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8月01日 17:47
联合动力资本公积补亏合规性待解,与控股股东信披“打架”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汇川技术旗下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及电源系统业务板块的联合动力,已启动“A拆A”IPO并注册生效。公司发展迅速,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然而,其招股书中披露的资本公积超额补亏合规性、与控股股东年报数据不匹配以及频繁的关联交易等问题,引发了市场的关注和质疑。尤其是在资本公积转未分配利润弥补亏损方面,其操作的合规性有待进一步解释。此外,联合动力与母公司苏州汇川之间在销售、租赁等方面存在较多关联往来,独立性问题也需关注。

💡 联合动力IPO注册生效,营收与利润增长显著:联合动力作为汇川技术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核心平台,在市场机遇和政策支持下,2023年和2024年实现了营收的大幅增长,净利润也从亏损转为盈利,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 资本公积补亏合规性存疑:联合动力在2023年将6.11亿元资本公积转为未分配利润以弥补上一年度的巨额亏损,此举的操作合规性受到质疑,因为其操作可能未完全遵循财政部关于使用公积金弥补亏损的规定,需要进一步解释。

📊 母子公司数据匹配度不高:汇川技术年报与联合动力招股书中披露的客户销售数据存在连续两年的不匹配情况,且在2022年和2023年,联合动力的合并报表数据均小于子公司的数据,这引发了对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的疑问,尤其是在审计机构相同的情况下。

🤝 频繁的关联交易与独立性考量:联合动力在业务重组过程中,与母公司苏州汇川在销售、租赁等方面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包括销售产品、提供开发服务以及租赁厂房等。这些关联交易的频繁发生,可能影响联合动力的独立性,是分拆上市过程中的监管重点。

早在2009年汇川技术(300124)就成立了自己的新能源部门,当时主要是为吉利熊猫汽车提供电机控制器。在经过数年的积累后,汇川技术在汽车电机控制器方向与多家客户展开了合作,并进一步精进技术开发压铸一体化控制器。

2016年,汇川技术看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机遇,出资2亿元设立了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联合动力”)。在近些年市场井喷、政策支持的大环境下,联合动力发展趋势迅猛,2024年末向创业板递表,启动“A拆A”IPO。

资本公积超额补亏合规性待解

联合动力作为一家智能电动汽车部件及解决方案提供商,负责汇川技术整个集团中的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电源系统业务板块。

2021年10月,汇川技术在2亿元初始出资的基础上再次加大向联合动力出资,新增注册资本18亿元,注册资本合计达到20亿元。2022年10月,考虑到联合动力实际资金使用需求,汇川技术对其实际投资金额又追加至28亿元,即18亿元计入实收资本,超出部分的10亿元全部计入资本公积。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联合动力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9.03亿元、50.2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50亿元、-1.80亿元。2022年,联合动力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3.20%,净利润亏损有所收窄。

截至2022年末,联合动力共累计亏损(未分配利润)-42,853.93万元。

2023年、2024年,联合动力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93.65亿元、161.7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86亿元、9.36亿元。

令人疑惑的是,招股书显示,2023年末,联合动力的未分配利润为36,914.02万元,与上一年度的累计亏损(未分配利润)-42,853.93万元之间差额达到79,767.95万元,远高于当年度实现的净利润。

审计报告显示,联合动力2023年进行股份制改革时,以基准日2023年1月31日的账面净资产为基础折股,资本公积减少61,181.55万元转为未分配利润。

《公司法》明确规定资本公积可以用于弥补亏损,但根据财政部发布的相关通知,“使用公积金弥补亏损的,应当以本企业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为依据,以未分配利润负数冲减至零为限”。

联合动力在上一年未分配利润-42,853.93万元的情况下,2023年资本公积减少61,181.55万元转为未分配利润的操作合规性或需作出解释。

与控股股东年报数据不相匹配

2024年,汇川技术三大产品板块中,通用自动化类、智慧电梯电气类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分别为1.36%、-6.65%;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类同比增长达到67.76%,占比从上一年度的32.61%提升到44.93%,成为集团第一大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汇川技术2024年年报显示,合并报表统计口径下的前五名客户销售金额与联合动力招股书中的前五大客户几乎一致,但其中合并报表部分大客户的销售金额要略高于联合动力招股书披露的销售金额。而与之相反,在前两年却出现了子公司销售数据高于合并报表数据的情况。

汇川技术2023年第二名和第四名客户的销售金额分别为186,421.79万元、69,371.29万元。同年,联合动力对第二大客户理想汽车的销售金额为186,630.19万元,对第四大客户吉利集团的销售金额为69,389.18万元。

2022年的数据披露则相差更大,汇川技术当年年报显示第二名、第三名客户的销售金额分别为59,661.42万元、58,024.11万元。联合动力招股书中当年的第二大客户广汽集团、第三大客户小鹏汽车的销售金额则分别为72,476.27万元、66,243.78万元。

汇川技术年报与联合动力招股书的审计机构同为信永中和,综上出现的连续两年汇川技术的合并数据都小于子公司联合动力的数据令人不解。

此外,在A股分拆上市中,独立性及关联交易、同业竞争问题一直是监管重点之一。

汇川技术采用事业部制的运营模式,新能源汽车事业部拥有与新能源汽车业务相关的独立研发、生产、销售体系。在联合动力成立前,汇川技术母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苏州汇川”)为新能源汽车业务的主体,同时设有研发中心,苏州汇川为生产及销售主体。

2021年4月,汇川技术对旗下新能源汽车业务实施资产重组,将苏州汇川的新能源汽车业务相关资产注入联合动力。

重组过程中,由于短期内无法完成主体切换,仍然由苏州汇川向终端客户开具销售发票,联合动力再与苏州汇川进行结算。另因搬迁会影响生产,导致联合动力长期与苏州汇川存在关联租赁关系。

因此导致联合动力的部分业务在苏州汇川的厂房进行生产,并经由苏州汇川进行销售。

2022年-2024年(下称“报告期”),联合动力向苏州汇川销售产品、提供开发服务的关联销售金额分别为94,423.62万元、34,841.73万元、38,035.67万元;租赁房屋建筑物等的租金费用分别为1,329.35万元、1,258.77万元、1,192.30万元,产生相关水电费等分别为2,518.41万元、2,418.80万元、2,961.83万元。

根据各年份汇川技术公示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情况专项报告,联合动力与控股股东的关联往来也较为密切。

2022年,汇川技术对联合动力存在经营性往来产生的其他应收款,当期发生金额4,413.66万元;非经营性往来产生的其他应收款,当期发生金额5,006.23万元,并于当期全部偿还;经营性往来产生的应收账款期初、期末金额均为7,653.55万元。

(截图来自汇川技术2022年度关于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情况的专项报告)

2023年,汇川技术对联合动力经营性往来产生的其他应收款当期发生金额1,818.93万元,当期累计偿还6,025.24万元,期末余额为207.35万元;经营性往来产生的应收账款7,653.55万元已于当期全部偿还。

(截图来自汇川技术2023年度关于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情况的专项报告)

2024年,汇川技术对联合动力经营性往来产生的其他应收款当期发生金额1,265.34万元,当期累计偿还1,460.08万元,期末余额为12.61万元。

(截图来自汇川技术2024年度关于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情况的专项报告)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联合动力对汇川技术的关联应付项目包含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租赁负债,各期末金额与前述《专项报告》中的数据均不一致,另外,联合动力对汇川技术没有其他应付款。

(截图来自联合动力招股书)

最新公告显示,联合动力此次IPO已注册生效,而对上述情况本刊已向联合动力招股书公示的邮箱发函求证,但截至发稿时,联合动力未能给予解释回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民商财经”,作者:中国民商,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汇川技术 联合动力 IPO 新能源汽车 关联交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