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体创业前,一定要搞清楚这66个问题
这半年,很多人来问我:“我能不能靠AI翻身?”
我的答案很简单:可以,但你别急着做,先回答完我这66个问题。
为什么?
因为AI智能体,不是你以为的“注册个账号,丢个Prompt,做个Html网页”那么简单。
它是一次职业重启,是一次商业模型重构。
如果你连自己是谁、服务谁、解决啥问题、靠啥变现都没想清楚,做出来的就不是智能体,是“智障体”。
我自己踩过的坑、我服务4000多个学员遇到的问题、我帮客户做商单时最常见的BUG,全都藏在这66个问题里。
这也是我在一对一服务高客单价的咨询客户时,常用的一个SOP清单。
下面是完整的66问清单,建议转发收藏。
第一部分:认知篇|你到底要做什么?
1.你是为了赚钱、为了转型,还是只是跟风学个新技能?
2. 你理解“智能体”与“普通GPT工具”的本质区别吗?
3. 你清楚大模型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吗?
4. 你能接受“99%时间没回报,1%时间爆发”这种AI创业节奏吗?
5. 你是要做项目、卖课、做服务、写内容、卖SaaS,还是卖陪伴?
6. 你要做“帮自己省时间”的工具,还是“帮别人赚钱”的产品?
7. 你是想成为AI创业者,还是想被AI替代的人?
8. 你能搞清楚“Prompt工程”只是基础,而不是全部吗?
9. 你愿意花时间沉下心,打磨一个有复购的产品吗?
10. 你是否准备好接受“智能体=数字劳动力=系统资产”这个新认知?
第二部分:定位篇|你适合做哪一类智能体?
11. 你是To B还是To C?你的客户是谁?
12. 你的客户,是不是愿意为“智能体解决方案”付钱?
13. 你的用户真的有“刚需高频重复”的痛点吗?
14. 你的智能体,是“替代人力”还是“提升能力”?
15. 是陪伴型、顾问型、工具型、流程型,还是系统集成型?
16. 你是做单点突破,还是多智能体协作?
17. 你能说清楚自己的“主打场景”吗?
18. 你想服务的行业,你真的了解吗?
19. 你有没有“最低可行性场景”做验证?
20. 你的智能体有没有一句话能说清的定位?
第三部分:能力篇|你准备好了吗?
21. 你会写Prompt吗?能快速迭代、版本管理、变量抽离吗?
22. 你了解多平台(Coze、小微、Zion、AgentHub等)的差异和适配吗?
23. 你能构建一套知识库或数据库支撑复杂交互吗?
24. 你掌握基本的API调用、Webhook、插件系统能力吗?
25. 你是否有基本的产品思维和用户体验意识?
26. 你有没有演示版本可跑通完整闭环?
27.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擅长的技能能不能被AI快速替代?
28. 你有没有标准化能力,把一个任务拆成Prompt+结构+接口?
29. 你能为你的智能体构建一个结构清晰的“提示词知识库”吗?
30. 你能写出让非技术用户也能秒懂的操作说明吗?
第四部分:商业化篇|你怎么赚钱?
31. 你的变现方式是什么?按次收费、订阅制、商单还是训练营?
32. 你是一次性卖工具,还是构建复购机制?
33. 你卖给的是B端老板、运营人员,还是普通用户?
34. 免费智能体这么多,你的为什么有人要付费?
35. 你有没有解决“第一个愿意付钱的用户”的方案?
36. 你了解用户从“看到你”到“掏钱”要几步?
37. 你有没有引导用户进入你的价值主张流程?
38. 你能否通过数据或Demo让用户“眼前一亮”?
39. 你有没有足够清晰的定价策略?
40. 你有没有准备一个“可复制”的销售话术或Demo方案?
第五部分:打磨篇|你的产品有多“硬”?
41. 你是否拥有一个可以重复交付的模板或工作流?
42. 你能不能把一个“需求”转化为一个Prompt+接口+回复结构?
43. 你是否具备从0到1设计一个完整Agent流程图的能力?
44. 你的智能体能否应对用户非标准输入?
45. 你有没有一套智能体测试用例,进行场景回测?
46. 你是否搭建了一个简单的知识库或者FAQ系统?
47. 你能不能实现“智能体+人工兜底”的混合服务模式?
48. 你是否已经设计出“标准输入-核心处理-标准输出”的三段逻辑?
49. 你是否知道每个环节失败后,智能体要如何自我修复?
50. 你是否设定了日常维护机制,比如提示词更新、接口监控?
第六部分:运营与扩张篇|你能跑多久?
51. 你有一个公众号、社群、视频号或任一“用户触达阵地”吗?
52. 你能否长期输出围绕你智能体的内容和案例?
53. 你有没有一套标准化售后或用户反馈机制?
54. 你有没有为你的智能体赋予人格或设定,增加用户粘性?
55. 你有没有将智能体产品化,而不是只做项目交付?
56. 你有没有建立一个“用户使用数据反馈 → 产品迭代”的闭环?
57. 你有没有找到愿意帮你传播的第一批种子用户?
58. 你是否考虑“行业模板化”批量复制?
59. 你能否将现有智能体“打包销售”,甚至授权分销?
60. 你有没有为下一个智能体产品做计划或孵化?
61. 你是否具备用智能体来“管理你的业务”的能力?
62. 你是否清楚自己未来的路径,是接商单、开公司、还是IP化?
63. 你有没有想清楚:万一失败了,最差的结果是什么?
64. 你是否已经建立一个支持你持续学习AI的系统?
65. 你是否准备为这条路“至少坚持6个月”?
66. 最重要的:你愿不愿意花3倍时间构建一个“不会离职、不会抱怨、不会涨工资”的数字劳动力?
这66个问题,不是给你压力,而是给你一面镜子。
每个认真答完的人,都是在为自己的AI事业打地基。
别急着动手,先搞清楚,你要做的是一门长期生意,不是一个短暂副业。
智能体,是你最靠谱的合伙人,但你要配得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