而,实际的情况更加复杂。

过去30年,锂电池经历多轮周期洗礼,拉长来看,靠着消费电池业务的稳定输出,28岁的欣旺达绝对够稳,持续能力够强。

欣旺达在过去17年间(2008年-2025年一季度)从未亏损,营收规模只出现两次小幅下降,且近12年以来盈利水平(归母净利润)持续正增长。2024年,公司营收突破560亿元关口,归母净利润增长36.43%至14.68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但自从转型动力电池以来,公司财务状况隐忧凸显。

比如,2024年末,其应收账款高达160.79亿元,同比增长34.6%,远超同期营业收入17.05%的增幅,应收账款更是净利润的11倍之巨,今年一季度应收账款也有142.74亿元,周转天数高达111.15天,为12年来最高。而同期,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的周转天数仅为66.05天和91.1天。

▲来源:欣旺达财报,同花顺

庞大的应收账款规模,过长的回款周期,都让公司利润含金量大打折扣,说明其回款面临不小压力,产业链议价能力较弱,远远不及宁德时代,大量资金被客户占用,增加了坏账风险。

今年一季度末,欣旺达在手现金107.52亿元,然而同期短期借款就有102.97亿元,环比增加了16.25亿元,可见公司现金状况并不算充足。

尤其是欣旺达动力自成立以来频繁融资,此前,已获得IDG资本、源码资本、深创投等风投机构,以及上汽、蔚来、小鹏、理想等汽车厂商,累计超120亿的资金弹药的支持。

可见无论是母公司层面,还是动力电池板块,欣旺达资金面并不阔绰,其债务腾挪的空间已经不大。

02 冰火交织

“国内前三、全球前五”,这是欣旺达动力的愿景。

这一理念指导下,欣旺达动力板块陷入一边失血,一边激进扩张的负向循环。

乘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东风,欣旺达动力持续狂飙,到2024年,其动力电池出货25.29GWh,同比激增116.90%,装机量位居世界第十(SNE数据)。

▲单位:GWh,数据来源:SNE Research

今年一季度,公司动力业务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20%,共计出货6.8GWh,其中动力电池4GWh,储能电池2.8GWh。上半年装车量9.07GWh,位居国内第六,属于二线厂商的代表。

规模提升催肥收入体量,2021年,欣旺达电动汽车类电池营收29.33亿元,占比不到8%;2024年营收上升到151.39亿元,占比提升到27.02%。

锂电爆火的2022年,欣旺达野心勃勃地启动了多个项目,3月拟在珠海市投建30GWh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同月,拟在四川什邡砸下80亿元,建设20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工厂;9月,联手东风集团,计划投资120亿元,规划产能30GWh;同月,在义乌市计划总投入约213亿元,形成50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总产能。

粗略统计,仅2022年一年,欣旺达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投资规划金额就超过500亿元,规划产能130GWh。

在竞争惨烈的锂电赛道,宁德时代以技术和规模制胜,比亚迪靠垂直产业链睥睨车圈,“卷王”中创新航靠价格战杀出一条血路,国轩高科则抱紧大众的大腿。

欣旺达则凭借差异化立足。正如公司董事长王威所说,“虽然我们在规模上尚有差距,但专注于快充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使得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独特竞争力。”

欣旺达聚焦方形铝壳的同时布局大圆柱电池,覆盖BEV、PHEV(插电式)/EREV(增程)动力市场,针对BEV推出“闪充”电池;面向EREV和PHEV市场,布局插混电池。

如今,公司HEV电池装机量已经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市场冠军、全球前三,是国内最大的混动汽车电池供应商。

不过,光环之下,欣旺达动力电池业务近四年累计亏损65.8亿元,2024年,欣旺达动力仍旧亏损15.87亿元,成为上市公司市值和业绩的巨大拖累,在为公司获取巨大关注度和业绩体量的同时,也让其处境更为尴尬。公司股价自历史最高点已经腰斩。

▲来源:欣旺达2024年年报

▲来源:锂电投研公众号

2023年7月,欣旺达决定分拆欣旺达动力上市,进一步降低持股比例,逐渐稀释其对母公司的拖累;

同年3月,公司宣布拟进行48亿元定增,但时至今日,分拆仍无下文,再融资计划搁浅。今年4月,总投资140亿元的两大项目(智能硬件宁乡综合生产基地项目和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被按下终止键,2024年,还停止了位于成都和珠海的两个投资项目。

如今,锂电池全产业链面临产能过剩困境,内卷竞争加剧,欣旺达动力2024年产品单价降至0.6元/Wh,毛利率下滑2.42个百分点。

祭出H股再融资,单凭宏大的商业计划书,增加曝光度的同时无法掩盖其价值创造能力孱弱的现实。

03

再战港股

经历两年的资本寒冬,如今港股IPO火爆异常。

仅半年时间,港股就有40多只新股上市,新股募资超千亿港元,一举坐上全球IPO募资头把交椅,远超大洋彼岸的纳斯达克。

有人戏称,“港交所的金锣都不够用了”。

动力赛道有宁德时代珠玉在前,目前港股总市值已超1.8万亿港元,尤其是港股估值定价重塑,H股估值折价不仅被抹平,甚至超出A股。宁德时代上市以来,较发行价(263港元)涨超53%,还带动了A股股价回升。

宁德时代、恒瑞医药、蜜雪集团等巨头资本效应的示范下,二线锂电企业纷纷南下闯关港股,欣旺达就是其中之一。

1997年,改革浪潮席卷全国,王明旺拉着堂弟王威成立了深圳欣旺达电子有限公司。兄弟两人紧握时代脉搏,先是切入消费电池领域,并凭借与ATL的合作,成功跻身苹果产业链,有了苹果的背书,欣旺达声名鹊起。同年4月,公司成功在创业板上市。

产业实力和金融资本双向支持下,欣旺达驶入快车道,随即登上“全球手机电池之王”的宝座。

2014年,公司收购东莞锂威,借此迈入电芯领域,实现从PACK组装到电芯制造的全产业链布局。两年后,又正式进军储能电池赛道。目前,欣旺达位居(出货量)全球交流侧储能系统供应商前五名。

根据《胡润百富榜》,2024年,王明旺家族以105亿元财富值位列494名,成为名副其实的“茂名首富”。

▲来源:胡润百富榜

不过,仔细拆分来看,公司盈利仍然倚重消费类电池业务,且毛利率已从2022年的13.79%一路上升到2024年的17.65%,是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中流砥柱,并带动整体毛利率提升到2024年的15.18%,今年一季度达到16.88%,为2012年三季度以来新高。

▲来源:欣旺达财报

时至今日,欣旺达稳居全球消费电池第一名,根据灼识咨询数据,按2024年出货量计,公司在全球手机电池市场市占率高达34.3%。

倘若此次港股上市成功后,公司将形成A+H双资本平台,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拓展,也有利于其全球化运作,提升全球影响力。

但光环之下,过度依赖3C电池的“供养”,动力电池持续巨亏,转型带来的甜蜜和负担同时存在,未来仍面临不小的挑战。

国内卷出天际的情况下,锂电企业纷纷祭出出海战略,欣旺达海外营收占比达到42%,然而,奇怪的是,被看做高价值市场的海外部分毛利率竟然只有10%,比国内还低8个百分点。这在同赛道中十分罕见,欣旺达的海外经营能力令人担忧。

如果不提升自身价值创造能力,单纯想跟风港股热潮,仅靠一句“提升国际化运营能力和品牌形象”,就试图通过二次港股募资来毕其功于一役,欣旺达的如意算盘可能很难打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市值观察”(ID:shizhiguancha),作者:市值观察,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欣旺达 动力电池 H股上市 财务分析 锂电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