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财经头条 08月01日 10:21
破局数据匮乏 “人脸机器人”撬动具身智能情感接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科技创业者胡宇航,在抖音平台以“U航”为名,展示其研发的人脸机器人。其最新作品“Emo”拥有26个致动器,能进行细腻的面部表情和流畅的人机互动。通过AI模型分析人类情绪和“自监督学习”模仿表情,Emo能预测并同步人类微笑。胡宇航认为,相比人形机器人,人脸机器人更具商业化潜力,且能提供“共情价值”,满足情绪化、服务型场景需求。首形科技聚焦面部仿生结构、表情生成算法及自监督学习系统,已获投资,并与多领域达成合作意向,正优先推进To B端的表演型和定制化人脸模块。

🤖 **人脸机器人:AI交互的新焦点** 胡宇航团队专注于研发“人脸机器人”,以其最新产品“Emo”为例,该机器人头部配备26个致动器,能实现精细的面部表情变化,并具备高分辨率摄像头以实现眼神交流。通过多维度分析人类表情和语气,Emo能敏锐感知情绪,并主动发起贴合场景的对话,使交互更具人性化。这种对“脸”的专注,是区别于市面上侧重“大脑”和“四肢”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的独特路径。

💡 **“自监督学习”驱动的情感交互** Emo机器人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独特的学习方式。一套AI模型通过分析大量网络视频预测表情逻辑,另一套则让机器人通过“照镜子”反复练习表情,即“自监督学习”。这种方法让机器人能够理解“自己的脸”如何运动,从而模仿人类,实现更自然的交互。例如,Emo能在人类微笑前840毫秒预测并同步微笑,这标志着机器人正从简单的动作模仿向理解交流节奏迈进。

🚀 **“共情价值”驱动的商业化路径** 与普遍追求完整人形的机器人不同,胡宇航认为人脸机器人更具商业化潜力,尤其是在服务型和情绪化场景。他强调机器人应承载“共情价值”,而非仅仅是工具。人脸作为天然的交互中枢,连接着视觉、语音和情绪,是AI通向人类感知的窗口。具备真实面部并能理解和回应人类情绪的机器人,在沉浸体验和情感陪伴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未来可广泛应用于线下体验馆、主题乐园等高情绪密度空间。

📈 **细分赛道与跨界融合的创新模式** 当前机器人领域涌现出专注于“灵巧手”、“皮肤”甚至“指腹触觉”等细分部件的创业公司,这被视为对“具身智能”开放性问题的一种探索。胡宇航作为“科技+短视频”的跨界创业者,通过抖音等平台记录研发历程,积累了百万粉丝,并将粉丝称为“电子股东”。这种模式不仅加速了技术的传播,也为产品提供了真实的反馈、商业建议甚至资金和招聘支持,实现了与用户的“共同创作”,让技术注入生命力。

💼 **短期聚焦模块化,长期拓展可能性** 首形科技目前团队约20人,技术重心在面部仿生结构、表情生成算法和自监督学习系统。虽然尚未正式量产,但已积累了大量合作意向。公司计划优先推进To B端的表演型和定制化人脸模块,随后探索面向C端的桌面陪伴机器人。对于是否涉足完整人形机器人,胡宇航表示短期内不会,但长期会根据市场发展考虑拓展到核心关节和电机等领域。


《科创板日报》8月1日讯(记者 张洋洋)如果你是机器人爱好者,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也许你会刷到一位名为“U航”的创作者,他会不定期更新他的人脸机器人研发进展,这些机器人,不仅五官标志容貌俊美,面部表情细腻灵动,还能与人进行流畅的互动。

“U航”的身份是科技创业者胡宇航,刚刚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拿到博士学位。他在他在2024年开始创业,专注于做“人脸机器人。

今年,胡宇航带着自己的创业成果再次来到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这期间,他接受了《科创板日报》记者的采访。

胡宇航在5月13号首发了一个名叫“Emo”的人脸机器人,其头部配备26个致动器,可做出细微面部表情,其皮肤由柔软硅胶制作而构成并通过磁性连接系统固定,既柔软又可维护,眼睛瞳孔集成高分辨率摄像头,能实现眼神交流。

/p><h3>@U航在抖音发布的“Emo”人脸机器人</h3

在视频中,Emo能通过对人的面部表情、语气语调等多维度分析,敏锐感受人类情绪,主动发起贴合场景的话题,让非文本的交互也变得更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而在控制这一切的背后,是两套AI模型:一套通过分析人类面部表情的大量网络视频,预测表情逻辑;另一套则让机器人对着镜子做表情、照镜子反复“自我建模”。

“就像我们小时候对着镜子学会表情一样,人脸机器人也必须知道‘自己的脸’是什么样,如何动,才可能模仿人类,达到与人类一样的交互水平。”胡宇航把这个路径称作机器人的“自监督学习”,这种通过“照镜子”学表情的方法,也构成了Emo在交互细节上的优势。

据介绍,Emo能在人类微笑前约840毫秒预测即将出现的微笑,并与人同步做出微笑。这意味着,人脸机器人正从“复制人类动作”向“理解交流节奏”迈进。

相比市面上主攻“大脑”和“四肢”的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胡宇航选择从“脸”入手,是一个非常规的方向。

“当下很多人形机器人卡在了一个技术困局,没有足够高质量的数据,也没有完备的仿真环境来训练。”他说,“但人脸机器人不涉及物理交互,不依赖海量真机采集,是当前唯一可以借助网络数据实现自主进化的部件之一。”

这一选择也并非偶然。在读博期间,胡宇航的研究几乎涉猎绝大部分机器人主流方向,包括机械臂、双足机器人、四足机器人等。最终,他基于对各方向长期投入产出比的判断,认为人脸机器人是目前最有可能率先实现商业化突破的赛道。

在胡宇航的理解中,人形机器人并非当前阶段“创造高效生产力”的最佳路径,而是更适合情绪化、服务型的场景。他认为,相比将机器人当作纯粹工具的“物化”视角,他更看重机器人所承载的“共情价值”。这也是首形科技切入“人脸机器人”这一细分赛道的核心逻辑。

“机器人领域最缺的不是功能,而是连接人的能力。人脸是一个天然的交互中枢,它与视觉、语音、情绪相关,是AI通向人类感知的窗口。”胡宇航强调,“类人共情价值”将成为机器人商业化的一个破局点。与语音助手或平面交互界面相比,具备真实面部、能够读懂并回应人类情绪的机器人,在沉浸体验、情感陪伴等场景中天然具备优势。

未来,这些产品可在线下体验馆、IP互动空间、主题乐园、品牌展厅等高情绪密度空间中快速部署。

2024年,胡宇航创办首形科技,并获得奇绩创坛、德迅投资等知名机构的投资支持。他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目前团队约20人,技术重心聚焦于面部仿生结构、表情生成算法及自监督学习系统。截至目前,首形科技尚未推出正式量产的产品,但来自文娱、展演、IP授权、机器人集成商、高校实验室等领域的合作意向正在快速积累。

“目前我们有大量对接中订单,很多客户都是主动找上门来的。”他说,“在一个机器人本体成本仍然高昂、供需不明朗的市场里,人脸反而是可以提前商业化、模块化销售的产品。”

据介绍,团队将优先推进To B端的表演型和定制化人脸模块,之后再探索面向C端的桌面陪伴类机器人形态。至于是否涉足下半身、肢体等完整人形机器人。胡宇航表示,短期内不会进入,但长期视市场发展会考虑向核心关节、电机等方向拓展。

在今年的WAIC展会现场,《科创板日报》注意到一个新趋势:类似“U航”这种专注于某一“人体部件”的垂类创业公司开始多了起来。

有人做“灵巧手”,有人专注“皮肤”,有像首形科技一样只做“表情面部”,更细微的,还有小到只做机器人的“指腹触觉”。

在胡宇航看来,这是对“具身智能”开放问题状态的一种回应。大模型+硬件的结合尚未形成统一范式,从语音、视觉到动作控制,每个技术环节都还是多路径并存的状态。

“U航”是个典型的“科技+短视频”双线创业者。从2022年开始,他就在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上记录自己的博士生活和机器人研发历程,至今已有上百万粉丝,最近3条人脸机器人视频播放总量超过1.5亿次。

这些视频不仅让他的技术走出了实验室,也吸引了大量粉丝——他称之为“电子股东”,为其创业提供真实反馈、商业场景建议,甚至资金与招聘资源。

7月14日,在最新发布的一条视频里,“U航”在Emo的眼睛下点了一颗泪痣,也彷佛为其注入了灵魂,面对“创造者”,Emo流露出困惑好奇的神情,像是真正有了生命。

图/受访者抖音

“在短视频平台上,与用户共同创作,他们的每一条评论,或许都能成为技术灵感的源泉,而这些灵感也不断为技术注入温度与生命。”他说,这种让机器人逐渐超越“工具”范畴的生命感,正在悄然重塑“人机交互”的定义。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人脸机器人 胡宇航 AI交互 自监督学习 共情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