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前天 11:15
外卖大战结束,“绕地球一圈” 的香飘飘却撑不住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曾经的国民品牌香飘飘,在激烈的现制茶饮外卖大战中显露颓势,成为首个“牺牲品”。尽管外卖平台订单量屡创新高,但香飘飘却面临净亏损扩大、股价大跌的困境。这背后反映的是消费者习惯的深刻变迁,即买即饮的便捷性正逐渐取代传统冲泡奶茶的市场地位。新茶饮品牌通过价格战、快速的产品创新和下沉市场渗透,不断蚕食香飘飘的市场份额。香飘飘的多元化尝试也受困于品牌定位模糊、渠道协同不畅和渠道能力短板,夹在现制茶饮和传统巨头之间进退两难,其面临的危机是传统冲泡奶茶在新消费浪潮下的一个缩影。

📈 **新消费浪潮下传统冲泡奶茶的衰落:** 香飘飘作为曾经的国民品牌,其核心冲泡业务正遭受现制茶饮的强力冲击。在外卖平台补贴战火最烈的时期,现制茶饮品牌如奈雪的茶、蜜雪冰城订单量激增,而香飘飘却面临营收下滑和巨额亏损,净亏损同比扩大6800万元,股价较2019年高点下跌超60%,市值蒸发超84亿元,显示出传统冲泡奶茶品类正在被时代抛弃。

💰 **价格战与便利性双重挤压:** 现制茶饮品牌通过激进的价格策略,如蜜雪冰城将柠檬水降至2元区间,瑞幸、库迪肉搏于5元价位,极大地激活了消费者的购买欲。同时,即买即饮的便捷性,让消费者习惯了通过外卖软件在30分钟内收到一杯新鲜制作的奶茶,这使得等待开水冷却、搅拌冲泡的传统方式显得不再有吸引力,直接挤压了居家冲泡奶茶的生存空间。

🏪 **市场根基松动与创新乏力:** 香飘飘的市场颓势早有显现,其冲泡业务营收自2019年达到顶峰后持续下滑,存货周转天数拉长,周转率下降。一方面,新茶饮品牌通过密集开店,尤其是在下沉市场,截流了香飘飘的传统客户群。另一方面,新茶饮品牌SKU数量庞大且更新迭代速度快,产品口味丰富多样,而香飘飘的产品更新缓慢,口味选择有限,难以满足年轻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 **多元化转型受阻的挑战:** 为应对危机,香飘飘曾大力发展即饮业务,如兰芳园冻柠茶和Meco果汁茶,一度取得成功。然而,即饮业务在品牌定位上摇摆不定,难以形成稳定的市场认知。同时,冲泡业务和即饮业务在渠道上存在严重协同问题,例如冲泡业务根植于三四线超市,而即饮产品则需争夺一二线便利店的资源,两套渠道未能有效整合,反而分散了团队精力。此外,香飘飘在便利店等终端渠道的铺货能力和消费者触达率上存在明显短板,难以与农夫山泉等巨头竞争。

📉 **品牌与产品老化困局:** 香飘飘面临着品牌老化、产品老化、渠道老化、客户老化和团队老化等多重硬伤。其核心优势集中在三四五线城市,但新产品却试图主打一二线城市,品牌力不足以支撑。即使霸占杯装冲泡奶茶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其含金量也在不断褪色。消费者习惯的变迁,使得香飘飘需要拿出颠覆式创新来打破渠道壁垒,或重构产品逻辑以适应消费迭代,否则,作为“国民奶茶”的地位可能难以维系。

当现制茶饮的价格战愈演愈烈,这场席卷行业的外卖大战终于撕开了第一个牺牲品——香飘飘。

7月13日凌晨,美团发布战报,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冲破1.5亿单。隔天,淘宝闪购也跟着宣布日订单量飙至8000万,创下历史新高。但这场狂欢没持续几天,7月1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集中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等平台,扰乱市场的外卖“0 元购”被紧急叫停。

而在硝烟散去前,香飘飘已经被贴上了“外卖大战首个牺牲者”的标签。其不久前发布的最新半年报里,净亏损一路攀升。这家曾经靠“一年卖出三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红遍中国的国民品牌,正遭遇成立以来最刺骨的寒冬。

没人相信,一场持续数月的外卖大战能击垮一个有十几年历史的品牌。

实际上,现制茶饮的爆单与香飘飘的亏损,不过是水面上的涟漪。真正值得行业攥紧拳头思考的是:当即买即饮的便捷性带着价格优势,持续冲击传统冲泡市场,这个曾统治中国奶茶江湖的品类,是否正在被时代抛弃?

现制茶饮向上,香飘飘向下

外卖平台的补贴战火最激烈的这段时间,现制茶饮行业已先一步感受到这场风暴的威力。

7月的第一个周末,奈雪的茶后台数据突然跳涨,在7月5日至6日,这家茶饮品牌的外卖订单量两天内突破100万单,环比暴涨50%,部分门店的订单量甚至激增230%;与此同时,蜜雪冰城的系统因订单洪流陷入瘫痪,弹窗提示“当前订单量过大,请稍后再试”的用户截图在社交平台刷屏。

当蜜雪冰城的冰鲜柠檬水杀进2元区间,瑞幸、库迪肉搏于5元价位,消费者的购买欲被彻底激活。而这场由外卖平台点燃的消费热潮,也让现制茶饮品牌集体驶入增长快车道。

热闹是别人的,另一边的香飘飘,只能在角落里清点亏损账单。

7月13日,香飘飘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发布,公司预计净亏损9739万元,扣非后亏损1.1亿元,同比扩大6800万元。这组数字不仅刷新其上市以来的中期业绩最差纪录,更让资本市场用脚投票。截至7月31日,其股价较2019年高点跌下超60%,市值蒸发超84亿元。

事实上,香飘飘的下行轨迹早在2019年就已埋下伏笔。彼时,其营收触及39.78亿元顶峰,但这家靠着冲泡奶茶称霸市场的企业还没意识到,时代的车轮已悄悄转向。

从2021年开始,香飘飘冲泡业务的营收降幅就像滚雪球般扩大,从9.49%一路滑到2024年的15.42%,2024年营收定格在32.87亿元,五年间下滑了6.91亿元,恰好与现制茶饮狂飙突进的规模形成残酷镜像。

不过,业绩滑坡只是浮出水面的冰山。存货周转天数从24.54天(2019 年)拉长到30.91天(2024 年),而存货周转率则从14.67天下降至11.65天,这些财务数据的异动下,正藏着一个传统企业在时代转折点上的挣扎与彷徨。

外卖大战背后是消费趋势更迭

既然颓势早就写在财报上,为何偏偏是香飘飘被钉在今年上半年外卖大战 “首个牺牲者” ?

实际上,这场风暴撕开的,是它早已松动的市场根基。

一方面,下沉市场在快速被新茶饮品牌抢占。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2020至2025年,新茶饮门店从37.8万家飙至63万家,平均每县15家。华安证券则指出,2020年后10-15元成新式茶饮主流价带。

这些散布在街角的门店像毛细血管,不仅截流了超市的消费场景,也把香飘飘的下沉客户变成了自家常客。当现制茶饮把价格压到地板价,香飘飘在中低线城市深耕多年的“基本盘”,正被下沉大军一口口啃噬。

另一方面,在新品创新上,新茶饮品牌的新品更迭速度远超香飘飘。

据不完全统计,新茶饮品牌SKU常年保持30+,一年能甩出几十款新品,从杨枝甘露到桑葚莓莓,季节限定跟着时令跑;而香飘飘的货架像被按下暂停键,常年摆着不到二十种口味,冲泡方式更直接决定了口感的天花板。

此消彼长的账,早就被市场算得明明白白。结果就是,香飘飘冲泡类产品从2020年4559.09万标箱(每箱30 杯),缩水至2024年3278.54万标箱;2024年冲泡奶茶卖了9.84亿杯,比2020年少了近4亿杯。

算下来,每天要少卖109万杯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加上公司即饮类产品3.84亿杯的销量,也没能填补这个巨大的缺口,两者合计较2023年减少1.23亿杯,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茶饮品牌的全年销量。

而在这种情况下,2012年至今,虽然香飘飘始终霸着杯装冲泡奶茶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但这顶王冠的含金量,明显早已褪色。更值得在意的是,消费市场的逻辑更迭,就藏在“性价比”外衣之下——当消费者习惯了打开外卖软件,30分钟内收到一杯加冰的现制奶茶,谁还愿意等开水凉透,撕开植脂末包装搅拌三分钟?

即买即饮的便捷性,正在绞杀居家冲泡的生存空间。

一边是奶茶店忙到闭店歇业,一边是货架上的冲泡奶茶积灰滞销,那句曾被反复播放的广告语“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如今听来更像一句隐喻——能丈量地球的长度,却跨不过行业变革的门槛。

或许,这场消费习惯的静默革命,才是香飘飘们最无力回天的危机。

多元化受阻,前有豺狼后有虎豹

面对困局,香飘飘并非坐以待毙。早在冲泡奶茶还能撑起半壁江山时,这家企业就已嗅到危机的味道。

多年前,管理层就看清了公司的致命短板,冲泡奶茶的需求跟着季节走,冬天卖得火夏天无人问,而且全家老小都靠这一个品类吃饭,单腿跑步早晚摔倒。

于是,多元化成了香飘飘的破局关键词,而即饮业务推出的兰芳园冻柠茶和Meco果汁茶两款明星单品就是它押下的第一枚筹码。

初期,即饮业务确实尝到了甜头。Meco果汁茶靠着“非浓缩还原”的概念和杯装形态,一度在即饮市场撕开缺口。到2019年,即饮板块年收入突破10亿元,光Meco一个单品就贡献8.7 亿元。

那时的香飘飘,似乎摸到了第二条增长曲线的门把手。

但这条转型路很快就碰壁。

机构报告显示,那几年香飘飘即饮业务的大起大落,既有外部市场竞争的冲击,更藏着内部战略摇摆的隐患。一会儿想做高端果汁茶,一会儿又往平价市场靠,品牌定位始终在迷雾里打转。

为了把即饮业务拉回正轨,香飘飘最近几年把销售费用率飙到了20%以上。从陈伟霆到蔡徐坤,再到如今的时代少年团,代言人换了一茬又一茬,社交媒体上的广告投了一波又一波,试图用流量明星撬开年轻消费者的钱包。

但渠道难以协同的问题仍旧未能解决。

一方面,渠道协同存在死结,冲泡业务根基在三四线超市,即饮产品要抢一二线便利店地盘,两套渠道各走各的路,没互相借力不说,反倒把团队精力稀释得七零八落。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指出,香飘飘的品牌老化、产品老化、渠道老化、客户老化和团队老化都是硬伤:“香飘飘核心在三、四、五线城市,近年新产品主打一、二线城市,品牌力明显不足。”

另一方面,渠道能力存在短板,这像道无形的墙拦着香飘飘。农夫山泉能把矿泉水送进青藏高原小卖部,统一方便面渠道能渗透到县城夫妻店,而香飘飘的渠道多附着在商超货架。

所以,香飘飘想在终端硬碰硬,简直是拿鸡蛋撞石——便利店冷柜里,它的排面永远排在后面,消费者伸手拿的概率,远不如C位的农夫山泉茶派。

如今,即饮业务陷入两难境地,被夹在现制茶饮和传统巨头中间受气。

而8年转型路走下来,香飘飘即饮业务还在烧钱,核心冲泡业务又被现制茶饮冲得节节败退。两头不靠的香飘飘,只能眼睁睁看着业绩压力一年重过一年。

说到底,香飘飘的困局,只是传统冲泡奶茶在新消费浪潮里的一个缩影。茶饮市场的持续绞杀,让类似企业的突围窗口正越收越窄。

如今,要么拿出颠覆式创新击穿渠道壁垒,要么跟着消费习惯的迭代重构产品逻辑,否则,这杯曾经的“国民奶茶”,可能真的会成为外卖大战中的“阵亡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消费Daily”(ID:ibrandi),作者:Farold,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香飘飘 新茶饮 冲泡奶茶 外卖大战 消费趋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