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小时前
从Figma到中国垂类应用全球崛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AI应用发展的关键节点,特别是多模态大型语言模型(MLLM)的兴起及其在商业化变现上的优势。以Figma为例,展示了AI如何赋能设计生产力,并指出全球AI应用正从实验室走向现金流,多模态应用如图像和视频生成已成为变现的关键。中国厂商在视频生成领域表现突出,如美图和快手,通过AI技术实现了可观的全球化收入。文章还分析了中美AI市场共振下的投资逻辑,强调技术出海和垂直场景壁垒的重要性,预示着AI应用将重塑产业格局。

💡 Figma引领设计生产力革命:Figma凭借轻量化、社区繁殖和协同办公三大优势,在前端设计软件市场占据一席,并借助AI编程能力切入代码开发场景,有望向“无人开发”迈进,展现了AI在工具化生产力革新中的巨大潜力。

🚀 多模态AI驱动商业化变现:与纯文本AI相比,多模态AI应用在商业化变现上更具优势。以Midjourney的图像生成和Runway的视频编辑为例,它们的用户付费转化率显著高于纯文本Chatbot,证明了“能看、能听、能生成”的多模态能力是打开用户付费意愿的关键。

🇨🇳 中国视频生成技术全球化突围:在国内Chatbot尚未找到稳定变现模式的情况下,美图、快手等国内厂商在视频生成领域实现了成熟的全球化突破,其多模态AI产品在海外市场获得了可观的年化收入,显示了中国AI技术在垂直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 中美AI市场共振与价值重构:海外用户对AI付费意愿更高,国内公司若能将成熟AI技术与海外流量结合,有望实现超预期的商业化增长。同时,在垂直场景构建“AI+行业know-how”的双重壁垒,如美图在电商设计场景的AI应用,是构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 AI应用范式迁移与产业重构:Figma的崛起和多模态大模型的爆发,标志着生产力工具的范式迁移。未来,既需要底层架构创新,也需要对垂直场景的深度解构,中美AI商业化的共振将催生新的商业传奇,值得关注那些能在全球市场中转化技术优势的公司。

全球AI应用发展的奇点将至


一、美股科技股年内最大IPO之一Figma


在旧金山湾区的科技战场上Figma正演绎着一场关于设计生产力的革命。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公司,以22亿美元的前端设计软件市场为起点,如今已将目标锚定在330亿美元的全流程产品开发生态。其核心产品Figma平台,凭借轻量化、社区繁殖和协同办公三大杀器,在全球设计工具市场中杀出血路。

资料来源:华西证券

同时,在AI浪潮下,Figma借助AI编程能力,无缝切入程序员协同平台办公中的代码开发场景,并且未来公司有望向真正的“无人开发”进一步延拓。


二、全球AI应用发展的奇点将至


Figma在设计领域借助AI掀起革命时,全球其他垂类AI应用也正在迎来他们的爆发点主要判断依据

1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绕不开的进化节点

当大语言模型(LLM)凭借Scaling Law和强化学习在文本领域屡屡突破人类智能边界时,其“单模态枷锁”已成为场景扩张的最大瓶颈。LLM能写代码、作报告,却读不懂一张设计图、辨不出一段视频的情绪——这种局限,倒逼出多模态大型语言模型(MLLM)的诞生。

2从实验室到现金流:多模态才是变现密码

全球AI商业化的进程,正在无情验证一个规律:多模态应用的变现能力,已甩开纯文本产品一个身位。

海外市场的分化尤为明显。OpenAIAnthropic靠着通用大模型的“智能溢价”,分别创下100亿、40亿美元的ARR(年度经常性收入),但这只是凤毛麟角;更多实现规模化收入的AI公司,几乎都押注了多模态——Midjourney靠图像生成年入5亿美元,Runway的视频编辑工具付费用户超百万,这些产品的付费转化率比纯文本Chatbot2-3倍。


三、中国视频生成:全球化商业化的突围样本


在多模态应用的三大赛道(图像生成、视频生成、多模态交互)中,国内厂商在视频生成领域实现了最成熟的全球化突破:

截至20255月,国内Chatbot聊天机器人产品仍未找到稳定的变现模式,而能实现年化收入超1亿美元的3家公司——美图、快手、睿琪软件(非上市),清一色是多模态玩家。

美图的AI设计工具靠“图像+文字”交互拿下东南亚电商25%的渗透率,快手的可灵(Kling)视频生成工具上线10个月ARR即破1亿美元,这种差距背后,是用户真实需求的投票:在短视频、电商、内容创作等高频场景里,“能看、能听、能生成”的多模态能力,才是打开付费意愿的钥匙。


四、投资逻辑:中美共振下的价值重构


1.技术出海的溢价机会

海外用户的AI付费意愿显著高于国内。以可灵为例,其海外订阅转化率达8.7%,是国内的3倍;美图的AI设计工具在东南亚电商渗透率超25%,海外ARPU较国内高40%。这种差异意味着,国内公司若能将成熟的AI技术与海外流量结合,商业化起量速度将远超预期。例如,可灵在东南亚市场的MAU占比超60%,成为其增长新引擎。

2.垂直场景的壁垒构建

AI领域,“广度”与“深度”的博弈从未停止。Figma通过覆盖“构思设计开发发布”全流程,构建了难以替代的生态优势;国内企业则需在垂直领域建立“AI+行业know-how”的双重壁垒。例如,美图在电商设计场景的“AI服装换色”“AI试鞋”功能,将商拍成本降低60%,这种场景化能力正是其护城河。政策层面,中国政府发布《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支持AI应用发展,同时开展“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结语:从工具革命到产业重构


Figma的崛起与多模态大模型的爆发,本质上是生产力工具的范式迁移。在这场变革中,既需要Figma式的底层架构创新,也需要AI创业者对垂直场景的深度解构。随着中美AI商业化的共振,那些能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全球市场份额的公司,终将在这场变革中书写新的商业传奇。正如格隆汇一贯强调的:“全球视野,下注中国”下半年,让我们聚焦那些在AI应用深海中潜泳的中国公司,见证下一个商业奇迹的诞生。

如果,你对国内AI应用崛起这样的机会也感到兴奋

想知道海外AI应用巨头公司,哪些能映射到国内市场?

想知道AI在不同垂直领域发展的进度如何,该怎么提前布局?

那么,请扫码加入我们,获取更详细的产业链分析和投资策略,跟随格隆汇研究院一起,在AI的浪潮中把握确定性机会,分享产业革命的红利吧!

注:文中所提到个股和题材板块不构成任何推荐,仅为复盘和学习交流所用,投资决策需建立在自我独立理性思考和专业研判之上,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应用 多模态AI Figma 视频生成 AI商业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