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前天 14:31
资本还有理性?大麦涨幅是猫眼140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年来,音乐行业展现出惊人的活力,无论在产业规模还是资本市场都全面超越了电影行业。数据显示,演出行业票房收入大幅增长,其中绝大部分由音乐演出贡献,演唱会成为主要驱动力。相较之下,电影票房持续下滑。资本市场也纷纷转向音乐行业,如TME市值大幅攀升,阿里影业更名大麦娱乐后股价飙升。文章深入分析了音乐行业在票价吸引力、会员模式和全球市场表现等方面对影视行业的优势,探讨了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并为影视行业寻找新出路提供了启示。

🎵 音乐行业在产业规模和资本市场双重碾压影视行业:数据显示,演出行业票房收入远超电影总票房,且音乐演出占据主导地位。资本市场也青睐音乐行业,TME市值显著增长,而爱奇艺市值大幅缩水,阿里影业更名大麦娱乐后股价表现强劲,显示出音乐产业的强劲增长势头。

🎤 音乐演出市场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成熟的商业模式:尽管演唱会票价高昂,但仍吸引大量消费者,且会员模式在音乐行业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会员数和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的双增长。这与影视行业会员模式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也反映了音乐消费的“悦己”属性和情绪价值的重要性。

📈 音乐行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潜力巨大:线下演唱会市场持续火爆,从大型演唱会到Livehouse全面复苏,带动了音乐人的就业。线上音乐流媒体平台如Spotify保持双位数增长,并成功探索了会员和广告模式。实体专辑和明星周边等商品也为音乐行业贡献了新的收入增长点。

💡 音乐行业成功的关键在于版权意识、IP孵化和价值创造:音乐行业拥有更高的版权意识和用户付费习惯,使得ARPU得以提升。歌手IP的验证成本和周期较低,为新IP的孵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同时,演唱会经济更注重为消费者创造“悦己”的情绪价值,这是影视行业需要借鉴的。

🌐 音乐行业超越电影的趋势是全球性现象:报告显示,音乐版权总价值已超过电影院版权的全球价值。Lady Gaga在科切拉音乐节的成功以及Netflix等流媒体平台面临会员增长瓶颈,都印证了音乐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强劲表现,为影视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当影视从业者还在讨论微短剧超越电影和电视剧的时候,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是:影视行业正在被音乐行业全面碾压。

从产业规模的角度来看,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去年的演出行业出票票房收入达到220亿,涨幅高达85%,其中90%由音乐行业贡献,音乐行业中又有90%来自于演唱会,剩余10%来自于音乐节等其他形式的演出。相比之下,电影总票房在2024年下降23%。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投资者正在收回对影视行业的过多的耐心:2018年前后脚上市的爱奇艺和TME,前者的市值从最高的2000亿缩水90%到现在的约130亿人民币,后者从210亿美元上升至330亿美元;也就是TME从三分之二个爱奇艺变成了18个爱奇艺,变相涨了27倍。

阿里影业彻底改名大麦娱乐后,年初至今涨幅超140%,而猫眼娱乐涨幅仅有1%。

用音乐对比影视,小娱发现了几个有趣的现象:1)票价贵对电影消费来说是个问题,但是演唱会上千的价格却仍展现出极强吸引力;2)在影视行业跑不通的会员模式,在音乐行业连续几年达成让人梦寐以求的会员数和ARPU双增;3)影视行业会员数触顶、音乐流媒体增速反超不止我国独有,是全球市场的共同趋势。

图1 近三年演出与电影票房对比

数据来源:灯塔专业版,截止至2025年7月25日

一、线下谁才是王者

2023年9月,阿里影业宣布将以1.67亿美元全资收购大麦网。同年11月30日,阿里影业完成了对大麦的重大收购。今年5月21日,阿里大文娱宣布更名为虎鲸文娱集团;同日阿里影业宣布更名大麦娱乐。

7月,阿里影业更名大麦娱乐后第一份年报发布。这一次,大麦正式证明了谁才是真正的主营业务。报告期内,阿里影业作为出品上映的主要电影项目包括《抓娃娃》、《默杀》、《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好东西》等。即使在有《抓娃娃》这样堪称爆款的电影的加持下,扣除销售及服务成本后的分部业绩仅有0.73亿元。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收入角度和电影平分秋色的大麦成了盈利的顶梁柱。结合更名事件,小娱认为,相比于电影大盘不振对票务的影响,当下电影投资“爆了未必赚,扑了必血亏”对产业的长远影响是更加致命的。

图2 大麦娱乐2024~2025财年收入构成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注:大麦2024财年只有部分收入计入合并报表范围。

相比较而言,猫眼娱乐虽然也覆盖了线下娱乐业务,但是小娱计算其营业收入增速、票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速及中国电影总票房增速,发现三者高度吻合。这证明猫眼的收入主要仍是依赖于电影的票务销售,意味着即使在演出票务“一超双强”的竞争格局下,大麦在目前仍具备绝对的统治地位。

在电影票务方面,根据阿里影业此前的财报,2022/3/31~2023/3/31与2023/3/31~2024/3/31电影票务及科技平台收入为5.2亿元及9.2亿元;而猫眼的2023年及2024年票务收入分别为10.7亿元及22.6亿元。

根据阿里影业收购大麦娱乐时的公告及之后年报中披露的大麦总收入,小娱发现演唱会市场这一轮的爆发是从2023年正式开始的。而电影市场其实在2021年便迎来了一轮“反弹式复苏”。

从这个角度来看,线下音乐消费需求被压抑的时间更久,“报复性消费”的欲望自然也更加强烈,加之随着从大型演唱会到小型live house的全面复苏,一轮一轮音乐人恢复“就业”,而电影每年提供的“就业机会”却是相对有限的。 

图3 大麦历年总收入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公司财报 

在无外部限制的情况下,线下音乐演出本身的季节性较弱。除了春节是电影的主场以外,线下演出全年都可以办,在电影的淡季,音乐演出票房正在逼近甚至超过电影。

图4 音乐演出与电影月度票房对比 

数据来源:灯塔专业版,截止至2025年7月25日 

演出市场的热度还会持续吗?小娱判断,演出市场仍处于上升期,关键论据在于消费者的热情克服了:1)票务系统的混乱;2)票价敏感性,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2023/2024/2025至今音乐演出的平均票价为560/610/610元,表明对于消费者而言,在这样的大幅提价的背景下,线下音乐的性价比仍然优于电影。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考虑二手市场的溢价,演唱会的实际花费是远超出公开的平均票价的。当前,观众仍愿意忍受更高的“观演费用”,但演唱会行业内部已经出现了“热的抢不到,冷的卖不动”的分化。演唱会行业当前内部矛盾持续酝酿的阶段,其实也为潜在的竞争格局演变提供了可能性。

二、线上成王败寇

2018年,四家国内外流媒体上市公司先后登陆纳斯达克及纽交所。在七年后回头看去,四家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命运截然不同。表现最好的Spotify涨幅超400%,但中概股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整体下降。B站有游戏和直播的故事,TME的盈利结构和关键指标持续改善,只有优爱腾离“中国版Netflix”的口号越来越远,爱奇艺当下的股价只有此前的10%不到。

图5 各上市公司上市及最新股价情况

数据来源:wind,截止至2025年7月25日

注:B站为两地上市公司,此处仅统计其在纳斯达克交易所的市值。

对比TME和爱奇艺的报表,可以发现二者在2018年上市后营业收入很快触顶,但核心区别在于TME净利润在近三年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而爱奇艺仍在盈利的生死线上徘徊。TME的净利润空间来自于毛利率的改善,后者来自于收入结构中社交娱乐占比下降,在线音乐比重上升。

图6 TME与爱奇艺盈利情况

数据来源:wind

2024年,TME的音乐订阅收入增长25.9%至152.27亿人民币,主要得益于在线音乐付费用户的持续增长和ARPPU的提升。此外,广告收入增长113%至8.28亿人民币,主要由于产品组合的多样化和创新广告形式的推出。2025年一季度,会员收入增速为42亿人民币,ARPU近一步提升到11.4元。

对比长视频平台在提升ARPU上付出的努力,TME会员数和ARPU双增是现象简直可以称得上奇迹。这意味着,对比影视,音乐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基本盘也更加稳固。

此前,小娱在《中美影视会员大对账:国内插广告只有美国1/5?》一文中提到,国内长视频会员普遍也比国外更“超值”:价格上,国内会员仅为国外的1/3;广告方面,国内比国外的少,且更自然,易于忍受。虽然共同收到友商、UGC平台和盗版的威胁,但国内长视频平台显然比国外混得“差得多”。

图7 TME在线音乐会员情况

数据来源:wind 

除了会员模式和广告模式的成功,音乐在实体商品的成熟度也超过了影视。实体DVD大概率远离了市场,但实体专辑仍具备收藏和使用的价值。在一季度的电话会中,TME特别提到了周深实体专辑带来的艺人相关商品收入的提升。与此同时,明星周边、小卡在音乐行业出现得更早、接受度更广。

但以TME为代表的音乐流媒体平台并非绝对安全:付费率的上升是MAU下降和会员数上升的共同结果。前者表明在眼球争夺战中,音乐同样受到短视频等新兴娱乐方式的威胁。同时,曾被视为第二增长曲线的社交娱乐现在逐渐淡出了视野,取而代之的是音乐流媒体平台做线下的决心。

三、海外如何找到出路

值得一提的是,音乐的版图超过电影这一现象并非我国所独有。

去年11月,Spotify前首席经济学家威尔·佩奇发布报告称,音乐版权的总价值已经超过电影院版权的全球价值。今年4月,Lady Gaga在科切拉音乐节上的表演震撼全球,这一场音乐节不仅线下人山人海,线上观看竟超十亿人次。而与此同时,美国电影票房仍在面临衰退,至今无法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流媒体方面,庞大如Netflix,也不得不承认会员规模触顶这一事实。去年一季度,Netflix停止披露会员数,而提出将提升ARPU作为首要目标。 

图8 Netflix会员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受会员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Netflix在2022到2023年增速出现明显放缓,2024年才重新回归双位数的增长水平。相比之下,音乐流媒体平台Spotify一连多年均保持双位数增长。 

不过,对于这些以欧美发达市场为核心的海外流媒体平台而言,如何在一个成熟的市场里挖掘出新的价值,是影视和音乐行业共同面对的问题。或者,也可以像TME和Netflix学习,优化收入成本结构,把净利润率干到惊人的20%+,也能向投资者展现出足够的魅力。

图9 Netflix流媒体服务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wind,使用最新汇率

图10 Spotify收入结构 

数据来源:wind,使用最新汇率

不过,人们也无需对音乐行业所表现出来的旺盛生命力感到惊讶。音乐的历史比影视更加古老,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消费习惯都已经完全成型。从欣赏的方式与频率、传播的特点,二者都并非完全可比。但是,了解在同一商业模式的探索中音乐和影视的差异,也可以为影视行业寻找新出路提供一些可能性。

小娱认为,音乐行业之所以能实现影视行业所实现不了的商业模式,核心差异在于:

1)版权意识更加到位,客观上的打击盗版以及消费者逐步养成的“花钱听正版”的习惯,才能为ARPU的抬升给足空间;

2)要做IP的前提条件是先有IP,音乐行业的IP多为歌手本身,依赖于歌手的个人魅力,而“降本增效”的关键在于音乐行业新IP的验证成本和验证周期都优于影视行业,才能有更多的活水进入行业;

3)商业模式的核心是如何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比起需要靠合家欢消费撑起的头部电影,略显昂贵的门票费用表明演唱会经济更加看重的关键词是“悦己”,如何提升作品给观众提供的情绪价值,是创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音乐产业 影视行业 演出市场 流媒体 商业模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