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上随处可见的“9块9包邮”手机壳,看似便宜,却可能隐藏健康风险。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监测发现,部分低价手机壳的铅含量严重超标。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教授蔡宗苇指出,常见的液态硅胶、彩绘涂鸦、热门IP等手机壳,部分劣质产品可能含有甲醛、铅、苯系物等超标物质,长期接触易通过皮肤进入人体,甚至误食,累积健康风险。尽管技术上存在环保替代材料,但部分商家为降低成本仍使用有毒原料。蔡宗苇教授建议,选择硅胶、TPU等材质的手机壳,并避免购买有刺鼻气味的劣质产品,以降低健康风险。
📱 **低价手机壳健康风险不容忽视**:电商平台上的低价手机壳,尤其是“9块9包邮”的商品,可能因使用劣质或回收原料,隐藏着甲醛、铅、苯系物等超标有害物质。这些物质长期通过皮肤接触或意外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 **多种常见手机壳类型易“中招”**:包括液态硅胶手机壳、彩绘涂鸦手机壳以及热门IP主题手机壳在内,部分产品可能存在劣质材料问题。专家指出,不规范的生产和低成本的追求,是导致这些手机壳含有超标物质的主要原因。
💰 **成本与风险的权衡**:尽管使用环保增塑剂和无醛胶粘剂是技术上可行的替代方案,但部分不良商家为了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仍倾向于使用含有害物质的原料,甚至掺入废塑料。这导致了价格低廉的手机壳健康风险的提升。
⚠️ **选购安全手机壳的建议**:消费者应尽量选择硅胶、TPU等材质的手机壳,因为其生产过程中不易产生苯乙烯,从而排除了苯的风险。同时,要警惕带有刺鼻气味的手机壳,因为这往往是劣质材料的信号。
⚖️ **价格并非唯一衡量标准**:虽然过分低廉的手机壳风险较高,但高价手机壳也并非绝对安全。关键在于选择正规渠道、信誉良好的品牌,并关注产品材质和气味,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廉价商品。
IT之家 8 月 1 日消息,电商平台上各种“9 块 9 包邮”低价手机壳随处可见,这些手机壳虽然看似价廉,但其中却可能藏有健康风险,此前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曾对 20 款手机壳监测,发现部分低价手机壳的铅含量超出国家标准上限 30 倍,相应“手机壳含毒”等话题在微博上引起热议。
对此,媒体搜狐科技采访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讲席教授蔡宗苇,蔡宗苇指出,市面上常见的低价液态硅胶手机壳、彩绘涂鸦手机壳、热门 IP 手机壳都有可能“中招”,部分劣质产品中含有大量超标物质。其中多见甲醛、铅物质、苯系物,用户在长期接触手机壳时,相应物质极易通过皮肤进入体内,有时候还会不小心摄入到嘴里,长期累积下来易导致健康风险。
蔡宗苇表示,虽然从技术层面看,低价手机壳使用环保增塑剂、无醛胶粘剂是可以替代有毒材料的,但许多无良商家还是不愿意这样做。甚至有从业者透露,正规原料制作手机壳的成本高,掺入废塑料可大幅降低成本。
蔡宗苇还强调,价格低的手机壳不一定有毒,价格高也不一定没毒,但在不规范的地方买一些过于便宜的手机壳一定是会提升有毒风险的。民众应当尽量选择硅胶、TPU 等材质的手机壳,“这种手机壳会更安全一些,因为在生产过程中不存在苯乙烯,自然排除了苯”,同时“避免购买带有刺鼻气味的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