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今日话题 前天 18:06
买创新药赚不赚钱与牛不牛市无关,只在于你选择的公司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创新药行业作为年内收益最强的板块,其核心逻辑在于周期的反转和技术突破。然而,繁荣背后隐藏着激烈的竞争和残酷的淘汰。本文深入剖析了创新药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包括研发管线布局与成功率、市场定位策略、商业化能力、BD交易能力以及可持续的研发体系。文章强调,能够规避红海、锁定蓝海,平衡医保降价与放量,并有效利用BD交易的公司,才具备长期发展的潜力,有望成为行业典范。

🔬 **研发管线布局与成功率是基石**:中国创新药从临床I期到上市的整体成功率仅约12.7%,肿瘤药更是低至8.34%,失败风险多集中在中后期。因此,通过管线分散化(如恒瑞医药布局30+临床管线)或利用平台技术(如ADC、CAR-T降低边际成本,药明康德DEL化合物库赋能新药项目)来对冲研发风险至关重要。

🎯 **市场定位决定成败,蓝海策略是关键**:FIC(First-in-class)药物凭借创新性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如百济神州泽布替尼。而Me-too药物则面临激烈的价格战,导致多数企业亏损。在适应症选择上,虽然肿瘤药热度最高但成功率低,聚焦未满足需求(如HER2 ADC药物SHRA1811)或开发代谢性疾病GLP-1类药物(如恒瑞医药HRS9531)的蓝海市场,是更优策略。

💰 **商业化能力是实现价值的关键**:创新药的峰值销售额通常在上市后5-8年达到,需在专利到期前完成收益回收。能够实现医保谈判与放量平衡的公司,能在平均60%的医保降价后,通过销量数倍增长实现效益最大化。打通医保准入到临床落地的全链条,是实现“以价换量”商业闭环的根本。

🤝 **BD交易能力是现金流的重要来源**:BD交易(包括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为创新药公司提供了重要的现金流,能够改善现金流、对冲研发风险、实现全球化渠道拓展。拥有强大BD能力的公司,往往能获得更高的PE溢价,甚至可以替代IPO和VC融资。

🔄 **可持续研发体系是保持竞争力的核心**:生物医药技术迭代加速,持续研发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避免依赖单一产品,通过多管线并行研发对冲风险,并利用平台技术降低成本。能够构建从技术护城河到临床成功率,再到实现商业峰值的价值传导链条的公司,才具备成为行业成功典范的基础。

创新药行情走到今天,是年内收益最强的板块,本质是周期的反转和创新药领域的技术突破,这个逻辑一定是长期逻辑,但风口阶段投资者很容易被带节奏,之前集体的悲观转化成个个创新药公司看上去都成了国色天香的美女,只要讲得出故事就可引人入胜,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创新药公司都能走出来,未来还一定还会有大量的残酷淘汰,对应的也有大量优胜者的脱颖而出,再牛气的行业依然要遵循行业特定的规则和常识。

一、研发管线布局与成功率

历史数据显示,中国创新药从I期到上市的整体成功率约12.7%,肿瘤药仅8.34%,其中, I期→II期:52%; II期→III期:28.9%; III期→上市:57.8%;失败风险集中于临床中后期。需通过管线分散化对冲,如恒瑞医药布局30+临床管线;平台型技术如ADC、CAR-T可显著降低边际成本,例如荣昌生物RC48采用新型连接子技术,脱靶率<0.3%;药明康德DEL化合物库赋能1800+新药项目,复用率达80%。

二、市场定位决定是蓝海还是红海局

1、靶点创新性与竞争格局 。FIC药物通常占据60%+市场份额,如百济神州泽布替尼凭借BTK抑制剂优势,2024年销售额26.44亿美元,占公司总营收60%。 Me-too药物面临激烈价格战。PD-1抑制剂上市3年内价格下降80%,内卷导致多数企业亏损。

2、适应症选择策略。 肿瘤药研发热度最高,占管线32%,但成功率最低,需聚焦未满足需求(如HER2 ADC药物SHRA1811锁定非小细胞肺癌)。 代谢性疾病GLP-1类药物中国市场规模达87.4亿元,恒瑞医药GLP-1/GIP双激动剂HRS9531瞄准超重/糖尿病蓝海。

三、商业化能力

商业化能力可以说与研发能力同等重要,创新药峰值销售额通常在上市后5–8年达到,需在专利到期前完成收益回收,专利到期后仿制药冲击将导致价格断崖式下跌。 能够实现医保谈判与放量平衡的公司才能获得效益最大化,医保谈判平均降价60%,但纳入后销量可增若干倍,降价后患者自付比例从90%降至30%以下,极大释放需求。创新药进医保不是终点,让患者用得上、用得起才是目标,唯有打通从医保准入到临床落地的全链条,才能真正实现以价换量的商业闭环。

四、BD交易能力

BD交易是创新药公司获取现金流的核心途径之一。BD现金流的三大来源:

1、首付款,即时现金注入,签约时买方一次性支付,直接改善企业现金流。 中国2025年1-5月首付款已超 25亿美元,恒瑞医药、礼新医药等单笔首付均突破 5亿美元。

2、 里程碑付款,根据临床进展、上市批准等节点分期支付,对冲研发风险。 行业统计显里程碑款整体兑现率仅 22%,但头部企业逐步兑现,如亚盛医药2024年收到武田 7.2亿元选择权付款。

3、销售分成,按药物销售额百分比分成,形成可持续现金流。

通过BD,医药公司可以破解融资困境,甚至可以替代IPO与VC融资;成为部分公司业绩扭亏的关键;同时降低了研发风险与成本,通过借力MNC打开全球化渠道,规避自建海外销售网络的高成本,拥有BD能力的企业PE溢价显著。

五、可持续研发体系

生物医药技术加速迭代,持续研发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实现盈利与创新的正循环。部分创新药公司依赖单一产品,短期具有聚焦后的爆发力,但需多管线并行研发对冲单项目失败风险 。目前许多公司通过布局平台技术降低风险。

如果一家公司在管线布局上能够规避红海、锁定蓝海,在商业化维度能够平衡医保降价与放量速度,同时还可以利用BD提前兑现收益,具有持续的现金流确保覆盖长期研发的能力。那么这家公司就具有技术护城河到临床成功率再到实现商业峰值的价值传导链条,这样的公司不管大小,都具备了成为行业成功典范的基础。

$云顶新耀(01952)$ $广生堂(SZ300436)$ $康方生物(09926)$



本话题在雪球有12条讨论,点击查看。
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创新药 医药行业 研发管线 商业化 BD交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