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游戏加速迈向全球的背景下,索尼互动娱乐(上海)有限公司7月31日在上海宣布启动“中国之星计划”第四期。这一计划是索尼推动中国主机游戏产业全球化的核心项目之一,自2016年起已陆续孵化出多款具备国际潜力的国产游戏。
与前三期相比,第四期的支持机制显著加码:入选项目将获得更大规模的投入力度,并享受来自全球游戏开发链条上的更多合作资源。索尼还首次引入了包括维塔士(Virtuos)、瑞声科技旗下RichTap和PlayStation Studios Creative Arts等新的技术和艺术支持方,涵盖从代码审查到UI/UX设计和触觉反馈等多个环节。
尽管中国仍不是PlayStation主机最核心的销售市场,但其消费潜力和内容生产力正获得索尼更多战略重视。索尼互动娱乐(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江口达雄在现场表示:“中国有全球最多的游戏用户,也是PlayStation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过去十年,PlayStation一直在积极推行本地化。未来,我们也会坚持对中国的承诺,继续大力支持中国游戏开发团队,更好地满足玩家的需求。”
在发布会上,索尼披露了多项最新进展:如第三期重点游戏《达巴:水痕之地》和《潜阈限界》将获得追加投资;此前入选的《无限机兵》和《暗夜长梦》已于2025年推出国行版;开发多年、备受期待的《失落之魂》也将在8月29日全球同步登陆PS5和PC平台。
目前来看,“中国之星计划”的支持体系已覆盖从资金、制作、测试到本地化发行的完整开发流程,合作方既包括维塔士这样的老牌本地服务商,也涵盖索尼全球工作室的核心资源,例如 PlayStation Studios Creative Arts 提供的UI/UX设计指导、索尼内部的电影化叙事支持等。
值得注意的是,索尼对“中国之星计划”的支持标准已越来越趋近其第一方游戏的水准。索尼互动娱乐(上海)有限公司游戏制作总监包波在现场介绍:“我们的第一方中台团队给《失落之魂》提供了全面的支持,我个人感觉待遇是跟《战神》差不多的。”这意味着,国产开发者有机会通过“中国之星计划”获得与索尼全球核心内容生产线相当的资源待遇。
在游戏行业中,第一方通常指由平台厂商(如索尼、任天堂、微软)直接拥有的内部工作室制作的游戏,例如索尼的《战神》《地平线》《最后生还者》等。这类作品不仅获得最高等级的技术与资源支持,也承担着平台独占与品牌形象的战略任务。
相比之下,第二方虽为独立公司,但与平台方有紧密独占合作协议,开发特定项目;第三方则是完全独立的开发商,其作品通常在多个平台发布。能获得第一方待遇,意味着在引擎支持、动画系统、UX设计、全球市场协同等方面,开发团队将站在行业金字塔顶端的制作体系中。
《失落之魂》是由上海零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单人动作角色扮演游戏,也是索尼“中国之星计划”第三期的重要项目之一。游戏由创始人杨冰于2014年独立开发,2016年首发预告即引发行业广泛关注。在玩家群体中,《失落之魂》被称为《黑神话:悟空》后被寄予厚望的另一款国产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