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曾经在直播间呼风唤雨的酸辣粉品牌“麻六记”,又一次翻车了。
就在最近,有消费者投诉自己在开市客购买的麻六记酸辣粉粉饼出现发霉状况,开市客第一时间进行退赔和下架处理。麻六记官方也发布了道歉信,只是在这背后作为酸辣粉产品代工厂的白家阿宽,也被这场风波推到台前。
官方信息显示,白家阿宽成立于2016年12月,除了给麻六记、李子柒等知名品牌提供代工服务外,还推出过红油面皮这一爆款单品。对于此次的酸辣粉风波,白家阿宽官方表示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批次的产品,会进行召回并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提供经济补偿。
无论是提供代工服务的白家阿宽又或者是直面消费者的麻六记们,都不止一次在类似的问题上发生过翻车案例。如今随着公众对于食安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长期居于幕后、市场占有率并不高的白家阿宽,该如何才能重拾消费者信任呢?
麻六记酸辣粉,又翻车了
近日,有消费者投诉自己前几天在深圳开市客门店所购买的一箱麻六记酸辣粉中,打开包装发现粉饼明显发霉且伴随着一股刺鼻味道。问题发酵后,虽然开市客门店第一时间进行了退款处理,只不过食品安全问题从来不是小事,随着更多地区的消费者接连投诉,开市客对该系列产品进行了下架处理。
常规情况下,发生食安问题需要品牌方进行后续的赔偿和整改,麻六记也发布了致歉声明。不过此次的酸辣粉发霉风波,却将两个品牌都推向了风口浪尖。
其一自然是翻车的主角“麻六记”,作为一家连锁餐饮品牌,麻六记主打年轻消费者更喜欢的川味餐饮。为了能够突破场景和地域的限制,麻六记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架预制菜等产品,酸辣粉就是其中表现极其亮眼的爆款。
图源:麻六记官方微信公众号
2022年底,通过在直播间大肆宣扬汪小菲和前妻大S的“爱恨情仇”,张兰一边八卦一边带货酸辣粉,吸引了不少消费者涌入。据蝉妈妈数据显示,仅2022年11月21日和22日这两天,麻六记酸辣粉的销售额就突破了500万元。此后在疯狂的直播场次加持下,张兰直播间销售额与日俱增,酸辣粉更是维持在数千万级别的营收。
需要注意的是,麻六记从切入速食食品赛道开始,一直走的都是轻资产的代工模式。对麻六记而言,白家阿宽就是其最核心的供应商。
结合白家阿宽此前所披露的上市申请书显示,2022年之前麻六记从未出现在公司的前五大客户名单中,2022年当年便一跃成为公司的第一大客户,2022年麻六记向白家阿宽采购的金额为5034.5万,2023年更是提升到1.74亿,同比增长245.7%。
也就是说,麻六记酸辣粉发霉更进一步的责任方恐怕在代工厂白家阿宽。
根据白家阿宽所发布的官方声明表示,公司代工的麻六记酸辣粉发生问题主要集中在2025年6月16日和18日两个批次,原因在于生产过程中消杀环节存在不足,导致部分产品受环境污染,进而发生霉变。公司官方正式启动召回,并按相关规定提供经济补偿,后续会以更高标准管控生产环节。
不可否认,在没有酿成重大事故的前提下,白家阿宽的处理措施已经相当及时。只是这并不意味着作为品牌方的麻六记就完全没有责任,尤其当产品发生问题时,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更直接的关联实际是品牌方。
事实上,虽然在速食食品赛道的销量相当惊人,只不过围绕在麻六记酸辣粉身边的食品安全问题似乎从未停歇。除了最近的发霉事件,早在2023年315期间麻六记酸辣粉就应添加木薯粉和蕨根粉等被点名,黑猫投诉平台上近200条有关麻六记的投诉中,大多都是因为食品安全等问题。
图源:黑猫投诉平台
代工巨头,不甘居于幕后
少有人知道的是,此次风波的主角之一白家阿宽是国内方便速食领域绝对的隐形巨头。
公开资料显示,白家阿宽成立于2016年12月,发展初期主要为李子柒、麻六记、三只松鼠和百草味等提供代工服务,产品覆盖方便面、米粉、等六大品类。
凭借自身成熟的代工体系等,白家阿宽的热度水涨船高。2019~2020年底公司先后完成三轮融资,其中不乏有高瓴、茅台建信等知名投资机构。
2020年白家阿宽迎来高光时刻,在抖音等新兴电商平台及宅经济的助推下拿到了11.1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75.89%;归母净利润为7626.5万,同比暴涨222.49%。
因不满足于只做知名品牌背后的代工厂,白家阿宽也在同步推出自主品牌如“阿宽”和“白家陈记”等。
2020年1月结合天猫平台所发布的数据,阿宽旗舰店总销售额超过1700万元,速食品类中仅次于统一和李子柒等品牌。与此同时白家阿宽的红油面皮等爆款单品还频繁进入李佳琦、罗永浩的头部主播的直播间,年销量超过2亿份,一时间可谓风头无两。
图源:白家阿宽官方微博
原本以为2020年只是白家阿宽爆发过程中的起步阶段,没想到下坡路会来得如此之快。数据显示,2021~2024年间白家阿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14亿、12.46亿、13.03亿和13.64亿元,同比增速为9.40%、2.64%、4.54%、4.7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9亿、0.69亿、0.5亿和0.47亿,增速为-22.68%、16.71%、-26.80%、-6.79%,营收和净利润表现原地踏步甚至出现明显下滑。
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在于公司高度依赖的代工业务。
这种方式能够帮助自身在营收端屡创新高,只是在利润率方面不见得能够保证,2023年白家阿宽毛利率为26.88%,2024年提升至28.18%,在同行业竞争对手中仍然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换句话说,相较于赚的盆满钵满的网红品牌,白家阿宽做的是一门“弯腰捡钢蹦”的生意。
图源:白家阿宽官方微博
或许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独立行走”的能力,白家阿宽早在2020年就曾启动上市辅导冲刺深交所,到2023年公司又主动撤回了申请。除股权等相关问题,食品安全隐患始终是横亘在白家阿宽面前的一座大山。
事实上,早在2022年就有消费者多次投诉白家阿宽的部分产品包装内有异物、发霉等,如今有因为代工麻六记发生了翻车案例。
速食红海,阿宽前路何方?
对食品行业来说,安全问题始终是不可动摇的底线。这次酸辣粉翻车事件无疑将白家阿宽推上了风口浪尖,那么接下来在整个速食食品市场,又该如何应对才能从根本上挽回消费者的信任呢?
首先来看整个方便食品市场,据艾媒咨询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方便食品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6736亿,尤其随着预制菜品类的崛起,预计到2026年这一规模将可能突破万亿大关。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方便食品市场仍然有着不错的发展前景。
图源:艾媒咨询
只是对目前的白家阿宽而言究竟能够分走多大的蛋糕,短时间内还不好说,毕竟行业内还有统一、康师傅等传统食品巨头。以2024年财报为例,统一的方便面业务营收为98.49亿,同比增长2.6%;康师傅整体营收超过800亿,其中方便面业务为284.14亿,在总营收中的占比达35.2%。
反观白家阿宽,早在2021年时,其方便食品销售额在行业内的市场占有率仅为2.1%。虽然经过了几年的迅猛发展,其2024年的营收也只有13.64亿,和行业巨头们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
对消费品牌而言,要么通过产品创新走差异化路线,要么能够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至少对年轻消费群体来说也能买单。只是就目前来看,白家阿宽的优势略显不足。
首先来看在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结合白家阿宽此前所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18~2021年间,公司的研发费用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0.41%、0.59%、0.44%和0.59%。截止到2021年底,公司在职员工总人数为1805人,研发人员只有34人,占比不足2%,作为对比同一时期的销售人员占比超过20%。
一味靠给知名品牌代工,而非在产品研发端持续发力,最终带来的结果只能是为外界所掣肘。
其次再来看营销渠道方面,和统一、康师傅有着庞大的线下经销体系及数万家经销商不同,白家阿宽的营销高度依赖天猫、抖音等电商平台。如果线上流量资源的倾斜度发生转变,很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白家阿宽的实际市场表现。
为了能够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私域流量,白家阿宽一方面在各大高校举办活动、狂刷存在感,另一方面赞助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嘿!好样的》,通过打广告试图吸引更多的年轻人。
除此之外,白家阿宽还试图逐步拓展海外市场,截止到目前旗下多款方便速食产品已经成功进入英美、马来西亚等30多个国家。据了解,2024年1~10月白家阿宽在欧洲市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50%。
无论是给知名品牌代工,又或者是通过各项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对处在消费赛道的白家阿宽而言,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产品来说话。
如公司在2023年推出的土豆泥泥面,上市首月销量就突破了1000万,据尚普咨询所调研的数据,2023年10月到2024年4月土豆泥泥面的销售额为7179.6万,排名全网第一。
在这个竞争一片红海的速食赛道,白家阿宽想要持续留在牌桌上,能做的唯有如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氢消费”,作者:H.H,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