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骂人的家伙又一篇雄文,逻辑性是真的强$康方生物(09926)$ $信达生物(01801)$ $三生制药(01530)$
近期几个家金主代表来询问说,为什么券商都在推三生和信达,康方一直以来貌似很少券商推荐,我们为啥这么看好(仓位比较大)?他们只是来听一听,倒不是来质疑。其实这样的观点,我想行业内恐怕不少资金管理人的决策者都会有类似的感受。
我给他们分享了我们一些康方生物基本面的思考,核心是AK112、AK104的现在和未来,康方生物这个团队过去做的事和未来做的事,比较简单的逻辑,也获得了代表的认可。
今天继续分享一个我们比较看重的逻辑:MNC接手AK112之后会带来什么变化?
首先我要强调,我这里说的接手,不涉及接的时间点和金额,我们的逻辑是,AK112这样的一个产品,一定是当下所有MNC公司所期望拥有的,也就是Summit的二次BD一定会发生。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来尝试回答上面这个问题。
一、买卖双方都有强大的诉求,尽可能快地推动AK112开展尽可能多的III期临床。
1、MNC公司接手AK112之后,一定会迅速开展一系列III期临床。
2、Summit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一定会要求MNC公司在一定期限内必须开展X个III期临床,按照我们参与的BD经验,这个一定会作为核心条款写入BD交易方案中,当然,这种大概率不会公开。
3、MNC因为专利悬崖的巨大压力,必须要找下一代“药王”来填补巨大销售缺口,自身就有强大的诉求去促进AK112这样一款产品尽快上市,尽快尽可能多的适应症上市,所以MNC公司也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推动AK112开展尽可能多的III期临床研究。
二、AK112拥有足够充分的条件支持MNC快速多开III期临床
1、我们盘点了AK112已经开展的III期临床和II期临床,III期临床已经最少开了13个,不同适应症的II期临床有15个左右(附图在末尾)。
2、AK112在国内已经获批了2项肺癌适应症,第 3 项肺癌适应症III期阳性结果;在美国披露了1项III期临床研究结果。
3、中国和美国开展的大量III期和II期研究,公开发表的大量III期和II期结果,证明了AK112拥有足够的安全性,和巨大的疗效差异化价值。
4、基于上述3点,AK112目前就已经拥有了30项左右的适应症,可以获得FDA和EMA的同意,立即快速在美国、欧洲等市场开展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另外,AK112对于IO耐药,抗血管可用领域+不可用领域,PD-L1阴性的适应症也有效果,用药人群是K药的5倍左右,K药至今已经有41个适应症,AK112最后拿下80-100个适应症,也不会是奇怪的事情。
三、AK112有望成为全球最快实现百亿美金销售额的下一代“药王”
如果上述逻辑都是合理的,假设如Bloomberg小作文所说,近期Summit会与MNC公司达成AK112的BD,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AK112有望成为全球最快实现百亿美金销售额的下一代“药王”,高盛预测的530亿美元销售峰值,我们认为具有很大的可能会被突破。
1、2025-2026年间,MNC公司有望推动AK112新增开展超过10项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新增适应症主要来自康方生物已经在国内开展的针对一线MSS型结直肠癌、IO耐药肺癌、一线胰腺癌、一线TNBC、一线胆管癌、一线小细胞肺癌、一线头颈鳞癌、一线卵巢癌……等等。外加Summit已经开展的3项试验,总共可能高达13项。往后,再继续跟进康方后续开展的III期临床,将已有数据基础的II期适应症推向III期,开始一系列AK112+ADC、AK112+AK104或CD47、AK112+双抗ADC、AK112+Ak104+双抗ADC……各种组合,完成对其他公司各种疗法的迭代(康方在IO双抗端的优势太明显了)。
2、上述假设,意味着在未来某一个时间段,比如2029-2030年,AK112有望实现10多个一线大适应症快速在美国和欧洲获批上市。
3、一个广谱性、具有迭代性临床价值的新药,在上市第一年,就获批获批几乎全覆盖了肺癌全线适应4-5个适应症,同时获批一线MSS型结直肠癌这种超级适应症在内,总共7-8个一线大瘤种适应症,这意味着:可能在2032年,AK112的全球销售额就可以突破100美元级别。
4、按照14年爬坡周期(专利期),从100亿美元起,AK112可以继续爬坡12年。因此,我们认为高盛预测AK112的530美元的销售峰值是有很大概率会被打破。
PS:K药是在上市第5年突破百亿美元(2019年销售110亿美元),彼时获批适应症11个,核心是2个一线肺癌适应症。
5、而对于康方生物而言,如果能够在2032年即可每年获得15亿美元以上的销售提成,这对于公司基本面是重大的改变。
总体上,上述逻辑就是我们始终坚定认为AK112一旦被MNC公司接手后,就是康方生物基本面重大跃升的核心,也是我们始终认为AK112领先3-5年于其他同类靶点药物的最主要价值所在。既不是AK112的二次BD金额,也不是MNC对手是谁的问题。
在这样的逻辑之下,我们也思考三生707和信达363,尤其是信达363是否也非常有价值?
关于三生707:
有2个基础事实,一是707已经有II期研究,III期研究准备开始,作为AK112的同靶点药物,直接抄作业即可,但是一定要快。要追赶AK112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抢在PD-1疗法仍然还是标准疗法的时候,尽可能多的开III期,避免后续需要和AK112疗法的头对头。这是707的契机和胜率所在。这个时候不需要考虑能占领多大的市场份额,能做全球前三既是胜利;
二是相比于AK112,707已经明确花落辉瑞,辉瑞在全球的临床资源和渠道资源是707确定性的所在,注意,我说的是确定性的所在,而不是领先性的所在,除非Summit的bd未来2年都没有和MNC达成,毕竟杜根不是个傻子,否则追上的可能不大。
至于说覆盖AK112没有覆盖的适应症,自然是一条很好的路子,但是优质可选项不多,还不如先把大瘤种一线适应症争前三,尤其一线MSS型结直肠癌这种,即便有AK112在前,依然是巨大的蓝海,对于峰值的贡献也更大。
关于信达363:
363的优势在于虽然同为PD-1双抗,但是毕竟和AK112不是相同的靶点。从我们的角度看,我们希望看到 363当下把解决BD的事情作为核心,不 BD,就不可能谈国际价值和空间:一是BD需要证明363的安全性。如果安全性不好,适应症空间,联用空间就会大大被压缩。二是POC,目前我们了解到的信息来看,363第一个II期研究的POC数据大概在明年中,也就是明年中之后,有望开III期研究。以公司目前对 363 表达的信心来看,我们认为公司必定很可能会要求一个 10 亿美元以上的首付款。以为我们的经验,如果是大的交易,尤其是首付款多的交易,对手一般要求看POC结果。能否达成 BD,多少首付款,多大的 deal ,还是取决于数据。那么从投资角度,我也会希望先看到一个 POC 数据,再III期研究的开展情况。这些会是我们后续影响仓位的重要因素。
但是需要提到的一个点是,363 目前已披露的临床数据我还是存在一些困惑:比如IO耐药sq-nsclc的数据,3mg比 1mg数据更好,1mg的剂量实在让我有比较大的困惑,后面有效性可持续性如何?3mg剂量看安全性,我们是有所担忧的,后续安全性是否会影响 OS?这里挺矛盾的,希望后续可以看得到公司的解读。而从疗效数据来看,OS、PFS、DOR 的随访时间都是不一样的,一般随访都会一起进行的,没怎么见过还单独开时间线随访不同的指标。这让我对数据的可信性,多少产生了一些疑惑。总体上,363一旦解释清楚安全性问题和数据问题(多几个数据出来就都看清楚了),我认为仍然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药物。并且我们很确切:AK112和IBI363,不是同一时期的药物,不存在对立面,5年的时间差,很有机会让363寻找到另一片差异化的天空。
707和363的国际市场开拓方面,不可回避的是需要大量II期临床或者国内III期临床的验证,最终获得FDA和EMA的认同,开展III期。从临床结果来看,707目前按照AK112的数据我们是不需要考虑太多的,363则还需要继续验证。具体策略上,707主要看辉瑞的临床战略和执行能力,363这边看需要届时BD合作方的能力和水平。
可查询的AK112的III期和II期研究(据公开资料)@今日话题 @小秘书 #创新药# #创新药机会:港股VS科创板?# #创新药概念股持续活跃,广生堂领涨#
本话题在雪球有44条讨论,点击查看。
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