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前天 09:10
刘强东,买买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京东宣布以约22亿欧元现金对价收购欧洲消费电子零售商Ceconomy的全部股份,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此举标志着京东国际化战略从跨境模式向深度本地化运营的重大转型。Ceconomy是欧洲领先的消费电子零售商,拥有MediaMarkt和Saturn等知名品牌,在欧洲拥有广泛的门店网络和庞大的消费者基础。此次收购将助力京东加速在欧洲市场建立全渠道消费电子产品平台,并有望解决其早期海外扩张中面临的物流成本高、供应链本土化不足等挑战。京东此前在欧洲已布局Ochama和Joybuy等全渠道零售品牌,此次与Ceconomy的结合,将进一步巩固其在欧洲市场的地位,并探索新的增长路径。

🎯京东通过以每股4.60欧元的现金对价收购欧洲零售商Ceconomy,标志着其国际化战略从跨境模式向深度本地化运营的关键转型,交易总价值约22亿欧元,折合人民币超180亿元。

🛍️Ceconomy是欧洲领先的消费电子零售商,旗下拥有MediaMarkt和Saturn等知名品牌,在欧洲拥有1030家门店,年接触消费者超22亿,其线上销售额仍有较大拓展空间,京东将助力其加速向全渠道平台转型。

🚀此次收购旨在解决京东早期海外扩张中遇到的物流成本高企、供应链本土化不足等问题,以应对Shopee、Lazada等本土化竞争对手,并借鉴Temu、SHEIN等跨境电商平台成功的经验,寻求差异化突围。

🌐京东在欧洲市场已通过Ochama和Joybuy等全渠道零售品牌进行布局,此次与Ceconomy的结合,将实现“Ceconomy线下+Ochama线上+Joybuy在线零售”的协同格局,进一步深化其在欧洲市场的本地化运营能力。

🤔尽管此次收购被视为京东破解欧洲市场难题的关键一步,但中国企业收购海外公司后,本地化团队管理和企业文化融合将是最大的挑战,如何实现与Ceconomy的有效融合仍需持续关注。

京东早期的海外尝试多因物流成本高企、供应链本土化不足,难以与诸如Shopee、Lazada等本土化运营的对手竞争,导致其一度收缩。

刘强东离在海外再造一个京东的目标更近了。

京东集团31日在港交所公告,决定通过全资间接附属公司JINGDONG Holding Germany GmbH向欧洲消费电子产品零售商MediaMarkt及Saturn的母公司CECONOMY AG所有股东作出自愿公开收购要约,以每股4.60欧元的现金对价收购CECONOMY的所有已发行及流通的不记名股份,并建立战略投资伙伴关系。

这将使交易总价值达到约22亿欧元(约25亿美金),折合人民币超180亿元。 Ceconomy在另一份声明中表示,该报价比其7月23日3.75欧元的交易价溢价23%。此前,媒体报道称京东正在洽谈收购Ceconomy。

该交易若成功完成,这也标志着京东国际化战略从跨境模式向本地运营的关键转型。

京东加注欧洲市场

Ceconomy总部坐落于德国,是欧洲规模最大的消费电子零售商之一。其主营品类聚焦于IT、手机、家电等3C产品,旗下经营着MediaMarkt、Saturn等知名超市。

在欧洲市场,Ceconomy布局广泛,共拥有1030家门店,每年能够接触到超过22亿次的消费者,拥有4300多万会员,市场影响力不容小觑。

从销售渠道来看,Ceconomy实现了线上线下全覆盖。不过在2023/24财年,其总计224亿欧元的销售额中,线上部分仅占51亿欧元,线上业务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依据战略投资协议,京东将助力Ceconomy加速向欧洲领先的全渠道消费电子产品平台转型。在此战略规划中,Ceconomy在欧洲会维持独立运营状态,拥有当地独立的技术架构,并且暂无对人员、员工协议以及办公地点进行调整的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Ceconomy的监事会与管理委员会对此次公开收购要约给予了全力支持。但该交易尚需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预计将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

实际上,京东在欧洲市场的布局早已开启。2022年1月,京东在荷兰落地全渠道零售品牌 Ochama,模式为全品类的“超级仓店”;后续又拓宽履约模式,合作增加了更多自提点和自提柜。

据京东方面此前向创投日报记者提供的数据,2024年1月至10月期间,Ochama 在波兰和德国的订单同比增长了284%。

2025年4月,京东重启欧洲在线零售品牌Joybuy,在伦敦地区试运营全品类在线零售品牌Joybuy,目前已在伦敦地区提供当日和次日达服务。

如今,京东在欧洲市场已经实现了“Ceconomy线下+ochama线上+在线零售Joybuy”的“线上线下”协同的欧洲市场格局。

京东国际化战略转向

京东此次收购反映出其国际化战略的重大调整。

刘强东在今年618分享会上明确表示,京东不走跨境电商模式,而是要在海外做本地电商,在当地组建团队、进行采购发货,只销售有品牌的商品。

实际上,京东由于海外扩张的受挫,一度放缓了国际化步伐。

早在2015年,京东开始入局东南亚电商,采取自建物流、自营电商的重投入模式,一度进展顺利。与Provident Capital在印尼成立的合资公司JD.ID还获得过印尼互联网Gojek投资,估值超过10亿美元。然而,随着东南亚电商平台竞争加剧,京东逐渐收缩战线,2023年先后宣布停止在泰国和印尼的电商和物流服务。

与此同时,京东也在部分海外市场尝试B2C跨境平台模式,后来又转型为B2B平台,但最终在2022年关停。

综合来看,京东早期的海外尝试多因物流成本高企、供应链本土化不足,难以与诸如Shopee、Lazada等本土化运营的对手竞争,导致其一度收缩。

与此同时,近几年Temu、速卖通、SHEIN和TikTok等跨境电商平台已凭借低价、社交裂变及柔性供应链等模式在海外电商市场成长迅速,也让京东重新思考差异化的突围路径。

有观点认为,京东在欧洲的自营品牌Ochama和Joybuy虽已开始试水“小时达”服务,但受限于本地供应商体系的缺失,其商品品类(SKU)有限、价格缺乏竞争力,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收购Ceconomy被视为京东破解上述难题、实现战略跃迁的关键一步。

“出海湃”创始人周范才在接受创投日报记者采访时称,京东作为以消费电子起家、三 C 类目实力强劲的线上电商平台,与欧洲类似“国美加苏宁”的 Ceconomy 结合,能充分发挥其线上运营优势。

“京东有将中国供应链搬至海外的想法,此前自身及其他企业有过实践,踩过不少坑。在此情况下,京东若在海外收购一家供应链能力强的消费电子零售品牌,可谓一本万利。”周范才向记者说道。

不过,在周范才看来,中国企业收购海外公司后,本地化团队管理与企业文化融合是最大挑战。比如原有管理团队是否变动,京东的企业文化是否要植入被收购企业。“怎样让京东与这家德国企业更好融合,这些挑战或许比想象中更大。”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创投日报”,作者:徐赐豪,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京东 Ceconomy 欧洲市场 国际化战略 本地化运营 零售
相关文章