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前天 09:45
从歌尔股份到歌尔微,“山东首富”套现百亿后转战港股IPO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消费电子巨头歌尔股份近期动作频频,一方面,其拆分子公司歌尔微电子二次冲刺港股IPO,目标成为“MEMS港股第一股”。歌尔微在A股上市尝试失败后,转向港交所,尽管业绩受苹果订单波动影响较大,但仍在拓展汽车电子等新领域。另一方面,歌尔股份宣布拟斥资约104亿港元收购米亚精密和昌宏实业,以扩大其在精密结构件领域的布局。这些资本运作发生在实控人姜滨家族通过多种途径累计套现超百亿元的背景下,引发市场对其战略意图的关注。歌尔股份的“苹果依赖症”以及如何平衡资本运作与公司长期发展是关键看点。

🌟 歌尔微电子二次叩关港股:作为歌尔股份的子公司,歌尔微电子曾尝试在A股创业板上市但主动撤回,后转向港交所并再次递交招股书,目标成为“MEMS港股第一股”。歌尔微在MEMS麦克风、光学MEMS模组等领域拥有技术优势,是苹果等知名品牌的供应商。然而,其业绩高度依赖苹果,导致营收和利润波动较大,尤其在2022年因AirPods Pro 2良品率问题遭遇苹果砍单后,业绩受到严重影响。

💰 歌尔股份大手笔收购布局精密结构件:在推动子公司上市的同时,歌尔股份宣布拟以约104亿港元收购米亚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及昌宏实业有限公司100%股权。这两家公司在精密金属结构件领域拥有深厚积累,是消费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AI硬件时代,对轻量化、高强度精密结构件的需求日益增长。此次收购将显著扩大歌尔股份在精密结构件业务的规模,并有望提升盈利能力。

🔄 资本运作与“苹果依赖症”的平衡:歌尔股份及其子公司歌尔微电子均面临“苹果依赖症”的挑战,来自苹果的收入占比极高,导致业绩波动与苹果的订单紧密相关。此次密集资本运作,包括子公司上市募资和对外收购,一方面可能旨在分散风险,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如汽车电子、精密结构件),另一方面也引发市场对其资金来源和战略布局的关注。公司表示将使用自有或自筹资金完成收购,其财务状况和融资能力将是关键。

👨‍👩‍👧‍👦 姜滨家族的资本运作与财富积累:歌尔股份的实控人姜滨家族,曾是“山东前首富”。自2012年起,姜滨、姜龙兄弟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发行可交换债券、向员工持股计划转让股份以及公司分红等多种途径,累计已套现超百亿元。伴随企业价值的增长,家族财富持续攀升,其资本运作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消费电子巨头歌尔股份(002241.SZ)、实控人“山东前首富”姜滨家族的资本运作再掀波澜。

近日,歌尔股份拆分的子公司歌尔微电子(以下简称“歌尔微”)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冲刺 “MEMS 港股第一股”。值得注意的是,歌尔微曾于2021年12月尝试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后主动撤回申请。又在2025年1月转向港交所,此次为失效后的再次递交。

就在拆分歌尔微到港交所的同一时期,7月22日晚间,歌尔股份(002241.SZ)宣布与香港联丰商业集团达成初步意向,拟以约104亿港元(约95亿元人民币)收购其全资子公司米亚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及昌宏实业有限公司100%股权。

如此密集且规模庞大的资本运作背后,实控人姜滨家族,已经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可转债、员工持股计划、分红等途径,累计套现超百亿元。这次歌尔股份左手斥巨资收购,右手推动子公司上市募资,又是下的什么棋、步的什么局?

A股上市已花千万,转港二次递交《招股书》

当你戴着AirPods Pro在地铁里开启降噪模式,耳机电容式MEMS麦克风正以每秒4.8万次的频率过滤铁轨轰鸣;运动时Apple Watch监测血氧的瞬间,光学MEMS模组正将红光穿透皮肤的微小波动转化为健康数据——这些苹果用户习以为常的交互体验,背后都嵌着歌尔微电子(下称"歌尔微")的技术基因。

图源:罐头图 库

歌尔微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2011年10月,在多年技术积累后,歌尔股份内部的一个研发部门独立出来,2017年10月,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19年 12 月,歌尔股份先是以微电子业务资产包对其全资子公司潍坊微电子进行增资,将微电子业务相关的资产、负债转移至潍坊微电子,随后又以潍坊微电子100%股权及荣成微电子100%股权对歌尔微有限增资,由此完成了微电子业务的重组。

如今,歌尔微已成功从声学领域拓展到光学、VR/AR、智能穿戴等多个前沿领域,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

2021年11月,歌尔股份发布公告,计划分拆控股子公司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到深交所创业板上市。2022年3月,因新冠疫情影响,歌尔微主动撤回上市申请。2022年6月,歌尔微正式递交创业板上市申请招股书等材料,获深交所受理,且此次创业板IPO申请曾于2022年10月19日通过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审核。

不过,歌尔微与母公司歌尔股份共享着相似的"苹果依赖症"。2022年至2024年以及2025年一季度,歌尔微来自苹果的收入占比分别为56.1%、49.4%、62.3%和62%。2024年,歌尔股份来自苹果的收入占比31.96%,仍为第一大客户。

这种双重依赖在带来稳定订单的同时,也使两家公司的业绩波动高度同步。

2022年母公司歌尔股份因AirPods Pro 2良品率问题遭苹果砍单,导致当年净利润从42.75亿元暴跌至17.49亿元,股价重挫69.42%。

危机迅速传导至歌尔微。2023年,歌尔微营收降至30.15亿元,净利润腰斩至2.26亿元,毛利率连续三年下滑。

最终,歌尔微在2024年5月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

此外,财报显示,歌尔股份为推进歌尔微上市支付的上市费用合计约1542.79万元,其在2021年-2023年分别为898.37万元、426.39万元、218.03万元。

来源:歌尔股份财报

此外,歌尔微2021年引入的15家外部投资者中,青岛国资、中信建投等机构曾签订对赌协议,约定若2023年6月底未实现上市,这些机构有权要求进行股权回购。

股权架构的变动同样值得关注。2021年,姜龙还持有歌尔微1.85%的股权并担任董事长,但到2023年4月,其职务由宋青林接任,所持股权也被歌尔股份以2327万元回购。

在对赌协议、股权等问题得到清理后,歌尔微转而2025年1月20日,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首次递交以失效告终,7月,歌尔微二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招股书》显示,歌尔微的业绩较为波动,2022年-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实现收入分别约为31.21亿元、30.01亿元、45.36亿元、11.20亿元;同期年内利润分别约为3.26亿元、2.89亿元、3.09亿元、1.16亿元。

一边拆分上市一边收购,钱从哪儿来?

或许是为了打破“苹果依赖症”,歌尔微试图在汽车电子等领域开辟第二曲线,其为蔚来ET7提供的车载麦克风模组等。这种渗透力直接体现在客户名单上:除苹果外,荣耀、三星、索尼、谷歌等30余家全球顶级品牌均为其稳定客户。

此外,歌尔股份还通过收购持续“转型”。2025年7月22日晚间,歌尔股份发布公告,宣布与香港联丰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初步意向,拟以约104亿港元(折合人民币95亿元)收购其全资子公司米亚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及昌宏实业有限公司100%股权。

来源:罐头图库

被收购的两家标的公司米亚精密和昌宏实业,在精密金属结构件领域拥有深厚积累。金属结构件技术是高端消费电子产品的核心要素,直接影响产品质感、散热性能和结构强度。

在AI硬件时代,这一领域的技术门槛持续提高。随着AI眼镜、VR头显等新型智能终端普及,对轻量化、高强度精密结构件的需求激增。

歌尔股份2024年精密零组件业务实现营收150.51亿元,同比增长15.85%,毛利率提升至21.51%,展现出该领域的盈利潜力。

公告显示,两家公司与行业领先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这两家标的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合计约91.1亿港元,业务规模可观。收购完成后,歌尔股份的精密结构件业务规模将显著扩大。

但是收购的钱从哪来?

公司表示将使用自有或自筹资金,歌尔股份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货币资金为217.44亿元,但自产负债率为56.05%。wind显示,按增量负债计算,歌尔股份自A股上市以来,合计募资292.53亿元。其中包括定向增发29亿元、发布可转债65亿元、发债券融资10亿元等。

来源:wind

实控人为“山东前首富”,家族已套现超百亿

姜滨与姜龙两兄弟的创业历程在电子产业界广为人知。二人携手打造的“歌尔”品牌,不仅奠定了企业的行业地位,更将家族财富推升至全球富豪榜单之列,兄长姜滨曾一度凭借家族资产成为山东省内财富榜首。

回溯起点,姜滨职业生涯始于潍坊市无线电八厂,担任车间技术员。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该厂经营难以为继宣告倒闭,姜滨凭借在八厂积累的技术经验,联合几位前同事共同创立了一家私营企业,核心业务延续了此前的话筒产品制造。

来源:罐头图库

或许创业初期的姜滨未曾预料,这家由数人组建的初创企业,日后竟能成长为总资产突破七百亿元、市值巅峰期跨越一千八百亿元门槛的苹果供应链核心企业。

弟弟姜龙比兄长小八岁,其教育背景尤为亮眼。他先后获得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管理科学专业硕士学位,并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取得战略管理专业博士学位,拥有深厚的跨学科知识储备。

2003年,姜龙在美国创立了歌尔海外分支(美国歌尔),负责为歌尔股份开拓国际市场及销售渠道。次年,他正式加入歌尔股份,在随后的职业生涯中,历任公司副总裁、高级副总裁、执行副总裁、总裁及副董事长等关键职务,全面执掌全球市场销售体系。此外,姜龙亦曾担任歌尔股份旗下重要子公司歌尔微电子的法定代表人和董事等职。

在兄弟二人合力经营下,2008年5月,歌尔股份(曾用名“歌尔声学”)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每股发行定价为18.78元。

图源:东方财富网

2010年是歌尔股份的关键转折点。公司正式进入苹果供应链体系,来自苹果的订单驱动当年营业收入同比激增134.7%,净利润增幅更高达204.72%,迎来发展历程中的高光时刻。

自2012年起,姜滨、姜龙兄弟开启了股份减持进程。至2015年5月,二人分别通过二级市场分6次减持所持股份,姜滨累计减持3200万股,套现约10.12亿元;姜龙累计减持2030万股,套现约6.41亿元。

2019年,姜滨再度通过二级市场多次减持,预估套现近10亿元。2021年,他进一步减持3300万股,实现套现约17.6亿元。

除直接减持外,兄弟二人还运用了其他资本运作路径实现资产变现。

2014年及2017年,二人控制的歌尔集团先后两次发行以所持歌尔股份股票为标的的可交换债券,总规模达32亿元。此举实质上实现了通过债券市场对持股价值的提前变现。

来源:罐头图库

员工持股计划也成为其减持通道之一。歌尔股份曾实施六期员工持股计划,其中“家园1号”和“家园3号”计划的股票来源,均为受让自姜滨转让的股份。通过此方式,姜滨再次套现约16.32亿元。

综合计算,通过二级市场直接减持、歌尔集团发行可交换债券(标的为歌尔股份股票)、向员工持股计划转让股份等主要途径,姜滨家族累计实现的现金流入约为92.45亿元。

另一方面,歌尔股份自上市以来累计向股东派发现金红利32.49亿元。姜滨、姜龙兄弟直接及通过歌尔集团合计持有公司超过30%的股权,据此估算,二人从公司分红中获得的收益约在10亿元量级。

将上述直接减持套现、可交换债变现、员工持股转让所得以及现金分红收益合并计算,姜滨家族从歌尔股份获得的累计现金回报已超百亿元。

伴随企业价值的增长,姜滨、姜龙的个人财富持续攀升。姜滨及其家族曾多次荣登山东省首富之位。2022年相关财富榜单显示,姜滨与胡双美夫妇以340亿元财富位列第145位;姜龙则以95亿元身家居榜单第663位。你对“山东前首富”家族的故事还有何了解?评论区一起聊聊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野马财经”,作者:刘钦文,编辑:高远山,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歌尔股份 歌尔微电子 MEMS 港股IPO 精密结构件 资本运作 苹果供应链 姜滨家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